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年鉴1992-2012年间的地区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对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固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人口抚养比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且二者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老龄人口抚养比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增长率显著阻碍经济增长,而且二者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同样具有非线性关系.从时间发展上来看,本世纪初的10年间,老龄人口抚养比对我国人均收入的正向影响明显小于上世纪的最后10年;从区域划分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它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最弱.另外,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越高越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1至2012年中国农村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口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少儿抚养比下降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老人抚养系数升高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前农村人口结构转变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农业经济的增长将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其对居民消费上升的贡献会随着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而被强化,但随着老人抚养比的上升逐步被弱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推导,建立人均收入、人均物质资本和总抚养比三者的计量模型,利用1987—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理论对计量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河南省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在长期,总抚养比对人均收入具有负向影响,人均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并且总抚养比变化对人均收入的影响比物质资本投入大;在短期,抚养比变化并未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探讨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对于释放居民购买力,促进消费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差分GMM和系统GMM模型,更加系统地研究了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经济发展,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和正向作用均会被强化,并且少儿抚养比的负向作用要大于老年抚养比的正向作用;(2)受教育水平、性别比和家庭规模小型化会增加居民储蓄率,城镇化会抑制居民储蓄率的提高;(3)老年抚养比、性别比、家庭规模、受教育水平和城镇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通过加入控制变量和转换计量方法,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方向和显著性均未发生改变,模型稳健性较好.基于结果,本文提出了私人养育成本社会化、建立动态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城镇化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鸿沟、持续提升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和社会养老保险普及均会对作为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之一的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基于差分GMM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口年龄结构、社会养老保险、宏观经济变量三方面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与通货膨胀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老年抚养比与通货膨胀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社会养老保险对通货膨胀既有推动的一面,也有抑制的一面。因此,通过对上述因素的控制,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控制物价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服务经济时代来临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大背景,将习惯性偏好与人口结构两个变量引入服务消费函数.在利用跨省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习惯性偏好和人口结构都是影响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变量;习惯性偏好对服务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口结构变量中,少年儿童抚养比与居民服务消费呈正相关关系,老年人口抚养比和男女性别比皆与服务消费呈负相关关系.建议从健全社会保障、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着手,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消费.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婚配竞争和居民消费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每下降1%,居民消费率将降低0.419%;但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却不显著;由性别失衡引致的婚配竞争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表明,计划生育政策的确对中国居民消费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据估算,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未来五年内能够累计增加居民消费19 785.99亿元至27 363.57亿元,提升居民消费率0.63至1.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人口精算模型和参数设计研究了全面二孩政策下我国2018~2050年人口结构发展的动态趋势.研究发现,全面二孩政策下总和生育率每提高0.1,人口总量年均增长率将相应上升0.06%~0.07%,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将相应减少0.15%~0.19%,总抚养比年均增长率将相应地上升0.080%~0.036%,老年抚养比年均增长率将相应地下降0.17%~0.23%,少儿抚养比年均增长率将相应地上升0.09%~0.18%,男女性别比年均下降率将相应减少0.001%.这表明全面二孩政策下总和生育率的提高能够显著缓解人口总量下降速度,能够显著改善我国人口老龄化上升速度,能够显著降低老年抚养比的上升速度,但是也显著增加了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的上升速度,同时也显著抑制了男女性别比的下降速度.同时,即使2018~2050年每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我国人口变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生命周期理论的框架下,利用中国农村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结构、教育年限、性别比等人口因素与储蓄、固定资产投资、住房支出、保险支出这4项农村居民资产配置决策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老年抚养比与固定资产投资、住房支出、保险支出显著正相关,农村少儿抚养比与住房支出、保险支出显著负相关,且它们的估计系数稳健性较强,说明人口年龄结构因素能够显著影响农村金融资产配置决策。此外,结果还表明提高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对增加农村居民金融资产配置额和配置比重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农村居民的性别比对此无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全球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同样严峻,中国政府已经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了从理论层面厘清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分别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GDP显著降低0.23个百分点,即一个国家的老年抚养比的提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结合联合国有关中国的人口预测数据来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于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少年抚养比的逐年递减和老年抚养比的逐年递增将导致中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建议制定配套政策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年龄等,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发现,江苏老年残疾人构成有8大特点:占总人口比例高且发展快;残疾率随年龄变化迅速;老龄化是残疾增加的主要原因;听残、肢残、视残和多重残构成老年残疾的大部分;农村及女性老年残疾率高;老年残疾领证率低;老年残疾率与地区人口残疾率相关、与老年人数相关;未来老年残疾人增长快。其次,老年残疾的社会经济状态研究表明,农村老年残疾人就业率高、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比例高;老年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低;老年残疾有偶率低、丧偶率高。第三,老年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险现状为:医保参加率较高、寿保参加率低;苏中参保比例低。认为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险的投入,鼓励民间机构介入,建立劳务时间银行,组织老年残疾人之间的相互照料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several types of economic dependency ratios for a selection of European countries. These dependency ratios take into account not only the demographic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but also the differences in age-specific economic behaviour such as labour market activity, income and consumption as well as age-specific public transfers. In selected simulations where we combine patterns of age-specific economic behaviour and transfers with population projections, we show that in all countries population ageing would lead to a pronounced increase in dependency ratios if present age-specific patterns were not to change. Our analysis of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pendency demonstrates that these differences are driven by both differences in age-specific economic behaviour and in the age composition of the populations. The choice of which dependency ratio to use in a specific policy context is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The comparison of our various dependency ratios across countries gives insights into which strategies might be effective in mitigating the expected increase in economic dependency due to demographic change.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以及转轨时期的中国经验事实均显示人口年龄结构通过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作用。基于1995-2013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消费结构确实是人口年龄结构影响产业结构的重要中间变量,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呈正向变动关系;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均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此外,人口年龄结构的需求效应及其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和作用大小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呈现出明显的区际差异。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江苏省“十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重点课题“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调研”的要求,较为全面地对影响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并运用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进行研究,做出了客观评价,提出提高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完善目标定位,提高研究生社会服务能力;必须加强课程内化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等一系列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从财产保险市场和人身保险市场与信贷市场的Granger因果关系及累积作用两个方面研究了我国保险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动态变化。为克服传统Granger因果检验在小样本情形下所面临的精度问题,采用基于bootstrap仿真的Wald检验、似然比检验、Lagrange数乘检验对1985~2011年财产保险市场和人身保险市场与信贷保险市场分别在全样本和滚动窗口所选子样本情形下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并对两大保险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相互累积作用进行bootstrap模拟估计,结论表明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和人身保险市场与信贷市场存在相互作用关系且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财产保险市场与信贷市场存在互补关系而人身保险市场与其存在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年温州市人口结构变化专项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动人口内部分化及其对养老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教育程度、年龄、职业、居留意愿和流动时间等都会对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有影响。据此认为应该以流动人口内部分化为思路设计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分类、自愿、多样的原则,提高不同类型养老保险的相互衔接和统筹层次,从而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均衡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析了中国保险市场区域不均衡性的现状,探讨了经济增长对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影响,运 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保险市场区域不均衡性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性之间的联系 ,对中国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地区未来的保险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预测了2010—2050年江苏人口数量、构成及变动趋势,研究了江苏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险状态。如果未来生育、死亡率维持不变,江苏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2025、2035年65岁老年人口将超过20%、30%。江苏人口老龄化将分3个阶段。2010年前是老年人口稳定增长阶段,2040年后是稳定少变阶段,其间是老年人口急剧增长阶段。整个21世纪江苏劳动力数量将出现稳定下降趋势,伴随着中老年劳动力先增后降现象。严重的老龄化增加了社会保障的支出和江苏财政支出,进一步影响地区投资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能源新形势下,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以江苏省1998—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定量分析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人口规模、人均GDP、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和绿化覆盖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主成分回归对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和拟合。研究发现:人口规模、能源消费结构以及第二产业产值占比等因素均能促进碳排放量的增加,人口规模的影响最显著;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和专利授权数均能抑制碳排放量的增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之间不存在EKC曲线。基于分析结果,对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