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与容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洋务派的开山祖曾国藩与中国第一位获得美国一流大学学位的容闳,曾有一段不寻常的交往,容闳的回忆录《西学东渐记》详尽记述此事。从这部著作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容闳是非常器重的,而容闳也尽力佐助曾国藩,使其所办洋务取得实效。曾、容二人的相识,固属偶然,但他们的结合,却在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史上写下了值得注意的一页。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容闳与丁日昌都是近代岭南地区较早投身洋务运动、并在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们彼此间曾有很密切的交往。容闳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系统接受西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其近代化思想对丁日昌影响甚巨;而丁日昌作为握有一定权力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其支持和努力对容闳能否实现自己的主张也至关重要。从容丁二人的交往中,人们可以窥见19 世纪60 、70 年代中国洋务派知识分子和洋务派官僚之间那种谋士与主事、理论家与实践者相互影响、同而又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容闳与上海     
容闳(1828—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又是期待并致力于祖国进步富强、跟上世界潮流的真正的爱国者;他是一个充满热忱而不谋私利的社会活动家,又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他还是“教育救国论”思想的早期阐发者,以及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在容闳84年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上海则是容闳在国内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前后计达10多年,其中有青年、中年时期,也有老年时期。他的主张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由变法维新到反清革命,在上海留下了闪烁思想者光彩的印迹与卓越之贡献。  相似文献   

4.
留学耶鲁大学是容闳一生经历中最为关键的事件。大学期间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两次获得英语作文一等奖之外,容闳还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加入兄弟会社团,表明容闳接受了完全的美式高等教育。作为华人学生得到了相对平等的对待,容闳对耶鲁的记忆是非常美好的,这成为一生与耶鲁良好关系的起点。容闳多次往返中美两国,与耶鲁大学保持着终其一生的紧密联系,幼童留美事业得到了耶鲁大学的帮助,容闳对母校也有强烈的归属感。容闳的人际往来中,耶鲁师生、同学、校友成为其在美社会关系的核心,"耶鲁人"是容闳与耶鲁大学关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5,25(1):176-180
在容闳1872年带领幼童赴美留学之前,中关两国的仁人志士曾作过各种努力企图打通中关文化交流的通道,但成效不多。而容闳开创的留学事业,不仅使中关之间迭到了真正意义的文化沟通,而且提升了文化交流的层次。容闳之所以能承担如此重任,是和他中美文化兼通、富于理想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是为中国近代化而奋斗毕生的先驱者.他在80多年的忧患生涯里,一直密切关心并积极参加许多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容闳虽出生并成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自幼就接受西方教育,受西方文化熏陶,他的政治人格并不同于传统的政治人格,较少依附性,较多独立、民主、自由、为人民争取权利的取向.其政治人格最突出的是:融合近代精神的爱国情感、积极的革命意识、民主的价值取向.这些特征已明显带有现代性,具有公民政治文化的色彩.分析容闳的政治人格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建构和政治人格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7.
容闳(1828—1912)是近代中国维新运动的先驱者,一个卓越的爱国华侨学者。他是我国最早的留学生之一,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和复兴中国”,他曾经为探索和实现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方案而努力奋斗了一生。为了这一目标,他向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过建议;以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参加过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又成为民主共和的积极赞同者,热烈支持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事业。由于他热爱祖国的真诚愿望,促使他在复杂的历史事变面前,能够深切感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他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曾有许多文章论及。但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与太平天国的关系少有深论,同时对《资政新篇》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还存在一些争论。①本文对洪仁玕和容闳的思想及其意义略作比较,以求正论。  相似文献   

9.
四自1882年至1895年,容闳侨居美国十余年。他的美籍夫人克洛于1886年5月因病逝世,留下两个男孩,一个九岁、一个七岁。因而此后近十年间,容闳“以严父而兼慈母,心力俱付劬劳鞠育之中。”在这十多年中,自中法战争(1883——1885)以后随着外国侵略者不断侵犯我边疆领土,民族危机渐趋严重。1894年又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形势更紧张。容闳虽身在几万里外的美国,但十分怀念苦难的祖国。他在爱国心的促使下,一连给曾任驻美公使馆参赞兼翻译的老朋友蔡锡勇发了两封信,提出应战的建议。建议之一是中国宜向英国借款一千五百万元购置铁甲舰,雇用外国军队五千人,由太平洋抄袭日本之后;其二是将台湾抵押给西欧任何强国,借款四万万美金作为陆海军继续作战之军费。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与澳门[澳门]陈树荣孙中山从事革命事业,离不开海外华人及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青年时代的孙中山,与澳门有密切关系,对澳门及澳门同胞有深切了解,而澳门同胞对孙中山行医和进行革命事业,亦给予很多支持。1897年初,孙中山在以英文写成的《伦敦被难记》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一是孙中山对对外开放的必要性的论述;二是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三是孙中山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战斗历程。他奔走国事,勇猛无畏、坚韧不拔、“精诚无间,百折不回”的革命精神,至今仍令人钦敬。他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中,不但同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进行了英勇的搏斗,而且同来自资产阶级内部的改良派势力展开了公开的论战。他在与改良派的关系恶化之前,曾经谋求与改良派合作。弄清这种关系的进程与是非,探讨这种关系的性质和意义,对于深入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史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苟格林 《兰州学刊》2007,1(8):138-140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和他的家人与澳门关系极为密切.尤为重要的是,澳门以其独特的多元文化社会氛围,对孙中山振兴中华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作为政治家和革命领袖,在屡经挫折之后,潜心反思,欲以新的思想理论武装同志,重振革命事业。他的这一思想历程与新文化运动领袖们的思想历程,以及五四后的青年运动是同步平行发展而又互相吸引、互相激励的。这预示着必将展开中国革命的新一幕。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护法时期以迄晚年其宗旨始终不变,但其策略手段却采取利用各派系军阀之间的矛盾与之斡旋的方针政策。他既与奉系军阀张作霖、皖系军阀段祺瑞、卢永祥、李厚基建立粤、奉、皖反对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三角联盟”;又与直皖战后北方最大实力派吴佩孚试探“孙吴合作”,为实现“统一中国”的目的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正>《广东社会科学》从1996年起辟"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专栏,锲而不舍15年,深得学界同仁的倾心与爱慕,蔚为该领域的学术高地,对拓展和深化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居功至巨。值辛亥百年大庆,忝为见证人之一,感奋无似。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与香港尚明轩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与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有过很深的因缘,他视香港犹如‘咱己的家乡”。在孙中山一生的事业中,长期与香港维持着密切的关系,并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探究孙中山与香港的关系,可以有助于深入理解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云南谢本书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其一生的革命生涯中,虽然没有到过云南,然而除了他*的学说,他的精神,他的革命行动对云南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外,他对云南革命青年的关怀,对云南地区民*主革命运动的支持,对云南地区铁路建设的设想,对驻粤...  相似文献   

19.
陆荣廷与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荣廷与孙中山二人,一为旧桂系军事集团的首领;另一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在本质上差异至巨.二人的出身经历以及志趣情操等,亦均无相似之处.他们志不同、道不台,属于完全相异的两种力量和意向.走的是近代中国的两条截然对立的道路.但是,在民国初年政治风云急骤变幻的历史环境中,这两位明显分道扬镳的人物.曾一度发生过联盟.陆氏与孙氏的复杂的合离关系,不仅影响孙中山的护法运动进程.而且对陆荣廷军事集团的崩溃也产生了极大作用.因此有进行研究的必要.但是,这又是比较难以研究的课题.主要困难是流传下来的第一手资料颇少,且多语焉不详.史料的局限,使研究工作一时就难以深入.例如,目前孙中山复陆荣廷的函电,虽在有关文集中基本上保存了下来,而陆氏给孙氏的函电却散失至多.使在研究中无法对照或贯串等.因此,本文只能根据现在掌握的残缺不全的资料,就陆孙关系的几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前后爆发的新文化运动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孙中山对这次运动给予极大的同情和支持。他对这次运动的鲜明态度 ,是有其社会历史背景的。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持主要表现在 :发表文电 ,奋起声援 ;接见群众 ,表示支持 ;利用报刊 ,宣泄民意。虽然他没有直接领导五四新文化运动 ,但却对他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是 :一、打破了他对帝国主义尤其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幻想 ;二、进一步看到了民众的力量 ,矢志唤起农工 ,奋起救国 ;三、促使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向往 ,确立联俄政策 ,欢迎共产党与之合作 ;四、加速其革命思想的转变 ,使其革命思想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