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撒尔嗬”是清江中游一带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其举行一贯遵循一些禁忌,“禁止女性跳丧”为禁忌之一。近年来女性逐渐突破禁忌,参与到丧葬仪式中的“撒尔嗬”。文章从人类学角度加以解读,分析禁忌背后土家族文化中分类观念、道德原则的变化,并对这一嬗变所引发的主要争议进行探讨,以把握部分现象变迁下的文化之未变。  相似文献   

2.
“撒尔嗬”是土家族源远流长古老独特至今仍在流传盛行的丧葬祭祀歌舞仪式。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撒尔嗬”是汉语音译,又译“散忧儿嗬、“三友儿嗬”等,音意兼译为“跳撒尔嗬”,意译为“跳丧鼓、“打丧鼓”、“闹灵歌”等。形式上有坐丧(文丧)、跳丧(武丧)、绕棺(转丧)等。现在主要分布在湖北清江流域的长阳、巴东、五峰、鹤峰、建始、恩施等土家族聚居区,在湘鄂川黔毗邻地区土家族聚居区也有程度和形式不等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撒尔嗬”是土家族源远流长的丧葬祭祀歌舞仪式,现在主要分布在湖北清江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区。由于土家族无本民族文献资料,正史对此记载甚少,有关“撤尔嗬”很多问题的研究难于深入。本文拟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实地调查的“口碑”资料为  相似文献   

4.
从丧葬仪式文化功能的宏观层面来看,土家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既往之人肉身毁灭的告别之礼。但就丧葬仪式文化功能的具体情况而言,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跳丧”、“打撒吨嗬”、“闹大夜”等具体歌舞环节,则是土家族独树于世界人文之林的鲜明旗帜。对土家族丧葬仪式流程及其文化功能的田野调查资料进行专门解析,可以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5.
土家"跳丧"文化本源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跳丧"又称"打丧鼓"、"跳撒尔嗬",是流传于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间祭祀歌舞.土家"跳丧"与巴楚文化、与土家族特有的宗教信仰、与土家族先祖巴人威武强劲的军阵战舞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恩施本土作家王月圣的短篇小说集 撒尔嗬 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土家族的人文景观、动人的故事,演绎出土家族痛苦而完整的生命流程。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的民族文学观念和民族改造意识,有力推进了鄂西南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撒尔嗬仪式是清江流域土家族特有的丧葬习俗,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是其能够长期传承下来的基础.文章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撒尔嗬仪式功能以及组织形式的现代性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撒尔嗬仪式完成了从神圣到世俗的转化过程,并且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撒尔嗬”是源于巴人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它是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形成的歌舞文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充分利用民族自治权,制定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例如“撒尔嗬”等民间传统艺术给予了法律上的充分保护,使保护工作从此走上法制化轨道。虽然通过大量努力,“撒尔嗬”已经从生死存亡线中挽救过来,并且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但在法律保护方面,仍然有许多可以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撒叶儿嗬”的抢救与保护取得了重要成果。一向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长阳县在政府支持、法律保障、群众基础以及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略等方面均给予“撒叶儿嗬”保护以高度的重视和深切的关怀,成功申报了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且充分利用自身文化资源服务于民族社会的发展。长阳以“撤叶儿嗬...  相似文献   

10.
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在土司统治地区裁革土司土官,设置府县,代之以流官治理。此时,土家族地区与外界一直处于“冲突与合作”关系,由于各民族文化的传入与融合,土家族音乐活动在形式上发生了许多变化,产生了傩堂戏、土地戏、酉戏、花灯、渔鼓等诸多新的音乐文化形式。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打破了以往土司在文化上垄断局面,在各地设立学校(义学),学习汉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并且土家族的礼乐文化以及戏曲得到了空前发展,出现了歌乐的鼎盛、戏曲音乐的产生、祭祀音乐的变异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文化现象,导致了土家族社会的文化重构和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家语“撒叶嗬”(sa^55 je^21 xe^53)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地区民间保留的丧葬习俗“撒叶嗬”(sa^55 je^21 xe^53),不是汉语,是土家语,其意为“死神舞”。因其地汉化较早,虽然土家语消失,但其中拥含土家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底层语言被借入汉语,受汉语影响,在形式上稍有变化而世代流传,使人神秘莫测,其含义更鲜为人知。故研究土家传统文化,必须考察与其相关的土家语言。如不精通土家语言,很难发掘其文化真谛。  相似文献   

12.
梯玛是土家族社会中的宗教职业者,主要通过巫术活动为人驱鬼逐疫、消灾治病、求子、还愿。在土家族历史上,梯玛信仰广泛存在,梯玛是地位显赫的社会阶层,在土家族社会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改土归流以来,在国家力量的作用下,梯玛信仰在逐渐萎缩,梯玛在多数土家族地区逐渐消失,只是在土家族聚居的深处有残存。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梯玛消失得更快,残存的地方也出现传承断裂,存世的梯玛寥寥无几。改革开放后,在土家语存留区的局部地方出现梯玛信仰的“复兴”。梯玛信仰的复兴是与土家族社会现代性深入不够的背景下还能发挥其特定功能有关。“玩菩萨”仪式及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显示出梯玛信仰“复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土家族卷》是近年来贵州新出版的一部土家族田野调查报告专集,其内容涉及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本文从研究土家族的民间习俗、社会记忆、经济发展过程等不同视角对本卷民族调查资料选编的史料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恩施土家族“女儿会”空间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施土家"女儿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其三维生存空间环境发生了巨大转换,并逐渐形成"乡村——都市体"文化空间特性,本文比较了乡村、都市两个文化空间里的"女儿会",探讨"女儿会"在发展中呈现的空间转换特点,分析转换中出现的新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15.
“舍巴”类舞蹈作为人类的健身运动项目历史悠久,在土家族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中,“舍巴”以其特有的身体运动,将土家族的宗教、历史、生产、生活等文化信息予以了充分的展示;还以其特有的肢体语言为载体,把土家族的社会文化价值,如体育、经济、社会等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跳马"仪式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祭祀习俗,这种巫、傩文化结合的民间祭祀一直支配着土家族的信仰与社会生活.在湘西土家族地区,由梯玛主持的"跳马"仪式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发生变迁的情况下仍然相对凝固地保留了原初仪式的样貌,作为一种远古习俗的遗留,其承载和隐含的土家族文化、历史、民俗、艺术、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化意义广泛而深厚."跳马"习俗已演变成一种民族性、历时性的活态文化,成为土家族民俗生活的文化表象.  相似文献   

17.
自15世纪以来,土家族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哲学转型:第一次是“脱蛮入儒”,在土家族文化传统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传统,即以儒学文化为根本精神的中原文化传统,这一转型在改土归流后得以实现;第二次是全球性现代化推动的土家族初步接触西方现代思潮,形成了解决以“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问题为主题的各种哲学思潮;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新的哲学自觉,逐步谋求自己的哲学建构,并有了一些新的成果。文章强调的是转型过程,这一过程表明的是土家族不断趋新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语料库哈代其他类小说语料库和哈代同时期作家小说语料库,对这几个语料库进行关键词数据提取和对比分析,发现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用词较为灵活但词汇长度较短。这类小说有如下几个特点:1故事多发生在英国的乡村,多为贴近生活的场景且农民在小说中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对乡村生活的描写丰富、形象;3对环境的描写尤其是树木的描写极为丰富;4此类小说中的动物具有人的情感,而人类对于动物也怀有关爱、同情之心;5故事情节倾向于围绕三个时间点展开,即tonight、today和Sunday。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得到的名词中描写乡村环境、自然环境的占了近1/3的比例,这类小说中的"环境"特征可以得到证实,但"性格"这一特征并不能从得到的关键词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卡西尔的符号哲学理论,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偏岩土家村寨为调查地域个案,对土家族典型敬祖习俗“宋姆兔”文化符号育人价值加以考察探究.进而明确“宋姆兔”具备丰富的敬祖习俗文化符号的场域育人价值内涵、动态发展育人价值内涵及其作为一种习惯法所具备的个体教育规范价值内涵.在当下构建和谐社会及西部大开发破解城乡教育统筹...  相似文献   

20.
“大蛇花”是土家织锦传统纹样中一个较为独特的艺术形象。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它是土家族远古巴蛇图腾崇拜的历史见证,寄托了土家先民对蛇超乎人类生存与繁殖能力的钦佩与羡慕之情。传递出土家人生存繁衍的本能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