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班牙有件趣事,扇子“会说话”。西班牙妇女喜欢扇子,但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通过扇子做出各种动作,来表达她们不同的感情。一些不便说出口的话,可以用扇子的不同动作来表白:当打开扇子,把脸的下半部遮起来,这意昧着她在问你:“你喜欢我吗?”或者她在说:“我爱你”。如果一个劲快速扇扇子,那意思是说:“离开我,不然,我丈夫要叫你吃苦头。”如果  相似文献   

2.
曹涤环 《老友》2013,(7):21-21
盛夏时节,暑气袭人,人们手中离不开一把扇子。扇子一摇,清风徐来,顿觉凉意横生,好不乐煞人也!摇扇,使我回忆起60多年前的童年时代。每逢夏夜吃过晚饭,我便搬出竹凉板,与家人一起到外乘凉,躺在凉板上,悠悠地摇着扇子,望星空、谈天地,背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我便觉得乐趣无穷。如今,童年摇扇消暑的回忆依然萦绕在胸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扇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扇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新石器时代起至今 ,扇子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不仅成为世人挥暑纳凉的日常生活用具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 ,扇子的艺术、文化价值逐渐超过其实用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扇子的发展演变、扇子的制作工艺和扇子的文化价值等方面阐述 ,从而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中国扇子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破扇变好扇     
【准备工作】一把纸扇。 【表演方法】——拿出一把破成三部分的破纸扇,说:“这么热,我得让它变成好扇子!”然后折起来在空中挥舞几下,朝扇子吹口气说:“变!”打开,果然完好如新,高兴地扇着退下。  相似文献   

5.
1982年11月17日至1983年元月2日,我在湖南南部常宁、祁阳、新田、江华、江永、道县等六县的瑶山中采访。在江华县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一种特殊文字的线索,循踪追寻到江永县,终于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原始材料。现将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我在江华县上游公社新沐泽大队一个平地瑶居住的村庄进行调查时,本村小学教师奉居楚同志说:“这里过去的一些瑶族歌书上有许多奇怪的符号,是一些代用字,如用‘军’代‘花’等,种类在一百以上,解放前,这些特殊的文字有的还写在扇子上,有的被作为图案绣在装扇子的布袋、女子的腰带、男子的钱包、儿童帽子的披风上。”回到上游公社社部,当我向干部们谈起此事时,公社副书记提供了一条新线索。他说:“我小时候,在家乡亲眼看见姨娘手里拿一把扇子,根据扇子上的符号唱歌。当时我已经小学毕业了,可是那些符号我一个也不认识。我的家乡在江永县消江公社白水大队。”后来在江华县城,又听教育局李本贤同志讲,在江永县上江圩公社,的确存在一种特殊文  相似文献   

6.
我国素有"扇子王国"之称,扇子多达400个品种,其制作工艺之精湛,造型之隽美,堪称世界一绝。这里简介我国扇子世界的吉尼斯纪录。最早的扇子:我国的扇子最早始于殷朝,用雄雉尾制成,称之为"翟扇",距现在大约有3000年。最早的折扇:折扇,又名蝙蝠扇,聚头扇,兴起较晚。北宋宣和年间,朝鲜的折扇传到我国。明朝皇帝朱  相似文献   

7.
扇子是舞台上不可缺少的传神之物。譬如折扇,演员拿它上场,可代表马鞭、刀枪等器具;在书房和公堂上下挥动,扇子又变成毛笔;把扇子打开则可当作书信来读;把它放肩头,就变成扁担;用手一托,又成了茶盘。一把小小的折扇,简直瞬息万变,其妙无穷。戏曲舞台上的扇子,种类繁多,式样不一  相似文献   

8.
巧思     
唐伯虎,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相传唐伯虎曾在扇庄画扇,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一天,有个人来请唐伯虎画扇,并提了个条件,就是由他自己来命题。如果唐伯虎画得出来,他愿意出高出平常三倍的银子购扇;如若画不出来,他就自拿走三把上等扇子。唐伯虎点头同意,那个人说:"我养过骆驼,就在扇子上画骆驼好了。"唐伯虎说:"好!"说着就要下笔。那人又说:"且慢,在扇子面上画一只骆驼不行,两只也不中,画三只也  相似文献   

9.
试说诗歌     
何为诗?当代诗人记明珠先生说过:“诗人写诗,多也罢,少也罢,写来写去也不过只写了一个字,即‘心’字。除了让自己的心扉向读者洞开而外,作为诗人,还有什么别的用场呢?”(1)我以为,这,已经指明了诗是什么。简洁通俗地说:诗一诗人之心。且以诗例为证。写扇子的有如下几句:扇子好搞风,宜夏不宜冬。有人若要借,冬天才有空。这原是一首顺口溜,整齐、押韵,充其量只是说出了一个人人皆知的事实,说了扇子的功用——使用起来,好使你凉快。严格地说,这,不是诗。同样写扇子的,南京诗人邓海南同志是这样写的,题目叫(鹰翎扇)…  相似文献   

10.
书的自述     
哎!大家好!我是一本书,大家都离不开我,可大家为什么不爱护我?上完体育课,大家热得冒汗,有人就把我使劲地摇,让我当你的扇子。哎,主人!我可不是扇子,我是一本书呀!下雨天,大家没雨伞,无法回家,就把我顶在头上,让我当你们的雨伞,害得我现在还在发抖。哎,主人!我可不是雨伞,我是一本书呀!休息天,大家去河边钓鱼,嫌地上太脏,就把我放在地上,一屁股坐到我的身上。弄得我全身上下沾满了泥巴,像个小泥书。哎,主人!我可不是坐垫,我是一本书呀!大扫除时,教室里无畚斗。大家就把我的“皮”剥下来,当畚斗。痛得我“哇哇”直叫。可谁理我了呢?哎,主人!…  相似文献   

11.
挖红薯     
下午我和小姨、妹妹到外婆家的后山上挖红薯。刚走到山上,我就看见外公种的红薯一排一排的,绿油油的叶子像扇子一样铺在地上,红薯的茎像小朋友手拉手紧连在一起。小姨把茎翻出来放  相似文献   

12.
童年的折扇     
说到纳凉,离不开扇子。在我记忆里,夏夜,躺在凉席上,姥姥总是一边拿着大芭蕉扇,不停地为我扇扇子,还有那沉淀在我记忆里的歌谣。望着深邃的夜空上眨着眼睛的星星,想象月宫里住着的嫦娥和吴刚,那捣药的小白兔,可能嫦娥手里也会  相似文献   

13.
林言 《人生与伴侣》2008,(10):40-41
一钟京西说,男人别给女人买扇子,隐约有这个说法,两个素日相识或是交好的人,若是感情突生了变故,再次相见,都要甩扇子盖住脸,这叫做扇面,而男女之间,送扇子也是散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乔叶 《社区》2002,(24):1-1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都能给我难忘的感受。满面尘灰的清洁工,打着扇子赶蚊蝇的水果小贩,双手油腻腻的修自行车的师傅……只要看到他们,一种无缘由的亲切感就会漾遍全身。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来历,但我真的不觉得他们与我毫不相干。他们的笑容让我愉快,他们的忧愁让我挂怀,他  相似文献   

15.
现在常能看到老人们出门纳凉时手里都拿把扇子。有关专家说,摇扇子不仅可以纳凉,还能有效防治肩周炎。  相似文献   

16.
找扇子     
原以为不经意间做了别人的扇子,纯属一个偶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低概率事件,在一切偶然因素的影响下,做扇子不过是一点缘份。  相似文献   

17.
扇子表现了中国古代女子独有的含蓄美、韵味美,妆点和美化了中国古代女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本文分析了扇子作为单纯实用的器物与女子的诗情画意的象征意象境界,对中国古代女子的扇子情结进行了思考和解答,揭示中国古代男权压迫下的女子与扇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母爱无边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来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有一个生病的日子,妈妈抱着我去医院,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是"封闭式戏剧"的典范.王尔德善于营造一种态势,营造一种充满反讽的情景,使置身其中的当事人出现了诸多角色换位、感情对移等现象,并通过对扇子的天才选用、安排和驱遣,完成了一个明净、整饬、精巧、集中而典雅的创造,美的创造.这与哥尔多尼的<扇子>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适成某种有意味的对比.  相似文献   

20.
炎热之时,手持一把小扇,轻挥慢摇,顿觉舒适凉爽;精巧的扇子,配以书画,更增添风流雅趣,成为人人喜爱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我国是扇子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出现插在马车上遮日蔽雨的“扇汗”。扇汗类似今天的雨伞,尔后演变成“华盖”,后来又演变为长柄大扇,称为“障扇”,这种扇被用作帝王仪仗队的装饰。 西周时期,扇子才开始作为纳凉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