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展的三线建设是共和国史上的重大事件。进入21世纪以来,三线建设逐渐成为共和国史研究的热 门问题。迄今为止,无论是从政治史、经济史,还是社会文化史视角出发研究三线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目前的 三线建设研究不但重视理论方法的运用,而且研究领域也日益细化和多元化,但是目前三线建设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在 这种情况下,将三线建设放在一个更宽阔的视域研究,扩展史料来源,在研究中加强使用各学科的理论方法,才能推动三线建 设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的河北,是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河北的小三线建设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一回顾与总结,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来看,意义都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影响三线建设决策相关因素的历史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中的西部开发.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国家安全、工业布局、反修防修以及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和运行规律等几个方面对影响三线建设决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史料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自从有了历史学,就有了史料学。因为研究历史,必须掌握大量历史资料,其中包括各种文字记录史料和非文字记录史料(如口碑史料、实物史料等)。而这些历史资料,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积累并流传下来的。它真伪混杂、精粗不一。人们研究历史,不能不首先对这些资料进行一番仔细、认真的筛选工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为历史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有价值的史料。因此,史料学是历史学的基础,是历史学的第一步工作。 史料学和历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资产阶级史学,常常以史料学代替历史学,单纯进行一些琐碎的考证工作,不能阐明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使历史研究陷入盲目的境地。而忽视史料学的研究,甚至把它视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同样对历史学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发展、地域特色、社会特性、少数民族、产业文化等方面,对攀枝花这座老工业城市进行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攀枝花地域文化的提炼,运用系统的产品设计思维,对攀枝花地域文化特色纪念品进行设计,并不断优化。在探索攀枝花在康养旅游等方面的特色纪念品的同时,逐步提高攀枝花第三产业的应用价值及文化内涵,打造康养、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新兴城市。推动攀枝花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程内容浩如烟海,历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历史课程改革紧锣密鼓,而历史研究的恒久依托是史料。新课程需新教学,主题教学设计是当下富有教育智慧又充满挑战的一种路径。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典型素材突出主题,如何选取适当角度解析主题,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主题教学设计依托于史料,对史料的取舍、过滤、加工是此种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针对目前史料教学在历史课堂中被滥用和误用的现状,本文从教学主题的确立与分解、史料应用的策略与反思两个方面,探讨当下炙手可热的史料教学。  相似文献   

7.
以文学作品材料作为史料,这是历代史家治史的传统。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曲、小说,古代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可作为研究相关时代历史的史料。从西汉司马迁撰《史记》,大量引述《诗经》等文学作品为史料,到近代史家以文学作品为史料者,灿若星辰,举不胜举。近代郭沫若、陈寅恪等史家以文学作品与其他史料互证研究历史,突破了传统史学方法的局限,扩大了史料搜集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口碑史料与口述历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口碑史料与口述历史荣维木随着史学领域的拓宽和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于历史研究的辅助学科史料学及其与史学的关系,也日益重视.怎样把史料的搜集整理同史料表述历史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正是想从这个角度,探讨口碑史料与口述历史的关系,说明...  相似文献   

9.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军民融合思想的重大实践,不仅对国家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推动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三线建设”的产业技术转移采取了“移植”“嫁接”“培育”等不同模式,具有高度计划性、突出选择性、多方面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等特点。“三线建设”产业技术转移的历史对当前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诸多启示:要统合安全和发展两大需求,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有机对接;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实现军民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制定倾斜性的优惠政策,既扶持落后地区发展,又满足国家安全需求;产业技术转移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产业技术自身特点和转移地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攀枝花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结构、内容、评价等问题进行调查和音Ⅱ析,从而为攀枝花学院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及其考核方式提供建设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对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建设西南重工业基地,对六十多年来国家含钒钛多金属钢铁工业发展,以及攀枝花市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特殊重要意义。文章认为发现攀枝花铁矿的历史真相多年来始终被扭曲,有文献资料和实证资料为依据的真正代表人和随同发现人的关系被颠倒。为此对主要责任人扭曲历史的活动历程、主要观点和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对两位主人公在发现攀枝花铁矿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章是笔者在本刊就这个课题发表的第二篇文稿,第一篇题为《是历史屈从现实,还是现实回归历史》,本刊2015.3期。   相似文献   

12.
吴漫 《南都学坛》2008,28(5):24-31
明代学者从事宋史撰述的取材范围,业已打破仅凭主流文献——《宋史》等主要文献的单一格局,开始自觉适应宋史史料的发展趋势,扩充史料的利用范围。不但广泛搜集传统史料,其中涉及编年、纪传、政书、野史笔记、方志、传记、诏令奏议、类书、史评、文集等各类史料;而且扩充新史料,开拓以往学者不太注意的碑铭、志文、语录、策问、诗丈、题咏等史料群,挖掘各类史料的特有价值,立足研究重点,择取所需,也关注宋史研究的新动态,借鉴吸收本朝人的最新成果,充分显示了其多元化史料观。明代宋史学者开阔的史料学理念保证了宋史著述的质量,为我国宋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情感史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参与者自身经历的事件,洞悉其情感表达,并解读他们情感体验背后的历史意义。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开展情感史研究能转换教育史学研究范式,推动教育史研究重心下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价值;强化教育史鉴今功能,给教育情感以历史观照;顺应国际史学发展趋势,拓宽教育史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开展情感史研究,应以学校和家庭教育情感史为主题,综合运用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大教育史观,注重记忆、回忆录、自传、书信等史料的搜集,采用教育叙事和口述历史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解释学的理论来看,郭沫若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中的考证明显观念先行,说明艺术史研究对史料的考证与风格的判断不可能脱离主观的前理解,以及由此而展开的循环论证。前理解在艺术史研究中的影响使艺术史研究必须意识到自身方法的限度,从而更客观地探索艺术史研究的方法,更谨慎地下判断。事实也证明,古史辨派的诸多辨伪其实均非古书为伪,而只是现代人不懂得古代的书体。就中国艺术史而言,善意的前见远比彻底颠覆传统的前见更为可靠与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承继此前的史学传统,建立了史料储备和征集制度,为《清实录》的修纂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原始材料,使实录成为清代史料的一大总汇,经过它的编辑和纂修,清史杂乱的档案得到第一次清楚的梳理,并以易查易读的特点为后人所重视,或摘录,或取用,或改编,或融汇,成为《清圣训》《东华录》《清国史》《清史稿》《清会典则例》《皇朝文献通考》和《皇朝续文献通考》等一系列清史著作的史料来源。从清代整个史学史的发展过程来看,所有官方史书乃至私修史书,基本上都遵循原始档案—《清实录》—清代国史—各种下游史书的史料流程,形成史料讲究、史实可信的史书系列。虽然难免有史料重复、辗转传抄之弊,但也保证了史源可靠和来源明了的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基本原理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发展史上的新丰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学史研究目前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的 :红学史料的搜集、整理与汇编 ;对各种研究史料的分类综述 ;撰述学术史。如何在红学史研究中增强学术史意识 ,是我们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对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研究,大致经历了1929-1948年、1949-1978年、1979年至今三个阶段。受宏观时代文化环境的影响,每一时代的研究者在这一领域既做出了贡献,也留下了局限。未来的研究,要进一步强调对1930年代左翼文学资料的整理、发掘和利用;要排除现实因素的干扰,力避将左翼文学资料当作新的历史条件下某种新的观念的历史材料来使用;要反对以论代史、以论带史的研究方法,力争重返1930年代左翼文学的历史现场,在多重的历史联系中把握其历史。  相似文献   

19.
叶昌炽所著《藏书纪事诗》是中国藏书史的发凡之作,其收集史料范围之广、史论之精,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对中国藏书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在学术史上也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藏书纪事诗》的价值逐渐得到更多的发掘,本文着重论述其在文献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包括其所具有的文献资料价值、在目录学上的价值、与版本学的密切相关、有关校勘的贡献以及其他方面的价值五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