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化商务中消费者根据个人经验和他人推荐建立感知信任,是一种典型的信任融合问题。其中,相似性决定了过往个人经验和他人推荐对消费者感知信任的影响力,是信任融合问题中的主导因素。信任融合起源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社会化商务背景下,消费者感知信任的模糊性和感知信任形成的多源性问题对信任融合模型提出新的挑战,带来相似性与感知信任度量难及多源信任融合难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基于案例的决策理论(CBDT)为基础构建由相似性引导的模型框架,结合直觉模糊集和多属性决策方法构建感知信任模糊融合模型。该模型将决策者的经验与他人推荐相融合,将多种方法相结合优势互补,对完善信任融合方法体系有贡献,对多学科交叉有意义,为传统电子商务平台制定精准营销策略提供新思路,为社会化商务商家预测消费者感知信任提供新的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B2C电子商务中基于D-S证据融合理论的推荐信任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2C电子商务中成熟消费者推荐是增强新消费者信任的重要渠道.基于证据融合理论,提出一种B2C电子商务中的推荐信任评价模型,从消费者、商品、服务商及其网站、技术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多视角地分析B2C电子商务中的在线感知信任影响因素,由在线感知信任影响因素建立成熟消费者的个体信任评价指标;对于一个新消费者,根据他熟悉的多个成熟消费者的个体信任评价,基于D-S证据融合理论,提出由多个成熟消费者的信任评价融合而成的推荐信任评价模型,将提出的推荐信任评价模型应用于实际B2C在线购物推荐信任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新消费者的推荐信任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作为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的补充对缓解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信任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石对在线的医患关系有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中的医患信任问题。        有诸多因素影响医患信任,医患信任的提升对患者的行为意向也有积极影响。以在线医患信任为核心,重点从患者角度研究在线医疗健康网站中医患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人、网站、医院和医生4个方面的影响。同时,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从宏观上也会影响在线患者信任和患者行为意向,也将其纳入分析。基于此,以信任模型的概念框架以及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等理论为基础构建模型,提出9个假设。以有在线医疗健康网站中服务经验的用户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获得271份有效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除个人信任倾向外,医患信任影响因素中的网站、医院和医生的可信度均对在线患者信任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站因素的影响程度最高,在线患者信任也显著影响患者行为意向。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对在线患者信任也有显著影响,但对患者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        将医患信任的研究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探讨在线患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研究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中的患者信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4.
姚凯  涂平  陈宇新  苏萌 《管理科学》2018,31(5):3-15
  个性化推荐系统已成为各大电商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购物体验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推荐系统,商家可以提高收入和消费者满意度。但传统推荐系统通常只利用消费者在当前网站的历史信息推荐个性化商品,无法获得消费者在其他网站的数据来优化推荐效果。大数据时代,一些第三方公司抓住机遇,利用不同公司的多源大数据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推荐服务。然而,这种新型的推荐系统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存在极大的未知性。         探究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为了建立推荐系统与消费者购物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实地实验有效地避免传统研究方法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具有较好的外部有效性。一方面,基于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构造解释性变量,探究内部数据特征和外部数据特征与推荐效果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检验消费者特征与内外部数据的推荐效果间的交互效应,进一步分析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的推荐效果如何随消费者的特征变化,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多源大数据提升推荐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内部数据的推荐系统能够显著提升消费者点击个性化推荐商品的概率,可以降低消费者决策时间,激励消费者浏览更多的商品。外部数据的推荐效果不仅与外部公司网站的用户数量相关,也会受到外部网站与当前网站的关联程度的影响。消费者特征对基于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推荐效果起调节作用,如果消费者是当前网站的老用户,利用该消费者在当前网站的内部数据提供个性化推荐的效果更佳。         通过分析基于多源大数据的推荐效果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个性化推荐领域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对如何利用多源数据构建更加有效的推荐系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并为不同网站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提供重要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Web2.0技术和社会网络服务的发展和应用,社会网络服务与电子商务的融合成为趋势。为了研究网络的社会化属性对电子商务消费者信任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网络社会属性促进消费者信任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中的真实好友推荐、网络好友推荐、好友与商家交易信息、社会网络好友的专业性以及社会网络信任因素均对电子商务信任有正面的影响,但社会网络中用户与好友交互程度对电子商务信任却呈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际吸引理论,探究社会化商务情境下商家自我呈现对顾客信任的影响。通过对具有社会化商务接触经历的顾客进行问卷调查,收集361份有效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商家自我呈现正向影响顾客信任;商家自我呈现正向影响感知相似性;感知相似性正向影响顾客信任;感知相似性中介了商家自我呈现对顾客信任的影响;顾客信任倾向正向调节了感知相似性对顾客信任的影响;顾客信任倾向正向调节了感知相似性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东进  张宇东 《管理科学》2018,31(3):112-124
 对亚健康等社会问题的担忧以及商业性智能应用和可穿戴量化设备的出现和推广,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量化自我,追踪测量自我活动水平和健康状况等。学界和业界对消费者的量化自我关注趋增,已有研究明确了量化自我概念内涵和类型,强调量化自我对优化和管控消费者行为具有积极效用。但已有研究并未探明量化自我对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且尚未形成整合的消费者量化自我分析框架。        构建整合的理论框架,以探明量化自我效应及其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心理机制,对量化自我过程中消费者的行为反应作出合理解释,从个体认知差异视角出发,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结合消费者的自尊水平与测量反馈感知不一致,对量化自我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探讨量化对消费者活动参与绩效的影响、感知不一致和自尊水平对消费者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意愿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自我概念清晰性对该影响的中介效应。运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测量阅读页数的实验研究设计,借助方差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量化自我效应及其影响消费者活动参与行为的内在机制,明确消费者自尊水平与感知不一致的交互作用以及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与非量化情景相比,量化自我将增进消费者活动参与绩效,量化将使消费者更易感知到先前未觉的目标预期与实际行为的不一致。当存在量化条件时,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选择参与量化自我。量化自我过程中,消费者的自尊水平与测量反馈感知不一致同时影响其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且自我概念清晰性在这一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当感知到积极不一致时,低自尊消费者较高自尊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更低,且低自尊消费者对积极感知不一致反应越强烈,其自我概念清晰性越低,继而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越强;当感知到消极不一致时,高自尊消费者比低自尊消费者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更低,且高自尊消费者对消极感知不一致反应越强烈,其自我概念清晰性越低,继而提升量化活动参与绩效的意愿越强。        研究结果在丰富相关理论、深入理解量化自我内在机制的同时,对企业驱动消费者参与量化活动、科学设计和开发产品、呈现和传递信息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钱玲  杜兰英  侯俊东 《管理科学》2019,32(3):120-134
  伴随着中国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益慈善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以“免费午餐”为代表的微公益这一新型公益参与模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并迅速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参与。相关研究表明微公益的某些特征有助于吸引个人参与公益,但大多集中于对微公益的现象描述和概念分析,缺少对微公益促进个人参与公益内在机理的深入探析。         梳理微公益特征和微公益个人公益行为驱动因素等已有研究,运用焦点小组访谈、开放式问卷和结构化问卷识别微公益特征的3个维度,即微公益事项特征属性、社交媒体策略、可参与性。基于微公益特征-信任状态-公益参与行为框架,基于346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微公益特征因素对个人公益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搭建了微公益特征与个人公益参与行为之间的桥梁;微公益的3个特征维度在促进个人公益行为中的作用不同,社交媒体策略和可参与性通过认知信任激发个人公益浏览行为,微公益事项特征属性和社交媒体策略通过情感信任促进个人公益贡献行为;个人公益参与者的认知信任影响其情感信任。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系统识别了微公益的3个特征维度,厘清了微公益特征对个人公益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深化了对微公益的认识,拓展了信任理论和个人公益行为理论在非营利组织营销领域的运用。研究结果可指导微公益实践者根据公益目标,组合运用微公益的特征因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公益营销方案,吸引个人的广泛参与;也建议微公益实践者认识到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的差异性,更细致地对微公益参与者进行信任管理。  相似文献   

9.
汪旭晖  陈鑫 《管理科学》2018,31(1):101-115
 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使消费者更频繁地借助用户生成内容获取产品信息和产品使用体验。用户生成内容的感知效应和劝说效应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感知效应增加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劝说效应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Web 2.0时代,网络口碑的主要形式为图片评论和文字评论,目前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作为网络口碑的新形式受到广泛关注。        从图文一致性和图文位置关系两个视角剖析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对消费者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为增加研究结果的内部效度,采用情景模拟实验法,通过4个实验,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均以中国某高校的本科学生作为样本。        根据双重通道编码理论,研究1验证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是更有效的网络口碑传播形式。研究2从图片类型出发,检验消费者感知有用性的差异,并验证产品类别对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与消费者感知有用性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对于享乐型产品,社会型图片比功能型文本对消费者更有用;对于实用型产品,功能型图片比功能型文本和社会型文本对消费者来说更有用。研究3以图文的空间距离作为自变量、以消费者感知有用性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图文远离呈现的用户生成内容相比,当消费者浏览的是图文临近呈现的用户生成内容时,其感知有用性更高。研究4在研究3的基础上对图文位置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消费者更关注文本信息,左图右文的图文位置关系更有助于消费者理解产品信息;如果消费者更关注图片信息,上图下文的图文位置关系更有用;如果消费者对文本和图片信息都比较关注,右图左文或下图上文的图文位置关系更有用。        研究结果不仅对深化和完善图文结合的用户生成内容相关理论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营销者和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营销创新、增强营销效果和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倩  于斌  王熹 《管理科学》2018,31(4):135-147
  血液作为“生命礼物”,能否保质保量地及时供应,直接关乎需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血液供求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近年来中国局部性的“血荒”频频发生。破解“血荒”困局,保障血液供给和血液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社会问题。         基于个体文化价值观视角,运用实验和调查研究方法,探究个体权力距离感对献血动机和献血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1和研究3采用实验方法,以高校学生作为被试。研究2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以社会人士(非学生)作为被试。研究1操控个体的权力距离感,实验检验权力距离感对献血动机和献血意愿的影响;研究2剖析权力距离感对献血动机和献血意愿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3实验检验权力距离感对献血动机和献血意愿影响的边界条件。         研究1通过实验启动的方式临时操控个体的权力距离感,发现个体权力距离感与献血动机和献血意愿显著负相关。研究2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非学生被试,个体权力距离感对献血动机和献血意愿的负向影响依然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感知责任起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法统计结果表明感知责任对献血动机和献血意愿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147和-0.172。研究3通过实验的方式操控个体对采供血组织的感知信任,发现在个体对采供血组织感知信任度低时,权力距离感对献血动机和献血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在感知信任程度高时,权力距离感对献血动机和献血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         研究结果从个体视角验证了权力距离感显著负向影响献血行为,厘清了其影响机理和边界条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采供血组织应该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并侧重发布可以激发个体感知责任的宣传信息,以招募无偿献血志愿者,扩大献血者群体。  相似文献   

11.
段珅  王大海  姚唐  邱琪 《管理科学》2018,31(6):128-144
  形式多样的促销手段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的重要方式。已有研究涉及的促销方式直接受益实体都是消费者自身,随着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直接受益实体为慈善机构的捐赠促销活动不断出现,然而很少有学者对不同受益实体的促销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         基于信息框架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以打折促销和捐赠促销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变量中介检验和3阶交互效应方法,通过Spss软件中的Process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分析,解释调节定向在不同自我建构消费者对两种促销方式偏好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引入感知风险和感知稀缺两个变量,探究其在自我建构对消费者促销方式偏好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定向在自我建构与促销方式选择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即拥有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认为促进定向信息说服力更强,从而偏好打折促销方式;拥有依存自我建构的消费者认为防御定向信息说服力更强,从而偏好捐赠促销方式。当感知风险较高时,防御定向信息强化依存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捐赠促销方式的偏好;当感知风险较低时,促进定向信息强化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打折促销方式的偏好。当感知稀缺较高时,防御定向信息强化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打折促销方式的偏好;当感知稀缺较低时,促进定向信息强化依存自我建构的消费者对捐赠促销方式的偏好。         在理论上拓展了信息框架效应的相关研究,揭示了自我建构与调节定向作用关系的适用边界。通过检验不同自我建构消费者对调节定向相匹配的促销信息评价机制,证明促销活动中的匹配机制可使促销效果更佳。在实践上,为企业在不同消费情景下面对不同特点消费者制定相应的促销活动提供了策略指导,从而提升企业的销售利润。  相似文献   

12.
 合资企业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就是如何解决社会困境,困境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合资企业的有效运作。合资企业的社会困境主要体现为合资伙伴个人自利理性的选择导致合资企业的失败。因此,探讨合资企业社会困境的影响因素和治理策略,并以此提升合资双方的合作关系,降低合资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解决社会困境,对理论研究者和合资企业实践者都非常重要。        在社会困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关系交换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信任、合约治理、关系治理对合资企业行为影响的模型,将信任、合约治理、关系治理对合作和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242家合资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的统计方法实证分析信任对两种治理策略、合作和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将信任分为高信任和低信任两种情景,将其作为调节变量,探讨信任、治理策略和合资伙伴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高或低信任情景下,合资企业间信任对关系治理比对合约治理的正向影响大;与低信任情景相比,在高信任情景下,信任和关系治理对合作的正向影响大,合约治理对合作的正向影响小。        研究结论提供了有效解决社会困境的思路和治理方式,强调学习如何运用治理策略以破解社会困境是至关重要的,认为合资企业高管应考虑结合双重治理方式解决社会困境。由于不同类型的治理策略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定治理策略的使用取决于合资企业伙伴相互信任的密切程度。也就是说在低信任情景下,合资企业高管应重视运用合约治理促进合作行为;在高信任的情景下,运用关系治理处理社会困境的效用更大。此外,研究结论有利于提升对合资企业管理的认识,有效指导并改善实践以降低合资企业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3.
闫强  麻璐瑶  吴双 《管理科学》2019,32(3):80-9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购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购物方式,电子口碑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前的重要参考内容。但大多数关于电子口碑的研究集中在电子商务平台,很少关注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电子口碑。微商的崛起促进了社交媒体中网络购物的发展,社交媒体中的口碑信息也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但很少有研究探讨来自不同平台的电子口碑对消费者感知影响的差异。因此,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电子口碑对比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在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有用性理论,从边缘路径和中心路径两个方向入手,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28名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取和凝炼,对电子商务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差异及其是否对消费者对于电子口碑的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进行探索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在评论数量、评论来源可信度、平台功能、评论质量、平台评论公开性等10个方面存在差异,电子商务平台的评论数量、评论质量、评论公开性等方面均强于社交媒体平台,而社交媒体平台评论来源可信度高于电子商务平台,且评论语言风格更加优美、细致。评论类型不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口碑的感知有用性;评论数量、评论来源可信度、平台功能3个差异从边缘路径方向影响消费者对电子口碑的感知有用性;评论风格、评论质量、信息效价完整性、评论发布动机归因4个差异从中心路径方向对消费者对于电子口碑的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         研究结果丰富了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口碑和感知有用性领域的研究,也为电子商务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口碑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论证依据。此外,还为社会化电子商务实践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对实践和理论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欣  张明立  罗暖 《管理科学》2016,29(6):120-13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关系营销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逐渐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这种关注源于关系营销理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企业界对关系利益存在的认可。企业只有成功地向目标顾客传递卓越的关系利益,才能使消费者愿意维持与品牌的长期关系。        将关系利益理论引入品牌关系的研究,以大众消费品牌为研究背景,在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关系利益的影响因素和产出结果。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关系利益必然会受到消费者和品牌个性特征的影响,从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心理特质出发,分析影响消费者对关系利益感知的关键因素,并将品牌依恋作为研究模型的结果变量。        在回顾和梳理品牌关系、关系利益研究的基础上,融合社会学、消费者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识别出消费者与品牌关系中存在信任利益、情感利益、身份象征利益和自我表达利益4个维度。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品牌形象(品牌声誉和品牌个性)对基于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关系利益有积极的显著影响,与品牌声誉相比,品牌个性对关系利益各维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关系利益对品牌依恋也表现出积极的显著影响,尤其是感知到的自我表达利益影响最为显著;消费者心理特质(社会归属感)在品牌声誉对关系利益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对品牌个性与关系利益的调节作用却不显著。        研究结果为企业的品牌管理和关系营销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关系营销和品牌关系理论。消费者能够从长期的品牌关系中获得核心产品或服务以外的关系利益,这些利益会使消费者继续维持与品牌的紧密关系,它为消费者转换品牌树立了一道无形的障碍,因此企业在品牌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关系利益的重要性,并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心理特质,针对目标顾客的不同需要设计品牌形象以及品牌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5.
 移动购物是提供购物服务的一种移动商务模式,它真正实现移动与购物的完美结合。随着移动购物的普及,移动购物用户的持续使用问题引起普遍关注。现有用户的留存率不仅影响移动购物企业的盈利水平,也是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研究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移动购物企业在当前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有重要意义。        基于沉浸理论、隐私计算理论和已有的相关研究,聚焦用户移动购物的体验,从移动购物应用特征和用户个体特质双重视角出发,将移动购物的用户体验划分为沉浸体验特性、沉浸体验权衡状态、沉浸体验结果3个阶段,构建移动购物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三阶段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Spss 19.0和Amos 22.0对收集的346份有效数据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以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        研究结果表明,体现移动购物应用特征方面的感知质量、感知交互和感知愉悦显著提高用户信任,感知愉悦的影响最大,感知质量和感知愉悦显著缓解用户的隐私担忧;体现用户个体特质的涉入度和自我效能对用户信任产生积极影响,专注度和涉入度能够缓解用户对个人隐私的担忧;用户通过信任和隐私担忧的权衡决定是否持续使用该移动购物应用,且信任和隐私担忧通过影响自我披露意愿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        研究结论不仅为学者全面而深入探究移动购物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移动应用开发商和移动服务商开发设计有效的移动购物应用,提高现有用户的留存率,进而促进移动购物企业盈利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中国市场,诸多行业本土品牌崛起甚至逆袭,消费者对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的偏好相应逆转。已有研究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但本土品牌逆袭过程中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是否相同、本土品牌逆袭与消费者偏好逆转的互动影响路径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缺乏探讨。         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手机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讨论数据的初始编码、聚焦编码和理论编码,首先研究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的异同,然后结合对讨论数据的纵向统计结果,研究本土品牌逆袭过程中品牌逆袭与消费者偏好逆转的互动影响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本土品牌逆袭中,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偏好的驱动因素模型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测量受个人因素调节而影响消费者偏好,但测量功能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具体因素在全球品牌与本土品牌中存在差异。品牌逆袭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促进消费者成熟,进而驱动消费者偏好逆转;消费者偏好逆转则通过反馈路径帮助品牌进一步逆袭。具体的,消费者对产品特质更加重视,全球品牌的原产国效应和符号价值表现力减弱,本土品牌的口碑效应和符号价值表现力增强,同时消费者的民族主义增强而爱国绑架感减弱,这些因素通过感知价值带来消费者偏好逆转。综合而言,本土品牌逆袭和消费者偏好逆转是互动提升的关系。         研究结果丰富了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相关研究,为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建设提供了实践启示。产品特质是影响消费者偏好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他驱动因素有支撑作用。所以全球品牌和本土品牌都要重视产品的创新和研发,还要根据各驱动因素的变化调整其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TAM的移动证券消费者信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研究比较多,但是移动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对交易型服务的信任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移动证券业务为研究对象,构建移动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模型,分析感知的易用性、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安全、信息质量、便利性和信任倾向对移动证券信任的影响以及移动证券的信任、感知的易用性和感知的有用性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224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和PLS-Graph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安全、信任倾向和信息质量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移动证券的信任,感知的易用性和便利性对移动证券的信任没有显著影响,信任是消费者对移动证券产生使用动机的关键要素。最后,对移动证券的服务提供商提出对策建议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化媒体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信息透明度,影响员工的信息交流,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问题,也为企业寻求组织变革带来契机。         基于信息透明度理论,以某企业社会化媒体平台为背景,测量其社会化媒体网络中信息透明度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探索社会化媒体对当今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采用企业实际数据,借鉴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成果,量化信息透明度概念的可见性和可用性两个子维度,选用OLS方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信息透明度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由企业社会化媒体形成的企业社会网络中,不同的团队任务具有不同的信息透明度,即拥有不同的信息可见性值和信息可用性值,且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都对团队任务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OLS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每提高1个单位,团队任务绩效相应变化2.4%和74.3%,有序Probit模型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较高的团队任务有更大的概率获取更好的绩效评分。         研究结果验证了企业社会化媒体中的信息透明度与企业团队任务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拓展了信息透明度在IS领域的应用,丰富了企业社会化媒体、信息透明度和团队任务绩效的相关研究;识别出量化信息透明度的两个重要指标,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框架;给企业管理实践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启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利用企业社会化媒体辅助团队交流,以提高团队任务的信息透明度,即信息可见性和信息可用性,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9.
李琪  任小静 《管理科学》2017,30(4):139-150
 随着在线评论机制的完善,各大网络购物平台设置了追加评论的功能,消费者可在初次评论后一定时间段内针对同一产品再次评论。目前追加评论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关于含追加的在线评论研究中,大多是针对含追加评论与未追加评论之间、含追加评论中一致性追加评论与矛盾性追加评论之间的感知有用性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较少研究分析矛盾性追加评论之间,即初次评论与追加评论情感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含追加评论的感知有用性差异。        将矛盾性追加评论分为初次评论为正、追加评论为负和初次评论为负、追加评论为正两种情况,基于归因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视角,探讨矛盾性追加评论对感知有用性差异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产品卷入度对矛盾性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差异的调节作用。实验均以大学生为样本,从天猫商城真实的评论环境中获取的在线追加评论作为实验数据,采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种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矛盾性追加评论中,初次评论为正、追加评论为负的含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显著高于初次评论为负、追加评论为正的在线评论;②产品卷入度对矛盾性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差异具有调节作用,对于高卷入度产品而言,正-负追加组和负-正追加组感知有用性差异显著;对于低卷入度产品而言,这种差异不显著。        从理论上讲,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含追加在线评论的研究框架,并引入了产品卷入度这一调节变量,解释了人们对矛盾性信息感知的差异。研究结论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由于消费者更加关注正-负追加组的在线评论,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负面追加评论对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商业网络团购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关键因素遴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网络团购在"电商骗局论"和"团购速死论"中,发展的异常艰辛,而消费者信任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围绕商业网络团购模式,从团购网站平台、商家、消费者三个角度,通过理论遴选、隶属度分析、层次分析等两次实证遴选,确定商业网络团购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关键因素及其对应的权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团购网站的安全性是影响消费者最为关键的因素;其次,是商家(或公司)的商品(或服务)质量。最终确定了团购网站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最为关键的3个因素、商家(或公司)的2个关键因素、消费者自身的2个关键因素。本研究结果为团购网站平台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为解决目前消费者对网络团购的信任危机、促进我国网络团购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