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书法是东方精神的典型代表,它以最简单的符号形式表达了最深刻、最丰富的内涵。它是“道”的艺术,是自然的艺术,是精神的艺术。书法家在舞文弄墨、尽情挥洒时,不是简单的技能运作,而是书写修养,书写人格,书写对于生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现代书法的创作思想、艺术表现手法受楚辞影响,在神韵上与楚辞相契合,其艺术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现代书法作者可通过研究楚辞,汲取其精髓,以丰富现代书法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书法在艺术门类中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书法是由文字、书写工具和思想文化而形成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中和与气韵使书法因简而得天下之理,体现着人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中和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国艺术以气韵生动为第一。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汉文化独有的艺术,熊秉明先生称其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核心”,说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它是对中国传统的理性精神最地道的阐发和表达。本文通过对书法这一“文化核心的核心”进行反思,反思的角度是由现代书法的案例透视传统书法,从现代与传统的对抗中领会书法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展览是书法产业中重要的一环。书法创作者将展览当作检验、展示自己书法创作和获得艺术与市场双赢的一种主要方式。为展览而创作、为市场而展览使得书法创作过份看重形式表现,而乏功力、缺内涵、少自然,这些都会对公众审美期待、艺术共鸣造成挤压。书法创作的终极目的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是人格魅力的自然展示、是人文精神的自然体现。因此说书法产业化的目的不是“去书法化”,书法创作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在产业化中消解。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书法的本质?书法生命底源泉是什么?曾是近几年书法理论探讨的热门话题。有人根据汉字形体不同于其它文字的这一特殊性,而认为书法“就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或者依据书写工具的独特性,提出书法是:“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并又不断发展出,书法是“汉字载体基础上的主体情感抒发的艺术”等等。同时,也有人不同意上述观点,提出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是“抽象的造型  相似文献   

7.
国医与书法     
古代书论中,“中和”是书法艺术之审美原则,是品评书艺之重要标准,也是对儒家“中庸之道,尽善尽美”审美意识之具体体认.然而仅以儒家视角理解书法之“中和”原则未免失之狭窄;以辩证法立场解释“中和”,的确勉强,且失之宽泛;以美术形式规律与其它艺术角度把握“中和”,亦少书法独有之文化背景.“中和”作为书法原则之确立,与中国文化之多门类多层面有着极其广泛而深刻之内在联系,于此,不妨将医道与书法作一番深刻之详参比照,用古代医道(理论)理解书法“中和”原则,可以发现此一原则之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它指向书法艺术形式与人.与自然之最终统一,即“天人合一”,为中国一切传统文化艺术最高最理想之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8.
书法家有意识的以自作的诗文或他人的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对象,创作供人们欣赏的书法作品,是书法与文学自觉交融的表现方式之一。这一现象是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它一方面表明此时文人已将“写字”看作是一种脱离实用的审美活动,另一方面表明文学对书法具有很强的影响和渗透力。以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内容而产生的书法作品,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书法作品,而是一种书法和文学艺术融合为一的共同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书法创作以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内容从而与文学相互交融的现象,在书法发展史以及整个艺术发展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中国的,它的书写对象是汉字,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它属于艺术范畴。对此,人们几乎都有异议。本文对争论各方作了简要介绍与论述,并分别进行了论证。对哪些是书法.哪些不是书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逐一提出了较为详尽明确的区分与界定,分别给了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探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中等专业以上级别的学校在书法教学中,摆在书法教师面前的一个素质教育的课题:就是使学生书写水平与书法审美能力及艺术素质共同提高,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不能单纯从书写技术即外在形的角度去教授书法,还必须使书法教学与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欣赏力并行。应从下述几方面入手进行引导和启发,以培养学生的书法艺术欣赏力:书法是渲泄心灵情感的艺术;书法要形神统一、情理相通才能达到高超的意境;书法艺术师法自然,是自然的节奏化;书法伤口的风格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法从古文字发展到篆书、隶书、草书 ,再发展到楷书 ,虽“随体诘诎”的曲线趋于平直 ,但曲线之美的生命之形式与意蕴 ,却越来越深地沉淀于这契合宇宙自然之“道”的灵动圆活的曲线之中。中国书法艺术正是在这循环往复的曲线的流转运动中 ,生动地再现了客观事物及生命物体的形象美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书法创作史,从扬雄、许慎的“心象”说,到赵壹、蔡邕的“气势”说;从王僧虔的“神形”说,到孙过庭的“情形”说;从蔡襄的“神气”说,到刘熙载的“体用”说,可以看出,中国书法创作始终以“意象”为主轴,在“意”和“象”的适度范围内左右波动,形成了一个以形求神、以象表意的书法创作语言的流动曲线。书法意象语言可分为表形的“象”和表情的“意”。这里的线条、结构、篇章等,均构成了书法语言材料的集合体──“象”。因此,“象”是可视的,“意”只能通过“象”来体现。  相似文献   

13.
书法艺术形式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它精神情感的象征性表现方式。在中国古代书法审美论中 ,有两大基本体系 ,一是自然物象说 ,一是人格象征论。本文试图从形而下书法的点画技法到形而上书法的风格品位及书品与人品的内在联系上 ,探讨人格象征意识在书法艺术精神构成中的意义 ,同时对人格化书法的情感内容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具有书法对话的多元社会及文化背景,具有高等专业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文化水平及高规格的学术层次,具有以抽象性理论、前沿的学术性为特征的对话内容和努力探索文化书法教育模式与合作形式、探索国际书法教育的务实倾向,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语境、多学科的交融渗透以及潜在的学术分岐和认识差异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书法艺术"化丑为美"风格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种风格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追溯书法艺术"化丑为美"风格的发展过程,分析其产生的原由,并对其历史价值作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6.
回顾汉字习字格的发展简史,提出梯形是汉字的基本特性的看法及梯形习字格在书法教学中的实用性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书法与哲学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对同时代的艺术起指导作用,不仅影响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而且直接影响到艺术思潮的形成以及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的变化。灿烂辉煌的中国书法艺术,正是从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中吸取其丰富的营养,强调美与善的统一,通过汉字的点画、结构、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在笔法与笔意的统一中体现书法家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中国书法艺术从秦汉发展到现代无不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具大影响,中国书法可以说是形象化的哲学,是中国哲学这棵大树开出的奇葩之一。  相似文献   

18.
传统书法教学以技法为主 ,忽视欣赏的倾向是导致学校书法教学效益不高和学生书法能力发展不全面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 ,本项研究基于“大美育”思想提出“书法欣赏教学”法 ,并用实验法证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书法欣赏教学比传统的书法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书法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渊源、构成方式和艺术创作三个角度对中国艺术的两个核心音乐与书法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的历史背景,构成元素与情感表达亦有相似的对应关系,实际应用中所起的作用也相似。书法接受了中国音乐精神的影响,进而代替音乐起到了稳定中国文化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画素有"书画同源"之说,但历代的解说都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其实在书主要用来指称书法之后,中国书画的真实面貌一直都是书画同体。这种同体低层次的表现是使用工具材料上的一致,较高层次是笔墨技法的一致,最终则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道法自然"上取得统一。实践表明,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是书画一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