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后“9·11”小说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尤其表现为对“国家认同”这一公共领域中核心议题的批判性介入。作家们就国民身份强化、国族记忆建构以及国家身份选择等议题进行探讨,他们不仅捕捉超越种族、阶级、文化差异的共同体情感,表征不同族裔对于美国国民身份的认可,还倡导基于国族身份探寻理想自我。后“9·11”小说关于国家认同的多重阐释,对于多民族国家内部个人身份建构、族裔群体团结、国家意志强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之后 ,美国对其全球战略做了调整 ,保卫美国成为首要任务。但是 ,这并没有改变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随着美国势力进入中亚 ,“战略包围中俄”的态势基本形成 ,中国的国家安全也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的世界石油形势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及随后的阿富汗战争,对世界石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油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事件背后有着巨大的石油利益,里海和中亚的石油资源成为世界政治、军事和外交的舞台,阿富汗战争的结局及美国在该地区未来的军事存在的状况将对该地区的油气开发和外输通道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同时,"9·11"事件及阿富汗战争对亚洲的石油供需格局以及对中国石油的进口和海外油气合作也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本身 ,其实质是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两种极端文化价值普遍主义之间的严重对抗。面对全球化趋势和世界的多元文化共处这个事实 ,走出“9·11”事件所反映的人类面临的困境 ,全球联邦的构想有着特别的价值。当务之急是 ,加强各民族国家、各文明、宗教之间的平等交往与对话 ,努力推进现代文化及其制度的创新 ,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正和全球公正  相似文献   

5.
珍珠港事件和"9·11"事件是美国历史上两次重大事件.两者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对美国政策的制定及影响都是深刻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总统布什将在 2 0 0 2年秋向国会提交其上台以来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正式公布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的“先发制人”战略 ,这一新战略标志美国战略思维将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探讨“先发制人”战略的形成过程及其概念初步界定 ,并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考察了影响“先发制人”战略形成因素。文章认为 ,“先发制人”战略一旦实施 ,将对美国安全战略和国际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的发生使美国受到强烈震撼,美国本土的安全受到严重挑战.在恐怖主义上升为头号威胁的情况下,美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安全战略.新<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出台,表明美国已经开始对其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作重大调整.与此相适应,美国外交政策上的单边主义色彩有所减弱,开始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将对国际关系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标志着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8.
杰斯·沃尔特的《零》聚焦后“9·11”美国的集体哀悼问题,不仅讽刺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忧郁图景以反思集体哀悼的政治、伦理实践,更展望了一种批判性的历史哀悼。两种关于丧失的主要叙事——关于“丧失”的理想话语与电视媒体的奇观哀悼——界定了媒介化的主流哀悼,并生产忧郁的主体以服务例外状态和商业主义。在话语表象宰制下,忧郁个体无法理性反思“丧失”并遗忘了本真的情感体验。然而自我具有抵制权力的潜能,废墟“零”敞开了去媒介化的历史哀悼可能,即通过想象与记忆感知本真的情感,并从历史维度审视被遗忘的暴力瞬间。  相似文献   

9.
电影《特别响,非常近》以“9·11”事件为故事背景,透过平民的视角表现恐怖主义事件给普通百姓造成的心理创伤及精神焦虑。从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视角看,该电影具有强烈的民间化、平民化色彩,透射出灾难后美国普通民众生活的真实性。同时该电影表现出批判性的政治意识形态,不仅控诉了“9·11”事件给美国人民带来的创伤,也谴责了所有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10.
“9·11”后的美国公众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 1”后 ,随着美国反恐战争的进行 ,面对反美主义的日益高涨 ,美国意识到了军事手段的局限性 ,提出重新加强一度被忽视的公众外交。本文对美国公众外交的含义和历史进行了介绍与回顾 ,阐明了其在“9·1 1”事件后的转机 ,并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从民意调查看“9·11”后的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对美国最大的震动和打击是心理上的。美国百姓的忧虑与担心使“恐惧再次成为有力的工具和驱动杆”。“恐惧政治”作用之一是把美国带进伊拉克战争。“恐惧政治”作用之二则是通过《爱国者法案》在反恐的名义下 ,限制公民自由 ,压制不同意见。这些给美国人的心理和美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根本的、深远的 ,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9·11”事件与美国移民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改变了一切” ,如何打击恐怖主义 ,如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将恐怖分子拒之国门外 ,这些无疑是美国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也引发了美国国内新一轮的移民政策大讨论。“9·11”后美国政府出台了什么样的移民和边境安全政策 ?今后美国的移民政策走势如何 ?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9&#183;11”后中美反恐反扩散合作使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但是,由于“9&#183;11”后美国实施“高调反恐反扩散和低调遏制潜在敌人”的对外战略,打着反恐反扩散的旗号谋求全球霸权,因此中美在人权问题与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和在军控与地缘战略领域的深刻矛盾依旧,美国在反恐反扩散的同时继续强化“以台制华”战略,企图通过与中国的“强硬接触和有限合作”遏制中国崛起和把中国纳入其主导的世界秩序。所以,“9&#183;11”后中美关系的改善基本上是小布什上台后中美关系急剧恶化之后的恢复性改善,并没有发展到30余年来的最好状态。  相似文献   

15.
“9·1 1”事件三年半后,美国又有一些新变化,最主要的是:国内分歧加剧,对伊拉克战争反对的声音首次超过支持的声音,反对以反恐为名剥夺个人权利的声势增大,但反移民倾向仍然强大,这实际上反映了美国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其它国家人民对美国的看法的差距在加大。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奥尼尔的《地之国》是近年来最出色的“后9.11”文学作品之一。小说表现了“9.11”事件给美国普通民众,尤其是纽约人造成的形形色色的个人心理创伤。奥尼尔在表现创伤的过程中,也探讨了应对和克服创伤的策略,并对美国政府在创伤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18.
19.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现代小说叙事的互文性传统,他的小说《星期六》在叙事结构和主题上分别与《达洛维夫人》和《赫索格》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不同时代文本间的对话关系,彰显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实验性特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星期六》的互文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反全球化运动”的特征及其在“9·11”事件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反全球化运动”的起因 ,阐述了“反全球化运动”的一般特征 ,并对“9·11”事件后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认为 :“反全球化运动”虽然目前出现了分歧 ,但从长远来看具有被整合为全球统一力量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