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唐音宋调”之谈已成公论。唐、宋诗歌风貌各异,两者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但综合社会发展规律与诗歌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来看,宋诗并没有绕过唐诗的影响。宋诗中的晚唐诗风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即是这种影响的一个体现。从“晚唐体”在当时的盛况及宋初与宋末前后呼应的情形可见晚唐诗风在宋代的接受史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晚唐咏史诗的创作是中国古代咏史诗发展的一个顶峰,对于其兴盛的原因,学界多将之与晚唐黑暗的社会现实及士子的悲剧心理相联系,从思想层面上探讨得反而不够。实际上,晚唐科举考试中儒学内容的增强,尤重史学,以及中唐文儒观念的流变及影响,是晚唐咏史诗兴盛的一个重要的儒学背景。明乎此,我们也更能理解晚唐咏史诗中强烈的现实旨趣,甚至于其“空言明道”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在唐诗各期研究中,晚唐诗可算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对晚唐诗的风格研究则更为薄弱。清末以前论诗者多主教化,故论晚唐诗者大多从政教风化、伦理道德出发,视晚唐诗为“郑卫之声”、“亡国之音”。近几十年来论者,则大多以政治功利为标准,视绝大部分晚唐诗作为“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异端。故近千年来,数量浩繁的晚唐诗作,  相似文献   

4.
晚唐诗风逐渐没落,小品文走向前台,为唐末文学带来一丝亮色。其锋利的文笔,深刻的思想,一直激励着后世读者。兹就晚唐小品文的艺术特色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歌是唐、宋诗风转变的铺垫。本文结合晚唐的衰微国势、政治空间、士大夫文人生活水平、宗教哲学对晚唐诗人的影响以及文学思想的转变,探讨晚唐诗人内向幽微心理产生的原因,并进而分析内向心理带来的诗歌特色:冲淡玄远和含蓄委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晚唐诗歌的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6.
晚唐杂文,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归根到底,不过是晚唐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社会矛盾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所以研究晚唐杂文,不得不首先研究它们的作者,研究他们和时代的关系。清人章学诚说得好:“不知古人之世,不可遽论古人文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妄论其文也。”  相似文献   

7.
晚唐体诗派是宋初三大诗派之一,由九僧、著名隐士林逋、魏野、潘阆和宰相寇准等组成。受当时文坛唱和之风的影响,晚唐体诗人喜欢交游唱和,因此酬唱之作甚多,与晚唐体诗人寄赠唱和的主要是僧侣、处士和士大夫阶层三类人物。九僧与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著名人士的交往,无疑会相互提高声名,扩大整个“晚唐体”诗人在宋初诗坛的影响。对他们的交游情况作进一步的探讨,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社会地位、生活态度等,对于深入理解晚唐体诗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许浑是晚唐的重要诗人,在当时就受到杜牧、张祜、殷尧藩等诗人的推尊,享有盛名。在宋代,许浑诗更为江湖派所宗师,陆游亦称其诗为大中后之“杰作”。明胡应麟将他与杜牧、李商隐、温庭筠同列为“晚唐铮铮者”。但长期以来许浑诗的研究十分寥落,其生平问题更无人涉笔。近年来,随着唐代文学研究中资料工作的日益重视,许浑研究的沉闷局面也开始打破。董乃斌同志《唐诗人许浑生平考索》与谭优学同志《许浑行年考》先后面世,使他的出处行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反映,筚路蓝缕,功不可没。但笔者在拜读中也发现上述两《考》对于许浑生平的一些基本事实亦有误考、失考之处。本文仅就其家世、籍贯问题正补如次。  相似文献   

9.
2007年发表的晚唐五代文学研究论文(杜牧、李商隐研究文章除外),涉及面广、视角多样。其中作家综述性研究论文、文人诗歌与心态、词作、考证等方面论文颇值得关注,而小品文、传奇仍为晚唐五代文学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从唐末至今 ,论者对晚唐诗大多持否定态度。反思这种带有明显历史惯性的批评现象 ,不难发现 ,不是晚唐诗缺乏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 ,而是其出现的异于此前诗坛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艺术思维和艺术风格 ,不仅使那些视文学为伦理、政治奴婢的封建文学观念批评者难以认同 ,也使那些对思想文化史发展缺乏认识和分析的批评者 ,难以理解出现在晚唐诗中的种种变化 ,因而导致千余年来的批评失误  相似文献   

11.
山水诗在晚唐复又大兴,且以崇尚白描、清丽工整的诗风和伤春伤别的感伤色彩,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树一帜。本文试图结合晚唐时代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结合李群玉和晚唐诗人的山水诗作,对这一文学史的独特现象作一描述,从而探讨李群玉乃至整个晚唐山水诗的时代色彩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中晚唐社会的城市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转型的特色。唐代社会城市生活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无疑为其文化的多样性和世俗化趋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长土壤。“词”这一文学样式的起源、发展直至定型的演变历程,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城市生活的最佳诠释方式之一。晚唐词尤其是温庭筠的词则可说是晚唐社会城市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 ,晚唐时期虽然宦官专政、藩镇割据、朋党纷争 ,一派末世景象 ,但思想界却有重大收获 ,涌现出皮日休、“无能子”和罗隐“三杰”。作者论述了晚唐思想界“三杰”的经世思想 ,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末代风骚──论晚唐诗人郑谷的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末代风骚──论晚唐诗人郑谷的诗钟祥“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①。晚唐诗人郑谷亲身经历了赫赫大唐帝国的灭亡。他以诗吟咏情怀,吟咏身世,吟咏患难的时代,为唐代唱出了一曲凄婉动人的歌。一郑谷对当时社会生活与自己命运的凄凉哀婉的反映,与晚唐社会和他的...  相似文献   

15.
历代评论家谈到晚唐诗坛,无不一言以蔽之曰:“诗风衰败。”然而清代大诗评家叶燮说:“晚唐之诗,秋花也,…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为美乎?”①叶燮以秋花的幽艳晚香之韵喻晚唐诗歌,比起古代许多诗评家虽有高明之处,但毕竟笼统,未曾加以阐述。对晚唐诗坛的真正肯定还是近年的事。胡国瑞先生指出:“唐末诗人的创作,无论就其反映历史现实的广度,或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代的艺术滋润,都是不容低估的。”②这是为晚唐诗坛翻案的先声。吴调公先生则大声呼喊:“我要为晚唐这一‘秋花’翻案!”③罗宗强先生也说晚唐的“杜牧、许洋…  相似文献   

16.
“晚唐体”作为晚唐诗歌的代称 ,在宋代和清代都曾风靡一时 ,晚唐诗歌特有的“秋香晚韵”之美也令喜爱唐诗的人陶醉 ,但自宋以来 ,却一直没有人对古唐代诗歌总数近三分之一的晚唐诗作深入全面和系统宏观的研究。近日欣读田耕宇著《唐音余韵———晚唐诗歌研究》一书 ,为全书立足文本基础而进行的宏通圆融的论述所折服 ,特简评如下 :首先 ,该书以高屋建瓴之势 ,以文化研究分析了晚唐诗产生的文化背景 ,全面论述了晚唐诗的创作与审美特征 ,使人摆脱以往对晚唐诗歌支离破碎的研究状况的影响 ,对晚唐诗创作有了全面的认识。其次 ,该书以翔实的材…  相似文献   

17.
晚唐浙江镜湖地区以隐士方干为中心,形成了一系列文人交游活动和隐逸文学的创作.此时在镜湖周边,隐士与官僚文人、权贵的密切交往;佛道的兴盛与隐士追寻心灵解脱的需要;诗歌艺术与古琴、绘画艺术的交融以及特殊的自然环境共同形成了当时镜湖地区特殊的文学生态,也成就了当时镜湖地区的代表诗人方干所作山水诗的“清丽”诗风.  相似文献   

18.
从微观的角度具体透视诗格和诗歌创作的互动是准确认识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晚唐五代的苦吟诗风与诗格的“磨炼”理论、晚唐五代的清雅诗风及其在诗格中的理论体现恰好体现出晚唐五代诗歌创作思潮、诗坛风气与诗格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晚唐体"之说是宋末元初出现的.两宋人对晚唐诗的说法不一,所指晚唐诗人是以孟郊、贾岛、姚合为代表的一些有隐逸倾向、写清苦生活、刻意琢磨诗歌艺术技巧的诗人.至宋末元初,"晚唐体"这个诗学概念形成了一体三义特指一些具有隐逸情调的精雕苦吟之诗,包括以"郊寒岛瘦"为代表的"唐之晚年诗",宋初一些僧隐诗人所作类似郊、岛之诗,宋季"四灵"一脉学习贾、姚之诗.该文亦扼要论述了宋初、宋季"晚唐体"之风貌,并对近世流行的贬抑"晚唐体"的文学史观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0.
晚唐五代词和士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晚唐五代士人心态为基本切入点,探讨晚唐五代词之兴起。在唐末五代社会动荡,王纲解纽,儒学失去了其权威性,皇权也失去了其向心力,士人人格在乱世的震荡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顺时听命,追逐名利,注重享受娱乐,作为文化的建构者,士人人格的世俗化必然会对文学产生影响,于是"词"这一原本流行于民间,只供佐欢娱乐的文学样式开始受到士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