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概念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汉语民族概念的模糊性,斯大林所论述的民族概念的外延与内涵,以及民族概念的政治属性等三个问题展开讨论,认为:第一,汉语民族概念实际表述着中华民族和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两个层次人们共同体的含义;第二,斯大林所定义的民族(нация)概念指的是汉语民族概念的第一层次,即中华民族这一层次的人们共同体;第三,不论是中华民族层次还是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层次的人们共同体都具有政治性,但是,两者的政治属性具有层次性,即前者的政治性与国家相关,而后者的政治性则与地方自治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人们、阶级、政党对民族概念有不同认识和定义,并对它们的民族问题的认识产生重要影响.中外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民族的定义必然影响到对民族问题的定义,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必然影响到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可以说,民族概念是民族纲领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我国民族理论界关于"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区分以及关于概念的狭义与广义的长期争论,主要源于对"民族问题"考察视角的变化和混乱。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从不同视角审视"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正确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问题概念的精神实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本土学术话语中的“民族”概念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古代“族”的概念以及“族类”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群体分类体系.近代“民族”的使用始于西方术语翻译和汉语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明显受到西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理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模式长期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围绕民族译名及民族形成问题出现过几次论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民族概念的讨论日益朝解构和多元反思的方向发展.综而观之,中国本土民族概念的传统导源于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强大的包容性使其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宽泛、使用灵活的独特话语体系.目前学界对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的使用不够规范,建议把民族国家作为特指性概念专门指称西欧早期民族国家,而把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泛指性概念,用来指称所有时期和类型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我们今天使用的现代意义的民族这个概念,其实是从西方传来的,西方使用它也就是三百年左右的历史。现在我们常就民族的内涵与定义进行争论,还常就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行研究,那么在当代的西方,民族是什么意思?民族与国家是什么关系呢?其内涵与我们所主张的是否相同呢?今天我们就请在美国克莱姆森大学任教的人类学教授张燕华老师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语"民族"概念虽然具有含混、模糊的特点,并带来使用和交流的诸多不便,但其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宽泛,所显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是欧美各国语言的相关术语不能比拟的。它能充分展现不同层次和不同层面的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综合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民族共同体的共性,揭示民族过程的规律与趋向,适应不同学科民族研究的需要。必须坚持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完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族群"概念的泛化使用会给我国民族研究带来困惑,不赞同用"族群"来取代"民族"。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民族定义是中国民族理论中最广为人知又最富争议的定义,科学解读该定义对于准确运用该定义认识民族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斯大林民族定义在运用于汉民族形成问题上时引起的矛盾进行分析,指出造成该定义本身科学性和特定指向性矛盾的客观原因,提出民族形成的关键在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同时在梳理东西方民族不同发展轨迹的过程中,提出文化民族概念,分析政治民族形成,归纳出作为人们共同体的民族发展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民族经济学的科学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简明的方式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实际思维活动中,常用的定义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知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后,通过揭示邻近概念的属和种差来下定义的。列宁说:“‘下定义’是什么意思呢?这首先就是把某一概念放到另一个更  相似文献   

9.
“民族”在我国经历了由原生概念体系到近代民族定义的探索,体现了我国民族理论体系构建的“中国化”过程。2005年5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标志着我国对民族概念及其定义的中国化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文据此对近代以来中国特色民族定义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回顾,认为:党中央对民族定义的阐释是一个开放性系统,表达了我国对民族概念的话语权,突出了国家安全的理念,具有可操作性。它将有利于我国民族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主权民族就是"享有国家主权的民族",与"国族"、"政治民族"等概念具有相同的外延和内涵,只是侧重点不同。"族裔同质国家"构建主权民族有"国族一体式构建"、"代表式构建"和"共同创设式构建"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与民族概念辨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年来,中外学者对民族概念和定义一直在进行热烈讨论和争鸣,但结果并没有消除分歧,还出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料未及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只要稍加思考,我们就不难悟出,许多民族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有不少与民族的概念不清,界定不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当学者们讨论与民族有关的问题时,就很容易加入主观色彩,不能从科学的民族定义出发(因为迄今还没有一个学者们公认的广义民族定义),导致概念混乱,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12.
我对民族概念问题的一些理解和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民族概念问题的争论,一个重要的原由,是来自于对斯大林所提出的民族定义和对народность这个词所反映的历史范畴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恐怕不仅是翻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回顾了民族概念在中国的出现及其学术探讨的三个时期。前194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与国家和政治密切相关,受西方民族主义和民族一国家理论的影响深远。1949—1989时期,民族概念的学术讨论被纳入马克思主义和苏联模式的分析框架,焦点是民族形成问题和民族译名问题的讨论。1989年以后时期,面对西方理论的冲击和与世界学术对话的需要,关于民族概念的讨论向解构和多元化反思发展,其中“族群”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本文认为,在持续一个世纪的发展以后,综合国家政治与学术讨论的影响,中国的民族概念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内涵和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如何理解民族旅游成为当前推动该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考察,对民族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了新的结论.我们认为:民族旅游就是旅游者以民族聚居区域为旅游目的地,以该民族文化为内核,以经济、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全面了解民族文化特质及生产、生活状态为目的一种参与、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与民族概念再辨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族与民族概念再辨正纳日碧力戈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与民族概念是民族学文化一人类学的关键课题,是做好民族工作.确保存国家安定团结的理论前提,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者曾发表〈民族与民族概念辨正〉一文①,初步讨论了民族的定义和功能,现就有关问题谨作...  相似文献   

16.
维汉亲属称谓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汉亲属称谓对比研究颜秀萍任何两种不同的语言都不存在完全的—一对译的关系。由于对客观事物观察角度的不同及心理认识的不同,反映到语言的词平面,就是词的外延与内涵的差异。人类存在于地球上之后,其生存繁衍的形式是相同的,人类所具有的亲属关系也基本相同,但各...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与国家是两个不同的的概念,他们既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互动发展的孪生体,也是两个利益和要求并不完全一致的政治实体.尤其在多民族的国家里,二者既有利益的一致性,也有各自特殊的利益诉求.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较之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更为重要.正确处理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关系,促进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大局,是每个多民族国家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民族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民族的定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民族主义、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与论述。作者结合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主要有:介绍“民族”概念的演变过程和不同见解,指出中国在识别民族时灵活运用斯大林民族定义所取得的成功;总结我国在民族问题实质上的争论,并阐明自己的观点,认为阶级社会中,有一些民族问题并不属于阶级问题的范畴;对民族主义的概念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对“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一重要理论进行论述和澄清,认为“不平衡”不能代替“事实上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民族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汉语"民族"一词是为中国本土的词汇.由于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和世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民族"一词在国内开始普遍使用.一般而言,广义的民族,是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或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民族;狭义的民族概念,通常指斯大林提出的民族概念.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阶级、国家消亡之后,民族将走向消亡."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特色,其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总体.中华民族既是多元一体文化的主体,也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主体.在近现代中国,中华民族概念的确立,对于团结御侮、抗击列强,推动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界有关民族国家生成于何时形成了两种说法:即起于绝对主义国家时期或起于资本主义国家时期。这一争论与学者们对民族国家的内涵认识不一致相关。在民族国家内涵上,学界存在阶级视角、国家要素视角、历史社会学的制度视角、民族原则和国家原则熔合等分析视角。这些不同的分析视角都认同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现代性是其内核,只不过它们强调了民族国家的不同内容、不同面向而已。由于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任务,现代的多样性导致民族国家的内涵充满了多样性,其实践脉络的多样性。但毫无疑问的是,它是在竞争性的国际体系中通过竞争而获得当前地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