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儒学案》卷首《师说》“王龙溪(畿)”条云:“愚(刘宗周)按:四句教法,考之阳明集中并不经见。其说乃出于龙溪。则阳明未定之见,平日间尝有是言而不敢笔之于书,以滋学者之感;至龙溪先生始云:‘四有’之说猥犯支离。势必进之‘四无’而后快。”刘宗周这一微言,极大地影响了后学黄宗羲。为了替王阳明规辟禅迹,《明儒学案》卷十一钱绪山条、卷十二王龙溪条即批评王畿“竟入于禅”,而德洪(绪山名)“不失儒者之矩(?)”。黄宗羲说,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斯言也,于阳明平日之言无所考见,独先生(畿)  相似文献   

2.
东林学派和蕺山之学同为明末理学之显学,在明代理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的最后五卷,设置《东林学案》和《蕺山学案》,分别对东林学派与刘宗周的学行及学术思想作出论述。这些论述主要围绕其为东林学派正名、论东林学派对阳明学的批判与调和,以及高度赞扬蕺山之学三个方面展开,其中既有黄宗羲对儒家士大夫学者胸怀家国、内外兼修等高尚人格的无比崇敬,也有黄宗羲对东林学派与蕺山之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同时也体现了他扬"心学"、抑程朱理学的学术倾向。黄宗羲的这些论述,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客观地实现了对明代理学后期发展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在其名著《明儒学案》中将泰州学派的学风概括为"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的狂禅化和异端化.但是,《明儒学案·泰州学案》所收人物并非全部都能归入此类学风,甚至有些思想家是以反对狂禅学风著称的,方学渐即为其中典型.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史书写方式,其实蕴涵着黄宗羲深刻的哲学洞见.通过将方学渐心学置于中晚明阳明学核心问题中考察其思...  相似文献   

4.
孙奇逢的《理学宗传》作为一部总结汉唐宋明儒学的编著,以排斥释老之学、合通儒学派别之异为标旨,是孙奇逢理学观的直接体现。其中,孙奇逢的主要关怀在于建构合同汉宋、朱王的儒学道统,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理学宗传》的结构和标准中,并最终决定《理学宗传》学道的性质。进一步说,《理学宗传》和《明儒学案》的性质呈现出道与术的不同旨趣,黄宗羲以《明儒学案》的编纂标准来评价《理学宗传》,不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5.
<正> 周汝登(字继元1547-1629)为王阳明大弟子王畿的弟子,其从阳明学的观点撰写了一部《圣学宗传》的道统史,这对阳明学的继承和发展有极大的贡献。本文就周氏的生平及其思想要旨作一考述,以见其在泰州王门学派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明代中叶以后,以左派王学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在思想领域与宋明理学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提出了一些具有人文主义性质的民主思想。其代表人物李贽大胆肯定“人欲”,提出了“童心说”,认为“人欲”是天经地义,禁绝不了的。正如颜元《存人篇》所说:“男女者人之大欲也,亦人之真情至性也”一样。这些思想集中反映了当时思想解放的浪潮和人文主义潮流,体现了对女性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汤显祖的思想是属于左派王学  相似文献   

7.
南宋时期,温州出现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清代学者全祖望《宋元学案·水心学案》按语说:“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断断其间,遂称鼎足”。据此,可见永嘉学派在当时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 永嘉学派渊源悠远,早在北宋“真、仁二宗之际,儒林之草昧时期”,永嘉、瑞安就有王开祖、林石等人乡里讲学授徒。王开祖与王安石为友,注重史学,主张改革。林石是胡瑗、陈襄的再传弟子,习《春秋》之学,“以其说教授乡里”。王、林两人虽学有异同,但都给予以后永嘉学者以良好的影响,使以后永嘉学者能博采各家学说,不依傍门户。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颜钧集》序李学勤为这部《颜钧集》,即《颜山农先生遗集》写一小序,使我心中异常激动,因为这是我们三十多年来屡次访求而不能得的孤本秘籍。颜钧是明代重要的思想家,见于《明儒学案》的《泰州学案》。这一派学者很受研究思想史、学术史的诸家重视,称之为泰州学派,...  相似文献   

9.
明儒吕楠,是关中明代的理学大师,《明儒学案》卷八、《明史》卷二八二等有传。论者以为,他是张载以后的集关学之大成者。因此,弄清他的师承关系是关学研究中的必要环节。陈俊民先生在《关学序说》(载《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一文中说:“吕楠,曾既是薛瑄再传渭南薛敬之的门生,同时又受教于三原马江、本邑周尚礼门下。”陈先生没有注出这些史实的来源。从吕楠所修《高陵县志》中,可以得知周尚礼是他  相似文献   

10.
《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本)收录了顾炎武的一篇佚文《与黄太冲书》。黄(太冲)宗羲是明末三大思想家之一,又是有着自己治学特点的学派——浙东学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所以,这封信对研究顾氏本人的思想演变,顾氏与浙东学派的关系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我们只有把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和它牵扯到的一些人物搞清楚,  相似文献   

11.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两汉的"式"制取"样"的意思,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与"品"制结合,谓之"品式",构成"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品式"普遍化,一般事务均有"品式"的规定.<户调式>是西晋赋税"品式"中"样"方面的规定,用作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北魏<丘井式>是户籍编造的样式.<输籍样>仿自<户调式>,也用来"定户上下".<通典>不懂"品式"制,把<户调式>中修饰"样"的形式方面的规定,即"占田"、"课田"从"式"中抽出,当作土地制度归入<田制>;把<丘井之式>中的"均田"幌子当真,视其为由国家分配土地的"均田制";把<输籍样>解释为"轻税"之法,目的在于挖"浮客".<通志>、<文献通考>继承了这些错误,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3.
经学与史学是中国古代因缘颇深的两大显学。在从两汉、历经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的整个中世纪前期。经史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汉时期,史籍在目录分类上尚未形成独立的部类,史家的崇经意识非常明显,以公羊学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对这一时期的史学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呈现出的重视人物品评和历史评论。以及南北朝史学风格迥异等现象,则与这一时期玄学经学的兴起、以及南北朝经学分立现象的出现是相一致的;隋唐时期,经史关系集中表现为统治者对于经史之学的高度重视,由此出现了许多经史兼通的大学者和进行经史同步大总结的时代学术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儒家人性论以"性善论"为其主流,因而关于"恶"的论述并非他们的理论重心。但是在宋明儒家的理论中,"恶"的问题却以另外一个概念——"习心"的方式进行着讨论。他们认为,人有"习心",便是人们在道德实践中之所以出现道德之恶的根本原因。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一观点在宋明儒家理论中的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习心"是如何产生的,即"习心"的生成论问题;二、它是什么,且为什么是恶的,即"习心"的价值论问题;三、它怎么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并且又如何在道德实践被清除掉,即"习心"的实现论和否定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宋榜文考     
榜文是中国古代政令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国家实现对民间社会事务管理与控制的重要工具。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早在汉代,肩负信息传播功能的榜文就已经存在。唐宋时期,统治者对榜文的重视与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在制定程序、核准、备案,包括榜文纸张的选定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论述了明初国内及周边所面临的极为复杂的形势,为了避免故元势力与高丽联手,全力翦除故元势力,明初积极与高丽王朝交往,高丽恭愍王也积极向明。然而,恭愍王被弑后,亲元派上台,与明朝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浅析明清以来山西典商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 ,山西典商长足发展 ,其数目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 ,其他商帮难以比拟。文章主要论述了山西典商在蓬勃发展中所呈现的开设当铺多 ,从业人数众 ;北多南少 ,分布广泛 ;资本构成多样 ,实力雄厚 ;经营灵活 ,业务多元 ;内外治理 ,严格有效等五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大同地区在东汉和东晋时期就有寺院和佛教僧侣的活动。大同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应为建于东汉时期的通光寺。东晋释道安和慧远等高僧在浑源龙山的弘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意义。著名的悬空寺有可能始建于东晋时期。大同佛教史应该引起史学界和佛教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唐初,唐王朝对高句丽采取了较为和缓的怀柔安抚政策,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在位期间,亦一直奉行亲唐政策,尽力处理好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使得这一时期唐丽处于蜜月期,极大地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西汉前期和东汉前期的世风表现出很多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汉朝社会的认识。从分析两汉的社会背景入手,分四个方面对比了两汉前期的社会风尚,即出身观念、奢侈、守礼、区域性特征,由此得出两汉世风差异的原因在于统治社会的思想不尽相同以及作用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