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语堂的美育观,大部分都秘蕴于其所谈及的"读书的艺术"与"理想的大学教育"中。然而,学界对林语堂的美育观研究甚少关注与重视,也远远地遮蔽、忽视了他对现代教育存在弊病的批判锋芒背后潜在的价值及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实际上,这是很有必要引起审视与探讨的。林语堂对"美"的昭示与标举,具体体现在:美育可以让人于其一生中常常体味到无比充实而丰瞻、快意而甘美的生命获得感,能够净化、滋润与加丰人的生命的力量,同时亦能够导引现当代教育得以常态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审美心理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心理教育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从大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审美心理的特征,对大学生审美心理教育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如何提高大学生审美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以期对大学生美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当代中国六十余年来的美育研究在美育原理类、美育教材类、美育实践类、中西美育史类和泛美育类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当代美学界对中西方美育理论资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在美育思想史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在美育理论的建构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结论。但是,当代中国的美育研究与美育实践之间仍存在脱节的现象,对于美育的实施制度、方法、路径等问题的研究尚待加强。美育的多维度深入研究,需要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确立了美育在教育方针中的正式地位,充分肯定了美育的价值,倡导进行全民的审美教育。因此,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要坚持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改变忽视美育的状况,大力发展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这是培养我国全面和谐发展人才的迫切需要。 本文仅从美感教育的角度来试论对智力开发的作用。 美感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感教育是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使人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从美育与人情感心理结构关系的角度,论证了美育是情感教育,美育最重要的作用,不在人的认知、意志方面,而在人的情感方面。美育作为一门教育科学,在师范教育中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艺术有着重要作用,美育理论课应列为各种师范生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对近现代以来产生的五十余种“美育”这一学科概念界定的搜集、整理、剖析 ,可以将之分为八大类 :美育是德育的辅助手段 ;是美学知识的教育 ;是艺术教育 ;是情感教育 ;是美感教育 ;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教育 ;是“全面育人”的教育 ;是教育的一种境界等。这八类概念界定均从不同视角对“美育”进行了阐释 ,反映了学界对“美育”这一特殊的教育学科本质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7.
美育 ,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缺少的积极作用 ,这是由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一致性决定的 ,因此 ,美育更能调动受教育者发挥主体作用 ,充分实现自我教育 ;又能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 ,有效地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 ,净化内心强烈的情绪 ,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美育的实施 ,可以从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等各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美育教学模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进行的“八五”课题“审美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和“九五”课题“学校美育系统与美育心理发展实验研究”中,对审美教育一般模式、变式及多种方法的探讨,一直是着力研究的一个焦点。多年来,几经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循环、提炼与实际操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实施美育教学的基本模式和产生在此模式上的多种变式与各种方法,它们与现代国内外多种教学方法理论及其内在精华有许多相通之处。实际上,这一美育教学模式的建构正是在吸取了这些方法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而形成的,并通过实践的验证,不断地趋于完善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9.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在中国仅有70年的历史;美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自确立名词概念,迄今也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美育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美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为主要教育手段,感染人,发展人的美感、鉴赏美、创造美与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美育必须以文学艺术为主要手段,文学也必须通过美育体现其功能及社会价值。文艺美育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把文艺与美育融合起来,发挥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以美育人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美育心理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心理思想在古今中外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但将其挖掘出来并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却是近十几年的事情。因其诞生历史的短暂,导致对其认识的曲折,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在根本上有别于美育心理、审美心理、美育、美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其学科体系建构也表现出强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天人合一"文化理念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观并不是单纯审美、艺术教育,它在根本上是一种审美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当前美育现代性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低迷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忽略了传统文化资源,割断了与传统美育观的联系所致。中国现代美育是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产物而发生的,是"现代性"社会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构建更加和谐、完善的现代美育,中国美育的现代性建设必须从传统美育中汲取有益成分,促进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科,既负载着文化,也传承着文化,其学科特点使之担负起了培养学生审美人格的使命。本文主要从审美人格培养的内核、载体、发展方向去探讨语文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语文教育中审美人格培养的显性途径和隐性途径,将语文教育与审美人格的培养二者贯穿起来,促进学生审美人格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具有阴柔美、曲线美、流畅美、名称美、意境美等美学特征。通过分析,女大学生一般拥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且具有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爱美等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女大学生的审美心理规律,从审美的角度优化太极拳教学,引发由欣赏—羡慕—向往—理解—实践—愉悦的心理效应,激发与培养女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文化的审美教育既跟传统的家庭美育有联系、有区别,又与传统的社会美育有联系、有区别,其美育实施途径因其传播的特殊性而应该是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陈炎的中国审美文化史研究 ,首先从中西文化比较入手揭示出中国美学的文化本质 ,使作为中国美学存在方式的审美文化得以复现历史的实存样态 ;然后从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上 ,凸显中国审美文化在整个文化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应于中国审美文化史这一特有的研究形态 ,形成了以体悟、想象为基础营造诗意语境的表述、阐释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宗教意识淡薄,它将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限定于此岸,缺少形而上的超越性.在当代,这直接催生了审美文化中宗教意识的畸形发展.因而缓解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信仰危机,正是宗教意识应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学史写作自20世纪初起步,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同时在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一些未惬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存在把中国美学史写成美学理论史的偏向,第二,存在以艺术审美中心论来把握中国美学史的偏向,第三,存在亲外史研究而疏内史研究的偏向。认清这些局限,对于未来中国美学史的写作,将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惯性是教育领域的一种动态属性和驱动力量,具有相应的功用属性和时代属性。对教育惯性的探讨属于教育本质探讨的一部分。教育惯性中包含了反映利益追逐的教育目的,它是将教育价值中主客体关系固化的结果。评判教育惯性时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揭开"无知之幕",认识到教育惯性的形成与消解是一个发展过程。教育惯性既是目的又是结果,这是我国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同时,对路径的依赖又成为教育惯性形成的机制。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既要注意克服教育惯性中的套路,又要善于利用教育惯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美育的德育功能主要在于:使人追求真善美、确立高尚的审美观、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并影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趋进,以美辅德;有助于人们认知和理解艺术作品、感悟艺术的道德力量、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和人格,以美益德;促进人的能力与修养不断提高,激发创造美的能力,使人在追求美中积极进取、发展创造、提升素质,以美塑德。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创新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美的构成要素、构建原则和实现途径,进而就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阐述了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