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尚庆飞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4,41(6)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兴国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不仅足建国以来儿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同时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近代中国人在社会发展观问题上苦苦求索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2.
3.
姚弘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3):289-29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快速是举世瞩目的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的独特性也是尽人皆知的。反思中国社会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在当代是非常必要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来自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理论创造 ,而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理论的参照作用也可当做一个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姚弘芹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3):289-293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快速是举世瞩目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的独特性也是尽人皆知的。反思中国社会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在当代非常必要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来自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理论创造,而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理论的参照作用也可当做一个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军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118-122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出了有关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如何评价发展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科学发展思想,它不但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也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同时,它还对当代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彰显了它深远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发展,就是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上,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观,为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已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在探讨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战略设计。邓小平创造性地实现了社会发展理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即致力于社会具体运行和全面发展问题的探讨,并形成了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道路选择、发展战略设计、发展的动力机制、发展的战略环境,以及从世界角度看发展和发展的依靠力量等。邓小平的新发展观,初步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性,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灵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4):90-93
邓小平发展观既是邓小平理论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理论中极富特色的部分。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它诞生于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回答和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它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特征;它文风朴实,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通俗性特征;它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顾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99,(2)
邓小平社会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发展道路、社会发展思路、社会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目标等几个方面,几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发展的全新学说。这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发展新的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新经验而得出的一系列科学结论的总概括,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程宏如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21(3):16-21
邓小平发展理论构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之上,它以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为哲学依据,是对中国近代史以及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国情深刻反思的结果.这一理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本质,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基本原则、根本任务、发展战略、根本动力、内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发展模式、发展趋势、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姚友贤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1):1-2,7
邓小平的系统论是运用唯物辩证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创造性成果,“系统”、“大局”、“总体”等概念,“全国一盘棋”、“战略部署”、“统一规划”等范畴寓意深刻。邓小志始终坚持从全局高度与全局和局部的对立统一来考察教育;从教育与其他事业的联系或教育内部的联系中揭示教育发展规律;坚持把世界与中国系统的开放性与中国教育系统的开放发展联系起来;从纵横联系的系统网络中,得出了集宏观性、战略性、全方位性于一体的科学结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3.
梅传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4):349-352
当代西方发展理论按照各国启动现代化的时序将现代化分为早发式与后发式两大类 ,后发式现代化是被动的、依附于发达国家的、与精神因素无涉的、外行式发展的现代化 ,因而只能全面仿效和全盘接受西方的早发模式。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我国的社会发展与世界性现代化浪潮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提出了“内生式主动型”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论 ,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宝库 ,开创了一条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发展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向红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10-13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对稳定问题有过很多论述 ,它对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梅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267-270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中国社会保障问题,他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基本出发点,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本宗旨、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深入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的思想,对推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以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贯穿始终的主题。从“发展”这一本质内容出发,分析邓小平关于发展方法、发展目标及发展主体培养等思想,是理解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观的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17.
吴淑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1):74-77
邓小平理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全新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核心,以科学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论为基点,以创造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为重要内容,在探索跨越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中实现了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开辟了一条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8.
杨雷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9-12
邓小平发展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概括与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既是对马、恩、列、毛等有关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9.
李桂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171-17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场全新的改革,也是邓小平创新精神的体现。邓小平在改革中通过观念创新、政策创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章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在改革中的创新精神及其重大意义,认真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改革攻坚阶段的新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创新精神,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金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5):26-30
文章指出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动态结合的过程,从而深化了人们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认识,以及增强了执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