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首先界定了水资源用途管制的内涵,阐述了水资源用途管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从水用途的综合管制、水用途的分类管制和水用途的变更管制三个方面构想了水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供给安全,我国政府实行了一个耕地用途管制政策防止耕地非农化。耕地用途管制政策运行表明,我国耕地用途管制已面临这粮食安全风险、区域经济不稳定以及农民利益受损等多重风险。耕地用途管制风险主要根源是耕地管制制度运行中各利益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构造耕地征用市场化机制、规制政府直接征地行为、严格监督征地环节及提高现有非农用地效率等是防范耕地管制风险的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学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是新时代我国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而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实现管制对象的全覆盖和管制内容的全方位,是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要在全面推进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用途管制制度建设基础上,重视不同空间的功能融合;要为地方管理和创新活动留有空间,刚柔并济;要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夯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设基础;要加强生态保护补偿等配套制度建设,体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4.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作为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更高层次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是整个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制度依据主要表现为政策性文件,缺乏权威、统一和专门的法律规定,与依法治国时代背景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需要加快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律制度,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法治保障。本文以此问题为导向,把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置于宪法视野中加以审视,主要通过历史梳理和文本分析,厘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科学内涵,探究其合宪性基础和宪法许可界限。本文认为,我国与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相关的宪法规范经历了以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所有权确权为主的萌芽阶段、以各自然要素分散管制为主的发展阶段,以及全域全要素统筹管制的确立阶段。如今,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因应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任务、保障国土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要求,从而得以在现行宪法中找寻到其获得宪法许可的合宪性基础。与此同时,现行宪法又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设定了许可...  相似文献   

5.
论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水资源保护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充分,水资源保护的立法及相关制度的规定相对滞后,缺乏可操作性,法律框架的规范性不强,导致对水资源保护的制度上存在缺陷。有必要从立法、市场保护机制、水权交易制度及侵权保护等几个方面,不断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的理论框架,确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执法理念以及司法实践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尚未构建起明确森林资源权利与公权力边界的森林资源用途管制制度,《民法典》的实施为森林资源用途管制重构提供了制度框架。《民法典》“绿色原则”划定私人自治的绿色边界,为公权力介入森林资源权利进行森林资源用途管制提供指引,同时明确森林资源用途管制的制度目标是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实现公众的森林生态服务需求,降低森林资源用途管制成本,提高管制效率。禁止权利滥用明确了森林资源用途管制的权力边界:公权力应当且仅能在权利主体滥用私权妨碍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才能限制私权,同时森林资源用途管制制度还应防范公权力利用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过度干预私权。征收条款进一步厘清公权力基于公共利益需要干预私权应遵循的程序要求和补偿条件,为森林资源用途管制的核心构造奠定制度基础:应赋予森林资源权利主体对公益林区划的知情权、参与权、陈述权、听证权、退出权及区划错误时的救济权;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在确保公众生态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护森林资源权利主体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秦巴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秦巴山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对秦巴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秦巴山区水资源开发与保护除了水资源的优势开发还不够外,还存在着如水资源利用率低,河流受污染风险高,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及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相应政策,改革流域和河段管理制度,强化依法治水、严格红线管控,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水污染应急管理机制,依托现有的水资源优势、创新水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作为重要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控制土地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重视对农用地的总量控制,但对其质量的监管较为疏松,导致当前农用地污染日趋严重,并使大量农产品因遭受污染而产生危害公共安全的风险。由于当前土壤污染治理存在诸多法律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障碍,有必要对污染农用地实行修复与用途管制相结合的法律治理,而且对污染农用地实施用途管制契合风险管理理论、适应性理论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分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对污染农用地实行用途管制的构想,将用途管制视为治理污染农用地的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为中国法治建构带来变革契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需借助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法治保障。尽管国家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中明确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的作用,但是现行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尚未建立内蕴“双碳”目标的回应性机制体系。面向“双碳”的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在规划编制、用途转用、生态修复、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系列问题。“双碳”目标下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本质是对诸多生态要素实施整体管制和类型管控,故而应以“系统治理和分区分类”为管制范式,重点完善融合“双碳”目标的生态空间规划、基于碳约束机制健全生态空间用途转用许可、基于碳汇完善生态空间修复和基于碳风险监测构建生态空间监测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中国水资源安全面临着两个突出的矛盾:一是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水环境保护力度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水资源需求的迅猛扩张与水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在技术水平和制度条件给定的前提下,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会日益严峻;在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持续进行的前提下,可能缓解水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要从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需求保障体系和贸易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其目标是通过市场创新、政府创新和社会创新,构筑起“市场—政府—社会”三足鼎立的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的低效配置是造成我国水资源浪费和短缺的重要原因;利用价格手段优化水资源配置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较为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不可忽视的问题,水资源经济学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梳理水资源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逻辑,清晰界定水资源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从水资源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水资源政策研究以及水资源经济学的扩展研究3个方面,对国内外水资源经济学相关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述评,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区域水资源短缺程度为视角,运用物元可拓理论与关联函数建立水资源短缺指数测度模型,融合区域水资源禀赋、供需、开发利用和社会状态等要素构建其指数复合测度体系,对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分别进行纵向时序、横向截面和未来趋势的多维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水资源短缺指数于2004—2015年从“较差”状态到“中等”状态再到“较好”状态,整体上呈逐步好转的态势,但其指数等级均处于“安全”状态下,后期发展形式依然严峻;全省21地市水资源短缺指数已形成“三大梯度”,其中多处于“中等”与“较好”状态,同时水资源短缺指数具有相对显著的“都市联动效应”,而其指数变动趋势则呈现分布相对离散的特点;在未来全省水资源短缺指数保持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强化人口密度分布和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注重城镇用水调控,提高水环境监管与考核范畴则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驱动源。  相似文献   

14.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是我国政府应对日益严重的水问题而提出的一项水管理新制度,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实施,是我国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新举措。然而,由于该制度于2009 年提出到2012 年开始实施,至今时间不长,存在的问题还处在研究中。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概念问题、与人水和谐治水思想的关系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与深化水利改革的关系问题、制度实行和考核关键问题、理论体系问题、支撑体系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水权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权一词源于西方,是水资源使用权的简称,我国法律中没有水权一词。学者们对此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尤以水权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为代表。所有权不同于产权,水资源不同于水。水权的权能包括使用、收益,对部分水资源的占有以及对水的处分,但不是对水资源的处分。所以水权是对水资源使用并收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基于IPAT方程的大连水资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E.Weizsaecker的四倍数思想,将P.Ehrlich提出的IPAT方程进行转换,建立水资源效率模型。根据水资源效率模型,利用大连地区GDP增长数据、水资源供给和消耗的数据,分四种情况讨论并计算出大连地区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水资源合理用量和单位GDP水资源消耗需要降低的倍数。在2005、2010和2015年水资源效率分别提高1.2倍、1.5倍和2倍,比较符合大连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节水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的有限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达到极限和新建工程的经济、社会成本越来越高)的剖析;指出发展节水农业的积极意义;在充分认识节水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对节水农业认识不到位、节水技术不适用、节水农业的运行机制存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二是加强科学研究和规划工作;三是增加投入,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四是用好用活"补偿"政策;五是积极培育水市场.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反向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严重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步伐。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通常是沿着一种惯性思维,力主通过增加供给来满足西部大开发不断增长的水需求。运用供求动态平衡原理进行反向思考,有效解决西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正是背道而行。只有通过适宜的制度安排,并压缩用水需求,才能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使西部有限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解决水资源危机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水权制度进行了研究。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认为,水权制度是一组仅利束,水权中的各子权利项可以进行分离,反映的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各种权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达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管理。水仅制度具有调节各利益主体关系和影响各主体行为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