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墓葬中出土的下颌托是充满萨满教色彩的器物。该习俗可能起源于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传统,并为大月氏、匈奴等族群吸收,后影响至中国内地。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范围内下颌托的使用者应该说是当时占少数但处于社会上层的萨满。该类下颌托主要是利用头箍、连接条、勺形护托来箍紧头部,以保持头骨完整,不让头骨散落,根本目的则是为了护魂。它多与丝织覆面相结合,而与其他质地覆面并不共存,使用丝织覆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掩盖萨满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政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共同体意识逐渐产生,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从秦汉时期“一体二元”,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体多元”,进而发展为隋唐至辽金时期“天下一家”,最终演变为元与清的“多民族一体”。在此过程中北方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清晰,同时北方民族也将民族共同体意识付诸实践,进而逐步融入中华民族,促进了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各民族法律道德思想既有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生态伦理思想基础,又有人与人和谐相处、交融相谐的社会伦理道德意涵。法律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社会行为准则。古代惯例和习惯法是当时主要的行为准则,是法律的前身。古代社会生活惯例逐渐发展成习惯法,在习惯法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为律令和法典。律令、法典、社会治理行为包含法律道德伦理意识,在社会生活规范行为上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4.
和亲是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方式,对各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和亲与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互动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汉唐时期的和亲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共同进步,是当今和亲文化项目建设的坚实基础;宋明两朝虽然没与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和亲关系,但不乏以和亲促和好的思想文化观念,辽、夏、金、蒙元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亲,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多元聚合,反映出中华文化为各民族共同创造以及中国历史为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鲜明特征;清代的满蒙联姻推动了满蒙汉等多种文化的互鉴融通,增强了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进一步深化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5.
古代北方民族法律起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起源问题的探究不仅是法史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法理学、法哲学以及其他部门法领域都加以探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对我们研究后来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实践活动和内在规律性有重要的意义。北方民族的法律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法律一样在中华民族法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北方民族由于特殊的地域气候导致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禁忌风俗等的独特性使得北方民族在法律起源方面具有独特的法律风貌。本文从禁忌、宗教、习惯以及游牧民族生活方式对法律起源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因为法律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包含最初诸因素的痕迹,此问题的探讨对今天民族地区的立法司法等实践活动,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北古代各民族共同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并在各种宗教东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篇导论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的大背景下,阐述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在中国史、亚洲史、世界史上的历史地位,并以时空大跨度,条分缕析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文献记载与研究概况,给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研究以较准确的学术定位。而《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变迁研究》的出版,也期待着同行学者的批评与认同。  相似文献   

8.
早在13世纪以前,蒙古民族就与东西方世界各民族有了广泛的接触和文化交流,并相互建立了友好关系。随着蒙古汗国的建立和不断向外扩张,在客观上又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发展开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到了元代,与欧洲各国的来往和文化交流有了空前的发展。古代蒙古民族与世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广泛交流的渠道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有经济的,也有文化的,有科技的,也有文学艺术的等等。从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且也丰富了蒙古文化。  相似文献   

9.
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我国人民和中亚、西亚以及欧、非人民友好往来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世界各国史学界就丝绸之路的路线、地点、意义等问题,都提出了有益的见解。本文仅就我国境内的丝绸之路的缘起与兴衰,以及我国古代西北各民族在丝绸之路上的贡献,略抒己见,以求教于诸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匕活动在北方地区的各个民族.探寻这些民族发祥、迁徙、成长、壮大、建立政权、衰亡的历史过程,总结北方地区各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规律.对中国古代北方各族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所处的历史地位予以科学的回答。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正北方,自古以来,先后有几十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在这里发源、成长、壮大、南下中原内地,历史内容十分丰富。所以,在研究古代北方民族历史方面,内蒙古史学界①占有地理优势、考古发掘优势、语言优势.甚至…  相似文献   

11.
“蹛林”在中古时期汉文文献中的含义是多样的。它既是一个特定的地名,也是一种祭祀方式——绕林而祭,还是一种族称,一个羁縻州的州名。对蹛林的内涵进行梳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古代北方民族的精神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2.
在代议民主体制的实践结果与原初价值之间出现脱节现象的背景下,为了疗救民主体制,理论界围绕着抽签与选举的争论形成了两大阵营。而论战双方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将抽签与选举视为相互替代的工具。结合抽签与选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在将选举视为一个挑选过程、抽签作为挑选工具的背景下,以选民和候选人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区分出四种抽签制度的理想类型。结合前期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这四种类型的抽签模式在中国古代各民族中都有过实践。理解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抽签实践,既可以在理论上扩展抽签研究的范围,也对当代民主实践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各民族共同造就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从国家主权的高度认识我国的民族问题”等方面入手,逐层对中央12条第6条的原意进行了阐述。强调各族人民共同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对维护国家统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民族桦树皮器物的造型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北方民族很早就开始用桦树皮制作各种器物,随着各民族文化特征的逐渐形成,各民族的桦树皮器在造型上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创造了融民族性、地域性为一体的桦树皮器物的造型和装饰艺术。桦树皮文化与陶器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反映着狩猎文化、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方民族文学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动态性、开放性的系统当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吸收汉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学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浑沌理论认为复杂系统所产生的随机性及不可预测性不同程度的表现出动态性、初值敏感依赖性,及自组织性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恰恰反映了北方民族文学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调整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民族关系的调整方式也因此而与之相呼应。从中原王朝的角度出发,大致可分为制度性调整、战争方式调整。存在于民间的自然调整具有自发性,但仍与王朝的总体调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帆自1988年毕业至今,一直在云南省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在长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中,杨帆致力于把对田野考古发掘实物遗存的分析与历史文献有机结合,以阐释考古学实物遗存中所蕴含的有关古代人群在云南乃至于华南和东南亚这一广袤的、自然条件极其多样的地区生存与  相似文献   

19.
以桦树皮制作而成的实用器物,是生活在寒带、寒温带桦树生长带的人们创造的一种原始社会的文化现象,这种古老的文化现象被相关的研究专家、学者称为“桦树皮文化”.2006年桦树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主要是从桦树皮器物的制作技艺、造型、装饰手法、装饰纹样及桦树皮文化的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民族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具有非常显著的民族传统,它们主要表现为:文艺和实用、功利的结合和发愤着书的精神;“无声之乐”的创作理想和审美境界;“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原则;“无法之法”的艺术表现方法;“味外之味”的艺术鉴赏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