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生活方式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生活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就当前中国社会而言 ,生活方式现代化也是矫正社会生活方式的问题倾向之必需。生活方式现代化有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两个层次 ,但长远目标更为重要 ,它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进步性、个性化、变动性与适应性、科学化、道德化以及审美化等方面的要求。而要建构现代生活方式 ,则应从培养生活主体积极的生活精神 (生活心理、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 )入手 ,让每个生活主体在扬弃当前生活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生活实践 ,并由社会通过监督管理和各种引导措施对全社会的生活方式进行整合。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建构起现代生活方式 ,最终实现生活方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2.
建设崭新的乡村生活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和美学的崇高使命就是寻求一种宜人的生活方式。以农业为载体的乡村生活方式不同于以城市为载体的城市生活方式 ,乡村生活方式体现出来的和谐性、人文性、非功利性等特点有助于我们克服城市生活方式的不足。但乡村生活方式又有新旧之别 ,旧的乡村生活方式因为低效、狭隘、缺乏主体性而被城市生活方式否定。而崭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因其对城市生活方式与旧的乡村生活方式的超越 ,成为一种宜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我国生活方式研究20年来的实践,阐释了生活方式范畴特有的主客体相结合、表征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和对现实生活超越的概念特性,揭示了生活方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理论建构功能,并对如何实现生活方式研究学科化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生活方式变革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生活方式与社会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消费享乐型生活方式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如果不摒弃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根本不可能实现。而适应并能极大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只能是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不等同于城镇数目的增加和面积的扩大,也不意味着城市化率的快速提高,城市化的实质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以2010年对四川省成都市农民工的抽样调查为例,分析农民工生活方式的状况,指出劳动就业方式是影响农民工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实现农民工生活方式城市化,应扫除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制度障碍,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积极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的基本理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活动上,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上.构建和谐的方式生活,本身就体现出人们的根本利益所在.本文从生活方式入手,探讨定义、要素与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构建和谐生活方式的必要和内涵.又从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内涵探讨,得出结论,以人为本思想是构建和谐生活方式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建构可持续生活方式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完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要建立这种生活方式 ,必须在生活主体、生活消费、生活质量、生活伦理和生育理念上实现转定  相似文献   

8.
社会化视角下农民的经济压力与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我国农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难以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生活方式的社会化对农民的生活认知和感受形成了多重影响。一方面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客观的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农民在进入更充裕的消费市场和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的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货币支出压力,期望值与满足能力之间的张力凸显,消费欲望与收入水平之间的不对称显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不强。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与现代生活方式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国家对全国大学生体质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得出了男大学生体质状况很差,女大学生体质状况较差,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略好于男大学生。通过分析生活方式对体质的影响,得出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学生的体质。提出了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改变大学生体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凌茜雯 《家庭科技》2013,(10):18-18
"中年越懂得生活的人,年老时往往越能享受生活,从容地面对自身社会角色的变化。他们独居也好,和儿女一起住也好,都能自得其乐。"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医学心理学研究室副主任尹平说,老人若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平和的心态,就不容易陷入孤独与寂寞当中。  相似文献   

11.
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志 《理论界》2011,(8):37-39
在全球低碳浪潮背景下,低碳生活是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是城市人应对环境变化的自觉行为,是人之本真追求与道德关怀的现实叩问与对话。从狭义城市生活方式角度来看,低碳城市生活方式的建构需要把握、理顺好低碳生活与消费、休闲生活方式的关系,并以此寻求低碳城市生活方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探讨,引导他们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的分析了大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方式、课余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消费方式以及恋爱方式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各方面因素;并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现代生活方式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是人形成自身的根基和寓所,生活方式应成为我们把握生活进而把握社会、历史的重要视角.社会转型既带来了生活方式新特点的生长,又引发了诸多内在冲突.建构现代生活方式是一项艰巨、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给予应有的关注与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生活方式研究亟须理论创新。完整准确地把握生活方式范畴的科学性与价值性,是生活方式理论创新的关键。从"目的作为规律"的视角探讨、考察生活方式是生活理论创新的重要思路和途径。把握这两点,对于确立生活方式在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内在关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5.
生活方式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与狩猎、采集社会相联系的愚昧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农业和工业社会相联系的文明规范的生活方式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实现生活方式自由的本质。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 ,为生活方式自由本质的回归既提出了需要也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本质及其复归的分析 ,对与知识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产生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光荣 《兰州学刊》2009,(9):111-114
汽车化引起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居住方式、购物方式、出行方式、休闲方式四个方面。在我国汽车化迅猛发展之际,考察、分析和评价这些新的生活方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社会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将使生活方式呈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生产和生活在高层次上呈模糊状态:家庭的功能和观念改变,多样化家庭出现;可持续性消费方式的确立;生活方式进一步个性化;虚拟社区和现实社区并存并呈凸显的趋势;生活方式的世界化和民族化。  相似文献   

18.
夏晴 《家庭科技》2006,(11):4-5
现在的很多年轻夫妇都喜欢“丁克”生活方式,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生儿无用”论。但是由于父母反对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他们会改变“丁克”状态。面对生与不生、带与不带的矛盾,两代父母在相互妥协。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把握和预见社会转型的特点和趋势,适时调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休闲方式、消费方式,是促进人与社会健康、文明、理性、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这个背景下,对转型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做一学理性的思考,其中社会转型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生活方式作为生活实践与学科研究的历史如何发生、当代生活方式的特点与核心体现在哪里等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民生活方式沿着革命化、政治化、集体化、城市化的轨迹演变,呈现出不同步、不平衡、不协调的明显特征:即建国后的头30年,农民物质生活资料匮乏,但精神生活比较充实;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物质生活显著改善,但精神家园日渐衰落.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应坚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短距离、波浪式逐级推进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和各民族特点的科学、文明、健康、和谐的农村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