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国民党宣传新思潮的重要理论刊物,积极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成为五四时期宣传社会主义的阵地。在梳理了该刊对马克思主义内容的介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及其变化原因后,并对该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局限性和历史贡献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系统介绍的章,但是这篇章的很多内容都是参照了日本学的作的。本通过对比《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日本学河上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两篇章,分析李大钊和河上肇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时采取的不同态度,并提出《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不仅是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章,也是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是中国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虽然期刊存在的时间只有半年多,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由众多因素促成的:既有多方面的国内条件,又有多种有利的国际因素,还有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然而,这些因素中除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实践性以外,内因是第一位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形态的一种运动,接受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又反过来影响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态度。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苏东共产党人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酿成的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与命运与马克思主义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理论变为实践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形态的一种运动,接受一定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又反过来影响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态度。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苏东共产党人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酿成的悲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前途与命运与马克思主义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李军林教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一书,从传播学话语理论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特色革命话语体系的初步建构,研究角度新颖,论证系统深入,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而且还是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继伟大的五四运动之后,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这三次运动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状存在着一种“讲台马克思主义”和“论坛马克思主义”的局面。二者所承栽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内容形式上和理论知趣上,“讲台的马克思主义”与“论坛的马克思主义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努力探索寻求“讲台马克思主义”与“论坛马克思主义”相沟通的架舍点和共性的问题。认清这种状态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解析马克思主义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之道提供的是另一种棱角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次伟大的运动中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先驱人物,除了伟大的革命造就伟大的领袖的必然性之外,他自身的主观因素亦是不可忽视的.他早期与工农紧密结合的丰富经历使他对中国国情有着清晰而深刻的了解;他所深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他能将马克思主义用中国民族形式来表达;他所具有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使他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地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翻译作为两种语言符码之间的转换,牵涉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思想议题.从翻译的现代性和政治性入手,我们可以认识到,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和接受,首先应当关注的是译介的历史契机和具体环节.这种探讨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议题的深化.  相似文献   

12.
就理论来源而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理论形态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近20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又走过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尽管当前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毕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人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后。但俄国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毕竟使中国人开始知道有一种新的学说叫马克思主义,从而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起了先导作用,同时也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先导。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应当从俄国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传播开始进行研究,这才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朱执信是国内最早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一。在1906年发表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列传》中,他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和拉萨尔的活动,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与其他社会主义学说有着根本区别,抓住了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比较客观地评价了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论断。尽管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比较片面,介绍也不系统,但是,他的评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兴起于21世纪初地质学界关于“人类世”这一地质年代新概念的广泛讨论,是国外(广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时代性检视并力求将其与跨学科前沿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的讨论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即关于人类世时间起点定位及其批判意义的讨论、关于人类世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价值观如何“版本更新”的讨论、关于人类世的生态社会主义构想的讨论。“人类世的马克思主义”议题的出场与展布标志着人类世范畴及其知识产物的影响力跃升,同时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绿色议题介入上的理论活力,构成了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现实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文化渊源,而中国先进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现实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文化渊源,而中国先进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社会发展也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提供了诸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辩与较量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经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是我国五四时期传播唯物史观的主渠道之一,《新青年》对唯物史观的传播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唯物史观的内涵;二是唯物史观的价值;三是唯物史观的运用。《新青年》对唯物史观的传播,对于我国近现代历史观的革命以及对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指导,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