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政治学领域,中国的韩非与意大利的马基雅维里都是不可忽略的人物。他们对于特殊政治形式———君主专制的深刻认识和大力鼓吹,不仅在实践上对于他们分别所处的时代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理论上对于人类政治学说的发展,也贡献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虽然民族不同、国籍不同、时代不同,但在政治理论的建构上却都摆脱了以往的宗教信仰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走上了一条政治功利主义的道路。他们不仅使政治脱离了宗教和道德的羁绊,成为一种独立的学说;而且都将其建立在"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之上。他们的政治哲学不仅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都对"极权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政治行径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后人毁誉不一的评价。在民族国家尚未解体、全球图景已然展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比较和研究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体系,不仅可以使我们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而且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政治哲学的支点与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乔万尼·博泰罗以“国家理由观”的首位系统阐述者而为人所知。这一术语的衍生意义重大,标志着政治思想史上的话语革命,并与现实政治互动共振,彼此激荡。处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消褪期和反宗教改革勃兴期的博泰罗,其政治思想带有过渡时期的多元性,既有对传统天主教思想的强力捍卫,也有对古典思想的援引申扬,更有对马基雅维利、圭恰迪尼等文艺复兴思想家所代表的政治现实主义思潮的批判吸纳,其思维属性可谓庞杂交错。以反马基雅维利姿态出现的博泰罗,其思想中已然具有不少值得探秘的原创性元素,并非只是对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哗众式跟风,而是符合时代精神之理论勾画,对于现代诸多新思想与新学科的滥觞,博泰罗皆可被奉为先驱性人物。据此,理解博泰罗的“国家理由观”,不仅为我们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反宗教改革这些重大过渡时刻中诸多跌宕起伏而晦暗不明的历史场景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而且会让我们对近代早期政治思想史语境下“国家”概念的兴起以及现代国际关系之“利益原则”的出现理解得更为通透与周全。  相似文献   

4.
表层看来势同水火的两希文化一显一隐共同铸就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哲学之魂。马基雅维里世俗君主论实现了道德领域的公共价值注入,霍布斯的自然利己论为个体价值的空前提升提供了深刻有力的哲学依据,二者的交互塑造作用说明了自然人性和超然神性两个维度的和谐圆融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精神构成,同时也是人类永恒的道德指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 12世纪杰出的阿拉伯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 ,伊本·扎法的政治思想却不为当代学者所知。其巨著《对统治者的慰藉》阐述的政治思想有 :统治者应听取忠诚顾问的忠告 ;采取有效的统治策略以及具有对臣民仁慈等优秀德行。经比较 ,伊本·扎法与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 ,说明伊本·扎法的政治思想对后者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从现代政治学的视角来考量《君主论》在现代政治谱系中的位阶,依旧颇具意义。《君主论》在字里行间始终流露出一种对道德的漠视和对现实权力的强烈渴望,这为现代政治学"权力政治"出场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争"埋下伏笔;《君主论》中展现的马氏政体观,政治与合法性之关系,政治传播观念和军事建制等都对现代政治统治艺术贡献良多;《君主论》之后,随着现代政治实践中"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出场,也引发了一场道德合理性与权力合法性之间的内在冲突,如何正确界分马基雅维里思想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亦需正本清源,重新回归《君主论》。  相似文献   

7.
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的政治权术论被后人总结为一句话:“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他告诫君主,只要是目的能够实现,任何手段都是正当的,保证事业的成功才是君主的头等大事。这是一种迫于社会现实条件的不得已,目的是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富强。下面,笔者就遵循着此种思路对马基雅维里主义政治权术论的合理性进行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8.
伊丽莎白时代戏剧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大众的文化活动。莎士比亚戏剧具有大众文化的典型特质。从艺术表现原则、时代思潮、心理分析几个层面阐述莎剧中不同婚恋人物的塑造,从而探索莎剧如何通过婚恋关系的主题来肯定人文主义,否定禁锢人性的正统思想和极端自私的马基雅维里主义,以完成其教育功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上的王道政治是在与霸道政治的对立统一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其主要包括天经地义的空间伦理、三代至上的时间伦理、家国同构的宗法伦理、以德为主的仁政伦理、民为邦本的社会伦理等复杂内容。到清朝末年,在西方的坚船利炮、商贸往来、文化渗透等多重压力裹胁下,开始了从天经地义到天崩地裂、从三代至上到来世永恒、从家国同构到家破国裂、从德政伦理到霸道横行、从民为邦本到民之裂变的艰难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10.
保守主义,从准确意义上来讲我们应该叫它"守成主义"--把人类历史上已经取得的成就牢牢守住,顾名思义"保"就是保持现状与稳定,"守"就是守住传统和秩序.进一步来说就是,保守主义认为信仰高于理性,传统高于科学,等级高于平等,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主义,自然法高于世俗法.  相似文献   

11.
马基雅维利形象在无数学者的诠释下颇为分裂对立,而致力于做出统一解释的努力总显得理据不足。这都与解释者局限于马氏的政治著作文本有关。《曼陀罗》作为一个形式上直接处理现实生活的戏剧文本,倾向于表达普遍性的问题,这就提供了一个避开文本分歧的可能性。借助于戏剧行动,马基雅维利充分阐发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审慎行事的见解。在政治与戏剧这种并行结构中,人们会发现马基雅维利学说的核心并不是共和主义,也不是爱国主义,而是关于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的普遍性教诲。他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与古代伦理和现代道德的进路都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从这里出发,重新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及其与现代政治、现代伦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从经济因素考察政治到作为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基本环节的阶级成为政治的基本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政治逻辑。正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研究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具有科学性。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不断遭到社会主义流派内部、自由主义等政治思潮的批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民主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创新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与亚里士多德均为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政治思想尽管各不相同,一个主张"自然和谐",一个主张"自然目的";一个主张"无为而治",一个主张"法治";一个主张"小国寡民",一个主张"中产阶级"执政。但是,他们的政治思想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成为东西方政治思想的宝贵财富,同时也为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两种"中庸"思想的基本内容、两种"中庸"伦理思想的指向或目的、两种"中庸"伦理思想通向各自目的的基本途径3个方面进行了中西伦理思想比较.  相似文献   

15.
在俞可平教授将善治概念引入我国之后,善政理念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内涵而言,亚里士多德对善的伦理学意义进行精确界定之后,善政理念的政治学涵义也就呼之欲出了。善政意味着为民众提供一种良善的生活,民众则成为了善政实现程度的评判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言,善政理念的实现需要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政治透明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民众高度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国早期政治思维在战国完成了从神化到圣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实现了人类政治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的突破,而且激发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潮的兴起,促使中国早期政治思维走上人文主义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7.
善的问题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理念论的本体之善、理论理性的智慧之善、实践理性的中和之善和服从行为的道德之善四个层面论述了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善恶观,以此表明他的思考至今仍然体现了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智慧。  相似文献   

18.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古代东西方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在东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前人对他们政治思想的研究颇多 ,但对比研究则少 ,文章拟通过对他们政体理论的比较研究 ,找出东西方文化差异根源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治史始终伴随着州权与联邦权的竞争与纠葛。州权政治传统历史悠久且根源深厚。殖民地时期的分离倾向、自治传统,邦联时期州权政治的鼎盛,以及制宪论辩与宪法批准过程中围绕州权与联邦权的激烈斗争,再加上北美人民对中央政府及其权力的高度不信任,深深地影响着美国的建国历程。进入联邦制共和国时代后,州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州权政治的元素深深积淀在美国政治传统中,最终成就了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文章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双面影响,总结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提出了弘扬“慎独”精神,加强道德自律的举措,以期拓宽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