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助空间、记忆维度建立一个分析框架,考察与解读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农民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生活空间急速转移、社区记忆断裂是拆迁安置小区农民城市融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失地农民如何在新的生活空间建构生活意义,获取新的生活秩序。  相似文献   

2.
与城市商品住宅小区相比,拆迁安置小区业主在人员结构、文化素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拆迁小区管理的较大差异性。因此,构建促进拆迁安置小区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应该整合发挥政府、社区、物业、居民“四位一体”合力,推动拆迁安置小区突破管理难点、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能,最终实现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形态和管理模式与现代城市接轨。  相似文献   

3.
伴随国家城镇化迅猛发展,新型城市社区建设也在迅猛推进。在城市化变迁与发展过程中,拆迁安置“新市民”能否适应新的城市化社区发展环境,新型城市化社区如何建设,成为目前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回顾社区变迁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一个典型“二元社会”农牧场的城市化社区变迁为例,揭示拆迁安置社区在城镇化变迁过程中的嬗变价值。研究发现,“二元社会”农牧场变迁为“新市民”社区,不但给社区建设带来了新课题,同时也使“人的城市化”建设迫在眉睫。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使“人的城市化”理念得以落实和彰显,是“新市民”社区建设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当代城市居民的社会阶层、居住组织结构、社区类型和社区空间、社区组织行为等居住行为的要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当代我国城市社会正处于全面转型期,城市社会组织结构正在或已经从“单位型”向“社区型”转变。当代城市居民出现了异质性,多类型城市社区并存是当代城市社会的主要特征,我国城市社区正向阶层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大城市边缘地区"社会-空间"主要类型的分析、描述,提出高端居住型群体与高端别墅型社区、主动改善型群体与中高档商品房社区、被动外迁型群体与拆迁配套社区、失地安置型群体与农民安置社区、外来借住型群体与边缘自生社区、企业城镇定居型群体与企业城镇社区、原地务农型群体与农民聚居社区等七大"社会-空间"类型.与此同时,文章还结合类型分析,阐述了大城市边缘地区潜在的居住分异、社会侵入、社会隔离、社会排斥、社会结构刚性化、社会空间"马太效应"等"社会-空间"趋势,并最后提出有机混居的"社会-空间"策略,介绍了梯度空间模型、楔入介质模型和和谐共生模型.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空间资源使用的角度,提出个体在居住空间选择中的“主动分异”和“被动分异”,是从微观角度对居住空间研究中的宏观视角进行的有益补充。居住空间的“主动分异”和“被动分异”不仅是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空间选择结果,同时影响着居民对城市空间资源相对平等的使用,并进而影响社会群体差异的“再生产”和固化。  相似文献   

7.
以G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S社区为个案,基于空间理论构建“空间分异-空间解构-空间区隔-空间赋权”的分析框架,探究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空间变迁导致的结构困境及治理逻辑。研究发现: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居民的空间分异,使其原有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解构,并催生新的空间区隔,使空间结构从血缘熟悉体到地缘陌生体转变,制约着安置社区共同体秩序的形成;应通过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空间实践-空间发展的多重空间赋能逻辑,挖掘、整合和激活居民空间场域中的潜在动力,赋予空间流变基础上生产的物理、社会、精神和治理空间内在能量,化解易地安置社区共同体障碍并助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  相似文献   

8.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农民由传统村落居住转向城市社区生活,居住空间转型推动了“上楼之后”民众日常生活的重塑,在形成稳定有序的秩序基础上,搬迁人口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安置社区治理的新议题。本文基于对贵州省铜仁市跨区域搬迁安置社区的考察,指出该类社区的特殊性和治理难题,基于发展性视角,从生活秩序的生成与建构、保障与服务的加强、经济与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来分析社区治理的机制,并指出社区治理实践的限度,进而提出从制度与生活契合、多元共治格局以及由治理走向发展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后续的社区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导读     
在城市改扩建过程中,要面对大量的城市拆迁工作,而拆迁工作的核心与关键是安置好被拆迁群众,其实质就是使被拆迁群体真正适应社区并融入到社区新环境中去。拆迁不仅改变了被拆迁居民的房屋与住居地,更是毁灭性地破坏了被拆迁居民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秩序,造成原有的生产体系、社会网络、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的解体。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他们在生活、生产、心里、社会关系上的不适应。黄帝荣教授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人人关注生活“幸福指数”的时代,城市社区的居住环境、邻里关系是两项重要的检验指标,而城市社区景观空间则承载着实现这个重要指标的任务。以浙江沿海开放城市——宁波为例,结合宁波城市社区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在居住、邻里交往空间合理营造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社区景观空间设计策略,构建合理的社区景观空间建设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