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玲  刘中燕  任宇 《江淮论坛》2012,(6):63-68,75
分析师关注的经济后果是近年来证券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我国2001-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外部治理的角度对分析师关注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分析师关注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对公司正向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负向盈余管理行为无显著影响。该研究结论为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增量证据,有助于从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角度加深对证券分析师监督职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结构会影响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较大弊端,因此,要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水平,必须考虑公司治理结构的因素,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文章以煤炭采选业上市公司为例,从内、外部公司治理结构为研究出发点,分析公司治理结构的各个因素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和传导途径,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约束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霆  毕京波 《东岳论丛》2008,29(3):80-82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正负面效应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对盈余管理的态度莫衷一是的现象,指出了正确的态度是将盈余管理控制在适度范围。继而,以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作为框架,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指出公司治理结构在抑制盈余管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手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管理层采用线上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没有监督效果,相反却促进了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的程度;而对公司管理层采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具有监督效果。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仅体现在机构投资者增持组中,而在机构投资者减持组中,没有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这些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还不够深入,现有的机构投资者对于信息使用和识别的能力可能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7-2010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公司内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皆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虽然对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盈余管理现象十分严重。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会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文章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董事会规模和盈余管理的程度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成反比,但t检验不具有显著性;董事会持股和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的大小都呈反比。根据以上结论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2001-2006年度和2008-2013年度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企业盈余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高了公司总体盈余管理水平,为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通过进一步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解为正向盈余管理和负向盈余管理,结果发现公司的正向盈余管理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显著增加,而负向盈余管理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则可能有所下降.该结果表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在可能的盈余管理空间范围内,公司往往进行更多的正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 ,在法律和会计准则所许可的范围内 ,对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和管理。企业经营者之所以热衷于盈余管理 ,是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其有利的一面 ,但是必须对盈余管理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是从规范会计角度就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条件以及治理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机制,本文选取2005年至2006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截面的Jones模型和操纵性流动应计项目来分析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展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可以减少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来说明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治理中的有效性以及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为当前改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3):147-154
基于委托代理框架,已有研究聚焦于独立董事的治理作用,而非执行董事往往由大股东推举委派,更加独立于管理层,董事的技术背景对研发活动也有积极影响。因此,基于2007-2014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可操控研发费用为研究视角,运用PSM方法考察技术非执行董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技术非执行董事能够有效监督管理层操控研发费用,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相比于非国有背景,国有背景下技术非执行董事抑制管理层操控研发费用的效果更为明显;股权集中度较高时,技术非执行董事的治理效果更为突出。这为技术非执行董事发挥治理作用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同时为我国政府与企业在完善董事会制度、提高盈余质量等方面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一直是利益相关者高度重视的问题,因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过度盈余管理,不但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而且还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1998年—2009年沪深两市房地产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首先运用K-S模型,以此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其次选择盈余管理的相关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运用统计软件对样本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最后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内部监控机制以及加强外部监控力度等政策建议,从而实现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及时性是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重要方面.本文以2003-2009年披露管理层盈余预测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盈余预告及时披露策略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坏消息而言,公司管理层更倾向提前披露好消息.同时,采用这种及时性策略时,对于信息披露的表述也更为清晰.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小、非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以及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都倾向于选择该及时性披露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帮助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基于时点和内容表述来判断盈余预测的信息含量,而且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 2007-2011年的 A股非金融类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利润表项目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进行分析,并以行业为基准,衡量高管的额外控制权收益,分析其外部公平性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六种被广泛使用的盈余管理行为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发现较为一致而稳健的结论:在我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相对于非家族企业,家族控股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分散持股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家族控股公司高管人员正向额外控制权收益与高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体现为“堑壕效应”,而负向额外控制权收益与高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体现为“协同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高管控制权收益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不仅仅取决于既定的制度背景、法律保护环境,也与高管个人的社会偏好、公平性认知有关,提供了社会比较理论在公司治理中产生激励效应的经验证据,丰富了现有文献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管理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据修正的Jones模型测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3年和2014年度有关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数据,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其盈余管理的程度较高,公司的盈余质量较低;研究结论还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设计或执行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监管部门要引导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验证这种关系是否会受到会计和制度变量的影响,通过对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进行检验,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间的关系取决于盈余管理的类型,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盈余管理都和社会责任相关,因此要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监管,加强对投资者进行保护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会计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企业常见的一种经济行为,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对盈余管理道德属性存在界定上的模糊与不一致.基于伦理学关于道德评价的两大主流理论——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分析表明,盈余管理道德评价存在功利主义原则下的评价悖论以及道义论原则下的研究困境.明确盈余管理道德评价的实践路径,构建统合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的理论基础和评价原则对于完善盈余管理研究以及完善经济信息伦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其出发点和中心目标是使利润达到某些人的主观需求,它给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难题.从辩证的角度认识盈余管理行为既有利又有弊,但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盈余管理行为导致公司治理失败的根源是会计监管不力.因此,改革会计监管模式是正确规范和应用盈余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越来越普遍.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通过关联方之间的直接交易达到盈余管理及避税的目的;(2)通过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占用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3)利用关联方之间的商品购销与劳务提供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创造机会;(4)利用关联方关系出售、转让或置换资产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5)通过关联方之间的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为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健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关联交易披露制度的会计准则,改变上市公司的评价体系和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及惩处力度应是我们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琼州学院学报》2015,(5):91-97
盈余管理是当前会计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则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沪市2008年到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检验.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当前房地产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房地产上市公司通常利用财务费用和预收账款等手段操纵公司应计利润,一般不采用资产减值损失操纵公司应计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