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卢卡奇先于马克思《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探讨了物化理论并且表现出了对物化的强烈批判。物化理论借鉴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中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关系中人的异化状态。"没有专门化,合理化是不可能的",卢卡奇物化理论中的"合理化"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本文从三个方面阐明卢卡奇物化理论"合理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在物化理论中认为商品形式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形式,在商品形式的影响下人的意识趋向物化,从而卢卡奇认为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普遍性的存在。由此,卢卡奇由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转向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批判,指出人的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普遍性,进而得出彻底合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在根本上则是一种非理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先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发表,这充分展现了卢卡奇的伟大之处。卢卡奇物化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当今时代,物化现象依旧普遍存在,研究学习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于中国甚至世界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内涵丰富,不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物化,呈现了在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基础上新的突破,更对后人正确、全面地认识主客观层面的物化观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卢卡奇物化思想有利于阐发物化思想在实践层面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意义,时刻警醒人们,不仅要关注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还应该密切关注人本身。但同时,应明确物化思想的三点局限性,一是立场不够清晰,二是定义存在交叉,三是狭义理解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著作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异化思想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进行了批判,并在此过程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异化劳动思想。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思想便是其人学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本质和异化理论。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克服异化,复归人的本质的办法就是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列斐伏尔在关于人的问题方面,提出了"总体人"的理论。虽然二者有一定差异,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列斐伏尔的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国民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其理论逻辑由人本逻辑、辩证逻辑和现实逻辑构成。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转折点,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经典架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娟 《现代交际》2010,(9):151-152
异化思想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之一,在马克思思想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来源于费尔巴哈人的本质异化理论。马克思在其早期的著作中,先后研究了政治异化和经济异化,后来深入发展到了劳动异化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立足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研究,补充和深化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并在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异化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学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进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异化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没有完全消灭私有制,还存在阶级、社会分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异化。究竟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我们国家提出的相关理论很少,但是,我们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和消除异化,最终,当我们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时,我们也将会消除异化,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从而到达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0.
温雪飞 《职业》2015,(7):224+223
马克思关于异化的学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进行争论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异化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没有完全消灭私有制,还存在阶级、社会分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存在异化。究竟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尽管我们国家提出的相关理论很少,但是,我们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和消除异化,最终,当我们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时,我们也将会消除异化,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从而到达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著作,全面批判了当时既有的形形色色共产主义,并对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做了独特解读。马克思的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以异化劳动为突破点,反思资本主义社会下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之困,并要实现自我异化积极扬弃状态下对人的本质的"复归"。重要的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就是现实的运动,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在消灭私有制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联合体。探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共产主义运动的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路径,还能借助其理论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任梦 《现代交际》2012,(5):87-88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外国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毕生都在研究对社会弊处的揭示和发达工业社会人的异化现象的根本来源和解除异化、寻求解放道路。受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马克思的关于人的理论的影响,以建构其人本主义理论去从人的异化、本质、解放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诠释。  相似文献   

13.
从卢卡奇开始,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对马克思历史理论存在着争议,这些争论不仅对西方的理论界和学术界有着很大影响,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代表人物为(英)G.A.科恩,科恩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被誉为英美学术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开山之作。该书即是为历史唯物主义辩护的,目的是建立与马克思的论述相一致的、站得住脚的历史理论。在科恩看来,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这一理论中,历史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伴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向前发展的,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兴盛与落败都要以这种社会形态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了这种增长为转移。  相似文献   

14.
王馨雨 《现代交际》2024,(2):36-47+122
拜物教批判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系统、周密的理论体系。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异化现象批判到《资本论》时期的拜物教批判,对异化现象的批判并不是从马克思的视野中消失,而是以一种具体的、现实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式更深刻地延续在拜物教批判理论当中。在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当今世界,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仍是我们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首先对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进行了反思,用"劳动"取代了"绝对精神"的概念,摒弃了唯心主义,发扬了辩证法。对于费尔巴哈,黑格尔在其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从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三个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异化劳动"理论概念,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阐述的革命理论具有一种精英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无产阶级政党的职能精英化,赋予其在革命中的关键作用;二是将被物化意识的无产阶级视作无能的(阶级意识不成熟的)且冷漠的,不信任群众在革命中的自发能力;三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和群众意愿冲突时,主张由党代表群众决策。这种精英主义的产生,既有时代的原因,也与卢卡奇的个人经历与思想发生的内在逻辑紧密相关。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倾向,反思当前我国民主集中制建设中的不足,警惕精英主义抬头。  相似文献   

17.
刘巍 《现代妇女》2010,(6):46-50
本文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基础,探讨女性的身份建构问题,指出女性身份是在男性思维为主导的意识形态中被典型化、物质化和商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集中论述了其阶级意识理论,本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阐释了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产生的背景,论述了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将其作以评价。同时,结合当前现状,分析了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要的哲学范畴,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并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论来源为依据,深入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的逻辑发展过程及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表现方式,努力探索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从而为消除异化,实现人本质的复归寻找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视域中的人是区别于抽象人的"现实的个人",也有不少学者对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进行了意义层面的丰富言说,并指出"现实的个人"理论是马克思真正的理论起点。在此基础上,主要围绕现实个人的物质性存在、实践性存在、社会性存在以及历史性存在来论述人的存在的现实性。从中不难看出,马克思语境中人的现实性存在指的就是以社会为依托,实践为目的并从事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创造历史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