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纽带。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变成了异化的劳动;劳动的异化是造成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扭曲的根源。要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扬弃异化劳动,变革社会制度,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开始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著作之一,每一次的分析和论证都是建立在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经济事实的分析基础之上的,这种扎根物质基础和现实社会关系的分析方法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的早期认识论正是从作为认识主体的本质而存在的劳动概念出发,将人的现实存在性与能动性统筹起来,在认识主体与劳动对象的互动过程中围绕劳动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放回到欧洲现代思想的谱系中进行再解读:马克思是在批判地继承卢梭的政治学、康德的道德哲学和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的基础之上,初步从政治经济学层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及其异化表现,进而对共产主义作了眺望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为六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是从人及自然各自的根本属性出发,说明人与自然的矛盾统一,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是从两类关系的关联性出发,说明它们和谐的内在必然性,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核心内容;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是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社会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价值依据;无机身体与有机身体的统一是从人的自然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自然的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理论特征;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是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的特殊规定,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实践原则;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是从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旨归出发,说明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境,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终级关怀和最高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5.
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这一基本观点的提出和论证始于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然观是《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阐明了自然界的先在性和客观性、自然界的实践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奠定了新自然观的基调。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是现代性的基本原则,它促进了人类理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个人自由的确立。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危机和挑战。黑格尔最早从哲学和制度层面批判了现代性,主张以理性取代知性,以伦理国家解决市民社会的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推进了黑格尔的现代性批判事业,提出以对象性活动的主体代替绝对精神主体,以共产主义社会代替伦理国家。这一批判的同时也展现了马克思对近代自由主义批判的丰富政治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它比较科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理论。马克思在《手稿》中从认识的主客体两方面 ,深刻阐述了人的感觉是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分析了感觉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阶级社会中主要受到私有制的限制和阶级的局限 ,人在不同性质和程度上失去了进行感觉的源泉 ;私有制的消灭是人的感觉能力全面发展 ,使人的感觉的主客体都获得了解放 ,感觉的主体与客体发生全面的人的关系 ,感觉的客体不仅是生存的对象 ,同时又成为全面发展自己、创造活动和享受的对象。在现代文明发展中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达到感觉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使人的认识更深刻、更丰富和更完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和谐社会"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少地方论到了有关“和谐社会”的问题,其中在“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片断作了比较集中的论述。他关于共产主义的总纲要的论述就是和谐社会的总纲,不仅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内容,还分析了实现和谐社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不是如同亚里士多德、康德等哲学家那样在研究对象的意义上探讨人类行为的学说,而是在思想范式的意义上探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学说。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精神实质在于:它不是对传统理论哲学问题的解决,而是消解了心/物、思维/存在的关系问题,转变了哲学的提问方式和问题域,实现了从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范式转换。其当代意义在于: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思想主题,提供了解决生态危机的哲学基础,深化了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人的自由的实现和人性的完善,恢复了哲学的地位和尊严,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0.
社会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此文拟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即“自由自觉的活动”、“异化劳动”以及“异化劳动的扬弃”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的社会平等思想。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平等思想的深入探讨,来对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转变,从发展历程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由“抽象的人”的学说到“现实的 人”的学说的转变;从解释原则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从“单一的人道尺度”到“人道尺度和历史尺度统一”的转 变;从总体性质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由物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丧失了哲学的特性也就丧失了其革命的特性;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提出过要"终结"和"消灭"哲学,但不能因此而否认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哲学,关键在于必须用马克思的"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的辩证思维来理解这些有关"终结"与"消灭"哲学的言词;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性,必须在两条战线上同时战斗,既要反对那种轻视与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内容的倾向,又要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歪曲成"二元论的形而上学观"的倾向作斗争;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哲学的关键在于,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坚持总体性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内涵和特征的.  相似文献   

13.
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哲学的困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它反映了工业化社会普遍存在的科技与人文的失衡与矛盾。然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证明 ,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就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立足现实 ,与时俱进 ,具有世界眼光和感召力 ,才能发挥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谈数学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教育价值和数学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责任在于教会学生用运动观点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教师为此应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数学教育活动,利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5.
由于存在的衰微而使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担负起支撑人们生活在世界中的大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时代概念的强化,解构了纯思辨的存在与时间的虚无化关系,使人们始终拥有改变世界的勇气,还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以清白;多层面厘定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这就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需关注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嬗变中历史辩证法的逐渐露面在场;而挖掘掩映在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必然回归马克思原生态、本真的新唯物主义,从而远离解释学似的苍白无力的纯教条式诠释;从而才能使被当代西方哲学弄得混乱不堪的思辨哲学在新唯物主义中的维度得以走向澄明。  相似文献   

16.
问题范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范式”内含于“哲学范式”之中,它以提问方式展现研究者的致思路径,通过对时代问题的总结归纳从不同视角表达哲学范式及范式转换的主旨。本文从问题意识、问答逻辑、问题表征和问题域等方面展开对问题范式内涵进行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敞开的"可能性",马克思哲学思想中仍具生命力的活的灵魂——批判精神不但没有随着马克思的肉体消亡而覆灭,反而以其变革现实、彰显价值和自我阐释的独特精神魅力,激励和征服着马克思身后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自觉地向其靠拢,并成为其忠实的传承者。这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的主要继承者。但是,由于受到时代和理论背景等方面条件的制约,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继承,在批判的立足点、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建策略以及批判的主题和批判的本质角度等方面的阐释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性和革命性,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一种“总体性”特点的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辩证法和革命相统一的哲学性原则。柯尔施反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对列宁哲学提出批评,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绝对化,破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意识形态施“意识形态”的功能,强调主观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当代哲学研究中的研究转向现象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深入分析,探讨了转向的原因是哲学研究主题的变换,即哲学研究历史上和现在以及今后的转向是哲学研究核心目标变换在哲学研究中的反映,同时指出当今哲学研究的背景是信息时代,信息转向是当今哲学研究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哲学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现当代资本主义问题上,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晚期马克思主义之间并不存在断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确延续了黑格尔的哲学精神并且发扬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及哲学人类学,但同时也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人性以及社会文化结构的深入剖析与批判。这些批判对整个资本主义而言具有一般的性质,也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稳定的社会批判传统,不仅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发扬,也为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扬。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离弃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哲学批判的基本主线。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关注后现代性、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符号、身份、地方性、空间政治、技术—意识形态。这些变化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现象,但对于此类现象的分析批判,依然有赖于贯彻和深化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展开政治经济学批判及资本(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