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坚持以民为本,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良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以宪政促法治,以法治促民主,坚持在历史经验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并把以民为本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落脚点,促进我国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实现对 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史.建党百年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先后经历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 (1978-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贯彻群众路线,调动 人民促生产谋发展的积极性;践行根本宗旨,促进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牢记初心使命, 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优势;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胸怀“两个大局”,推动人类命 运共同体构建等.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党群联系机制,推动党员干部政治实践方式的转变。城镇化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场域,借助于城镇化进程中所动员的民众政治参与需求和所形成的政治交往平台,用群众参与式民主的政治实践构建党群关系,形成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深度互动机制,实现群众路线的民主机制实践落实,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与否是决定这种理论能否在广大人群众中生根发芽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所信赖并转化为自觉行动。在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问题上,必须反对历史主观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解决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是真正实现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都打上了它那个时代的烙印,具有不同的创作特点。在艺术创作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反映先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果和要求,维护人民群众文化上的根本利益,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6.
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不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和汲取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搞好当前党群关系以及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期,有效地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良性互动,是一个统筹兼顾的系统工程。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二者辩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践之中。完善和创新相关的制度,是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通过相关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既可以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又能够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中共与民盟共同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历程可分三个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与民盟在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问题上共同语言越来越多,民盟不断地向中共靠拢并最终接受了中共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与民盟在探索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问题上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有深刻的教训;在改革开放时期,民盟积极配合中共推行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共同探索并不断奋斗。历史证明,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追求,也是民盟努力的目标,他们的共同奋斗必将促进并不断改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为周恩来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周恩来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保障人民基本生存需要;消灭失业半失业,合理分配工作;提高人民生活待遇,改革工资制度;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开展城乡扫盲运动;发展人民卫生与防疫事业。周恩来民生思想立足中国国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显著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坚持统筹兼顾,缩小民生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政府、人民在民生建设方面的有效互动;积累了民生建设的丰富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困难的环境,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坚持了群众路线,取得了其执政史上的辉煌成就。坚持群众路线是由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立场、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反过来又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和政权稳固。建立人民信访制度、反对官僚主义、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干部蹲点等是建国初期极具特色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其对于中国共产党化解脱离群众的风险,长期执政,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即坚定人民群众主体论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立场、整顿党的作风、干部深入群众、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执政的渠道、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的公正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正观;社会主义公正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与实现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政治与经济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根本利益与基本权利的统一.必须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必须保证人民的经济权利不受侵犯;必须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社会主义的公正观既要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又要实现人民的政治利益;既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又要遏制非公有制经济侵害社会利益的消极作用;既要维护投资者的合理利益,更要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利.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社会建设思想。以民生建设为重头,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矛盾化解为重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基层治理为重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构架。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接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启示我们,开展社会建设与治理要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注重化解社会矛盾,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在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开展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历史发展与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就是承认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伟大胜利和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一切人才的改革创新智慧与能力竞相迸发;必须坚持统筹多元社会格局,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和激发不同利益群体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创新能力;必须积极营造有利于弘扬和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环境,把顶层设计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探索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以对群众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为逻辑起点,以实现和改善党的领导为着眼点,以党联系群众和人民监督政府为主要路径,探讨了如何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同时,赋予党的领导以合法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多元化,使这一理论遭到巨大冲击,政治认同的弱化、党群关系的疏离、群众路线实施保障条件和积极公民的缺乏,导致群众路线实施成效不足,突显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局限。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只有做到以人为本,坚持民主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性,积极拓展政治参与渠道,才能确保群众路线实施成效,为顺利推进各项改革赢得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忠实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党的本质特征 ;忠实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 ;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党 80年历史的基本实践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六大在探索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工农群众主体地位的巩固和能动作用的发挥,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政权建设中的群众思想。其着重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形成了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政权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潜能为推动政权建设的内生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为政权建设的着力点;始终坚持群众思想、践行群众路线为政权建设的根本路线方针等为主体内容的群众思想,对当代政权建设中的群众路线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其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穿"三个代表"的主线,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认真解决好树立远大理想与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正确看待与运用手中权利、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以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地卓有成效地服务于人民,全心全意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新中国制度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浙江省实践、湖州市实践、织里基层实践,展现了中国治理的时代价值。历史经验表明,中国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正确、有效、成功的。中国治理蕴含的制度价值保障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中国治理能够为后发国家提供“非西方化的现代化”建设经验,推动和支持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方案,促进不同文明互学互鉴,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借鉴,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其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穿"三个代表"的主线,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认真解决好树立远大理想与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正确看待与运用手中权利、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以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地卓有成效地服务于人民,全心全意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认识论与群众工作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建设有着理论上的内在逻辑,实践上的一致性。群众路线是扩大有效政治参与的基础,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前提,是维护人民政治权益的根本保障,是加强民主监督的途径,也是保证科学与民主决策的关键。所以,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适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要求,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