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存在一种类似于现实世界中的通货膨胀现象。虚拟世界的通胀主要表现为游戏中的虚拟货币与商品实际价值持续地下降。由于游戏世界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与脆弱性,虚拟财富的稀缺性持续下降,从而使其相对于真实货币趋于贬值。严重的通胀将危及游戏世界的稳定,因此.游戏设计者应尽力提高和改进游戏世界的经济机制设计,同时将现实世界中一般化的经济与法律支持引入虚拟世界.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虚拟实践是主体按照一定的目的在虚拟空间,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依据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感性活动,是对现实实践的拓展和丰富,是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新形态。虚拟实践按照历史发展和逻辑顺序,分为三个层次和两种类型。虚拟实践主体与现实实践主体一样,都是现实的个人,其借助"代理主体"与虚拟实践客体之间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关系性存在。虚拟实践中介内含历史性的维度,根据技术的发展进程可以历史地展开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过直接性、间接性和本源性的三重"颠倒",揭示出虚拟实践客体的物质性存在本质。虚拟世界的设计者处于"上帝"位置,设计者的价值理性对虚拟世界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乞力马扎罗的雪》所描述的对象世界由三个层次的时空构成 :当下性的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现实”时空、人物回忆构成的心理时空和纯粹虚拟的非现实时空。文本外现实世界的叙述中包含的主体转换关系决定了文本内主体视角结构的时空分布。文本内虚拟世界的意义依托文本外世界的“真实性”而成立  相似文献   

4.
每天成千上万的人在网络游戏虚拟世界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由于虚拟世界拥有模仿现实世界经济的机制,也有生产、交易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因此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学者们试图用传统经济学中的理论和研究技术来研究虚拟世界中复杂的人际互动关系,在宏观与微观层面对虚拟经济学也展开了研究,对虚拟装备的真实货币交易的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济学案例研究、对现实世界金融秩序的影响研究以及真实货币交易的监管研究是虚拟世界未来的经济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虚拟社会的高度繁荣带来了多个领域的新型安全问题,对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形成了冲击.在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高度融合的今天,虚拟世界的安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能否科学地合理应对,已经成为关系到虚拟社会乃至现实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对安全问题的成因加以探究,通过培育健康的虚拟社会心态、培养高度的网络文化自觉、提升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建立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等措施,消除虚拟社会中的风险威胁,促进虚拟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虚拟社会的高度繁荣带来了多个领域的新型安全问题,对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形成了冲击。在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高度融合的今天,虚拟世界的安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能否科学地合理应对,已经成为关系到虚拟社会乃至现实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对安全问题的成因加以探究,通过培育健康的虚拟社会心态、培养高度的网络文化自觉、提升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建立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等措施,消除虚拟社会中的风险威胁,促进虚拟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网络虚拟世界的典型代表“第二人生”的“钱生钱”模式为研究对象,对虚拟货币现状及其向“虚拟金本位”过渡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剖析了现实世界中第一金融与虚拟世界中第二金融的关系,证明了第二金融的存在对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对虚拟财产立法和建立“网上央行”及其监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虚拟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二重化了现实世界,使原本单一的现实世界分化为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使青年大学生原本不定型的世界观受到冲击。更新观念,培养和增强网络意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全新的世界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网络空间的三重维度中蕴涵着虚拟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属性,此二者是网络世界的基本矛盾。虚拟世界在哲学领域内,引起了巨大争议。基于虚拟世界来自欲望、利益和技术方面对传统道德的冲击,虚拟世界应当构建出一种基于普世与底线的原则,并符合其自身内在运行规律的新质伦理,这种伦理必然要冲击到现实世界的伦理结构,它在超越思想空间、情欲空间和怨愤空间这三重魔咒中,对现实社会的普世道德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核心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网络环境建设,弘扬爱国主义,加强和完善网络立法,强化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理论只有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 ,哲学也不应消极地跟在时代后面对时代进行解释 ,而应站在时代的前列去表现时代的理想、希望。那么 ,现时代哲学应是虚拟哲学。虚拟实在是哲学研究的理想实在 ;虚拟主体是哲学思考的理想主体 ;虚拟世界是哲学活动的理想世界 ;虚拟方法是哲学思维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