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国初期 ,人民民主政权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社会土壤 ,为新的社会经济思潮的产生与传播提供了温床。其中 ,农民的“翻身感恩”、“发家致富”思潮 ,工人的“当家做主”思潮 ,知识分子的“靠拢人民”思潮和资本家的“害怕剥削”思潮 ,最为突出。这些思潮的形成 ,有着历史的、社会的、现实的原因 ,是那一历史时期民众社会心态的真实反映和自然流露。这些思潮 ,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运行和社会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系列论述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政治目的 (共产党的领导 )与经济手段 (现代化建设 )的统一。这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政治本质论。它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左”、右两种思潮的理论根源提供了依据 :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论 ,就是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经济上。它要么表现为一种经济体制决定论 (认为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 ,要么表现为一种经济效果决定论 (认为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 ;它是“左”、右两种思潮的理论根源 :右的思潮 ,也就是反对坚持政治原则 ;“左”的思潮 ,则是不知应从政治原则方面去判断姓“资”姓“社”的问题。因此 ,只有彻底扬弃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论 ,才有利于排除“左”、右干扰 ,为改革开放摈除精神桎梏  相似文献   

3.
从1898年开始,俄国社会民主运动进入了一个“混乱、瓦解和动摇的时期”、(《列宁选集》第1卷,第387页。以下所引均见该书,只注页码)。动摇后退的当然并不是工人阶级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当时社会民主运动的一些新的领导人,他们是在列宁等一批“老”的领导人被捕以后占据各地工人运动领导地位的“青年派”,亦称“经济派”。经济派鼓吹一种被叫做“经济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按列宁的说法,其实际内容超出了它的名称的狭隘性。与经济主义思潮并存的还有以“革命”面目出现的恐怖主义思潮,后者并不占主导地位。这两股思潮表现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轻视自觉成分的作用。这两股思潮在客观上起着削弱工人运动而帮助资产阶级的作用。为了反对工人运动小的这两股机会主义的思潮,特别是为了反对经济主义,克服社会民主运动内部思想上、策略上、组织上的混乱、瓦解和动摇,列宁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如《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我们的纲领》、《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等,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是  相似文献   

4.
在前一个时期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中,有人根据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作用的增强,宣称资本主义国家的作用已经发生了“质变”或“部分质变”。如有人认为,由于国家通过税收的手段转移一部分国民收入,工薪收入者加入社会保险并享受福利待遇,国家根据需要使用强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影响和决定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结构,所以,国家就“不再是一种可以被认定为附属性的社会关系”;还有人说,资本主义的国有制具有某些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因素,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节,就具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某些规定;等等。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就这些问题谈点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鼓吹者为了在我国实现“全盘西化”即资本主义化的政治目的,把我国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歪曲为“经济多元化”。进而他们又提出:经济既然多元化了,政治、思想也应多元化。在哲学领域,有些人为配合这种自由化思潮,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幌子,宣扬“真理多元论”,以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一元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一体化的世界”历史性生成和逆全球化思潮全面兴起,习近平就经济全球化、逆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习近平经济全球化系列论述源于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开创了一种新型经济全球化。新型经济全球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定向,不仅创构了以“一带一路”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大平台,而且生成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向的经济全球化新愿景,具有清晰的逻辑理路和深厚的思想意涵。新型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思想是遏制逆全球化思潮蔓延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根本方法,不仅有助于推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而且能够指导中国扩大开放,进而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芸 《东方论坛》2016,(1):33-4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语区家乡文学(Heimatliteratur)的主题是讴歌“乡村”“土地”“田园”“家乡”“血统”等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同时对以大都市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进行猛烈抨击,对理性主义、现代主义等思潮进行强烈质疑.家乡文学的思想倾向十分保守,甚至有一定的反智主义倾向,展现了德国社会思潮从民族主义向种族主义过渡时期的一种文学形态.在文学趣味和风格上成为纳粹第三帝国时期血统与土地文学(Blut-undBodenliteratur)的前驱.  相似文献   

8.
<正> “趋同论”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为有一定市场的社会经济思潮。此种思潮不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广为流传,而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也有一些人随声附和,或者积极为之鼓吹。从“趋同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派,在它的鼓吹声中,有形形色色的“理论”,这些“理论”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  相似文献   

9.
<正>“反满”或“排满”是辛亥革命的基本口号。当时的每一个倡革命者,无不讲“排满”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正是借助于反满思潮鼓荡起来的。但是,长期以来,不少中外学者往往夸大排满的局限性,低估其革命的积极性和历史进步意义,将其笼统地贬斥为封建种族复仇主义。本文拟就辛亥革命时期反满思潮的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论述一下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心学渊源于孔孟,但直到宋明时期才为浙东学派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思潮,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这一有趣的现象,是很值得作一番探索的。本文从四个方面阐明了心学思潮的社会意义,肯定注重主体精神作用的“吾心说”和“良知说”,在客观上起到了破除传统观念的精神解放的作用,并对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心学思潮也有消极作用的一面,必须对它作全面的科学的剖析。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上出现的“终身教育思潮”是一种跨世纪的教育思潮,我们要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四化建没服务,就不能不加强对终身教育思潮的研究。为此,本文仅就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发展、基本特征以及我们所应采取的态度等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周新城 《中华魂》2017,(4):11-16
一、我国舆论界弥漫着一股私有化思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弥漫着一股私有化思潮,这股思潮有时还成为舆论的主流。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这是事实。我们举些例子吧。有人公开出版书籍,书名就叫“人间正道私有化”。作者还吹嘘说,他给政治局委员一人送了一本。洋洋自得,溢于言表。有人喊出了“私有制万岁”的口号,  相似文献   

13.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最早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它以反对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面目出现,兴盛于资本主义的“滞涨”时期。随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撒切尔夫人、美国里根总统的相继上台,这一思潮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的经济意识形态,苏联解体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这一思潮,引导这些国家进行自由主义改革,导致这些国家相继出现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这一思潮也趁虚而入,在国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考察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力图让人们看清新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并自觉加以抵制。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鲁迅的历史中的命运似乎可以称之为一种独特的“两极牵挂”。所谓“两极”,就是历史评判的两个端点。鲁迅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他几乎从一开始(当然也是直到今天)就被置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体系之中,同时每一种判断体系又都不断在针对鲁迅“说话”,我们可以将这样的“两极牵挂”概括为历史文化的存在之“结”。值得注意的在于,对于自身在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化中的这一命运,鲁迅显然早有一种惊人的自觉,也就是说,能够成为现代中国文化之“结”,这又成为了鲁迅本人的自觉追求。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来概括鲁迅作为“结”的意义:鲁迅的文化与文学选择深深地“刺入”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各个关键部位,从而牢牢地“嵌进”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各个思潮、思想系统,他是以自己的方式“嵌进”而非其固有的自然肌体的一个部分,所以总是“赫然挺立”,与其他种种思想发生着复杂的纠缠——要清理现代中国诸多思潮都必定要返回鲁迅,但仅仅清理这些思潮却又不能理解鲁迅。这就是鲁迅存在的复杂性,也是他如此“扎眼”如此难以“消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最早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它以反对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面目出现,兴盛于资本主义的“滞涨”时期。随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撒切尔夫人、美国里根总统的相继上台,这一思潮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的经济意识形态,苏联解体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加速向发展中国家推行这一思潮,引导这些国家进行自由主义改革,导致这些国家相继出现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这一思潮也趁虚而入,在国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考察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力图让人们看清新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并自觉加以抵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期影坛主要出现了五种电影思潮,即“教化”思潮、“为人生”思潮、“娱乐”思潮以及“为艺术”思潮、“革命”思潮。这是中国早期电影家、影评人和观众,对于电影与社会人生的关系,对于电影的审美特性、艺术表现、美学价值等的思考和探讨,体现出当时中国人对于电影的不同理解、阐释和认知。这些电影思潮伴随着中国早期电影的发展,而又在或相同或矛盾的“合力”推动下,初步建构了“中国现代民族电影”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的思想界,兴起了一场“孟子升格运动”,孟子在孔门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孟子》一书也由子书上升为经书,但与之同时也一直伴随着不容忽视的疑孟、辩孟乃至黜孟的“非孟”思潮。本文对“孟子升格运动”过程中的“非孟”思潮进行论析,认为“非盂”思潮出现的原因极为复杂,与当时学人的疑古思潮、政治态度、思想倾向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学说,在唐宋间近四个半世纪中(公元八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初),完成了它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朱维铮先生称之为“经学更新运动”。更新了的封建统治学说,是哲学化了的经学,也就是现在通常所说的“理学”。经学更新运动肇端于中唐,但真正拉开帷幕却在北宋中期。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伴随政治上求变呼声的高涨和“新政”的一度施行,学坛上兴起了一个批判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的出现,标志着唐代以来儒、佛、道三家鼎立的学术格局的终结,和经学更新运动由潜行期进入发展期。本文试就这一思潮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9.
一、糖业在我国经济生活 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糖业作为一种“亚战略”(或“亚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食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不同于粮食(处于基础地位),也不同于水果等经济作物产品(具有可替代性),而是一种介于粮食与经济作物之间的一种“亚基础”产品。以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加工构成的糖业经济,虽然所形成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数百亿元,但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只要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食糖密不可分,糖业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在商业贸易危机的冲击下,催生了以“商战”思潮为核心的重商主义的复兴。“商战”思潮本身经历了一个由重商到重工,最后到实业救国的发展过程。“商战”思潮的兴起也引起了制度层面的变革,晚清商部的设立、《商律》等商事法律的制定颁行即是这一思潮在制度层面的成果。同时,重商思潮也引发了社会阶层结构的大变动,催生了近代商人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通过这些影响,晚清“商战”思潮的兴起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