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瞿秋白毅然奔赴苏俄考察和研究十月革命,是为了获得十月革命与苏俄社会主义的真实情况,从中寻求一条改造中国的光明道路。他一生先后撰写、翻译有关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理论的文章一百四十多篇,深入探析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科学分析了十月革命对俄国社会的影响,比较研究了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瞿秋白对十月革命的考察、研究与宣传,扩大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启发了国人对走俄国革命道路的思考,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十月革命的经验与方法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早年对十月革命的认知与纪念经验的积累,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协调与共产国际、苏联关系的内在需要,是促成毛泽东纪念十月革命的主要因素。毛泽东不仅重视十月革命纪念的谋划,而且通过撰文纪念、致电纪念、出席纪念活动等方式,参与十月革命纪念。毛泽东主导、参与的十月革命纪念,彰显了其强化历史记忆、建构中国话语、协调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吴天春 《中华魂》2013,(24):18-19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了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之路,青年毛泽东等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同反动统治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中传播马列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为黑暗中的人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后,列宁对俄共(布)①实现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艰辛探索:一是严明纪律,党的纪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二是严格考察,规范党员入党条件和注重党员质量的提高;三是严惩腐败,严肃查处党内腐化堕落分子;四是严密监督,确保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和勤政务实。虽然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与十月革命后的俄共(布)有显著不同,但是列宁对俄共(布)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对于中国共产党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承载起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国特色孙淑凤,夏从亚产生于十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毛泽东哲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的最一般的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和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党的70年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70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要求中国人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立场,充分发挥与工农相结合的先进知识分子的主体性作用,必须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唯物史观的伟大胜利。学习与运用唯物史观是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和奋斗宗旨。党的创建业绩及其90年的不平凡发展道路,生动地向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历来为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所关注,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的问题。对于“三农”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作过探讨;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亲自领导人民就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采取了相应的援农措施,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的援农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启悟 《老友》2014,(7):13-13
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响,给黑暗中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中国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图书馆主任李大钊。1918年11月,他在同为北大教授的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著名的文章:《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介绍布尔什维主义的观点.标志着马列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相似文献   

11.
论人口素质与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分为主观感受型生活质量和客观条件型生活质量,在生活质量概念中人口是生活质量的承担者,也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人口的素质与生活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人口素质主要体现为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它们从各方面影响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人口素质,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专书词汇研究的进展,表现在题材范围扩大、内容的完备化、方法的科学化、价值的多元化四方面。专书词汇研究的不足表现在缺乏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专书词汇的研究应寄望于未来。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儒、道两家针对现实社会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社会理想,两者虽然存在某些区别,但也存在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正是这些相同或相通之处促进了儒、道两家相互吸收、相互提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参与性教学的背景、内涵及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性教学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积极地交往和互动,达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的境界,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它的产生有特定的背景.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旧教学体系相比,参与性教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实施形式,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只有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才能得到圆满实现.  相似文献   

15.
彝学是认识彝族,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彝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彝学自然是中华学整体中的一个局部。彝学与中华学的关系就是局部与整体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并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证据规则的立法已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但在认识上不统一,迫切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解决.为了强化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需要对公共权力加以制约,保证司法公正;同时诉讼过程有客观规律可循,亦需制定规则以统一证据的运用,这就给证据规则的制定提供了理由和理论根据.而证据规则与自由心证原则相违背,因而证据规则的制定宜粗不宜细,以保障人权和保证适当的心证为限.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于省吾先生认为形声字的起源,是从某些独体象形字已发展到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然后才逐渐分化为形符和声符相配合的形声字。并且这些具有部分表音的独体象形字是界乎象形和形声两者之间,他称之为"独体形声",并举羌、姜、天、麋等字例。在"独体形声"说的启发下,作者对甲骨文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发现一批这样的字例,这类字构形比较特殊,将之称为"声符形化字",它们可以解释甲骨文形声字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