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传统的接触式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瓦斯地质理论研究进展情况;对数学物理理论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作了系统的描述,对电磁辐射探测技术及以地震波为主的弹性波技术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焦作矿区是高瓦斯区,位于其中部的演马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赋存及煤与瓦斯突出受各种地质因素控制.演马井田是受凤凰岭断层和峪河断层控制的断块,瓦斯含量较高,构造煤厚变化大.2005年5月22日发生的煤与瓦斯压出事故正是地质构造、地压、瓦斯和煤体结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质构造是引起此次压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煤矿瓦斯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煤与瓦斯突出是难点和重点。瓦斯地质理论是将地质学的观点和理论运用于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瓦斯突出煤体、构造煤等理论概念,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完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各种假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突出类型、突出条件、突出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比较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各种方法及针对性防治措施,指出神经网络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非线性问题的最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古交市原相煤矿煤与瓦斯突出情况,结合矿井采掘情况,探讨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治理对策。实践证明,这种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治理方法行之有效,对实现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全生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高频振动场影响瓦斯渗流和解吸特性的原理,设计了一种用于对有限体积含瓦斯煤体进行高频振动、促进瓦斯解吸并改变煤体渗透率等渗流特性的瓦斯抽采振动系统.该振动系统以高频振动电机为核心,由激振系统、循环水流降温系统、能量传递系统、吸附解吸测试系统、加压系统、气体供给系统及数据采集系统等多个系统来完成.本文主要介绍振动增透系统的组成部分、技术参数、操作方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等.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频振动场作用下,增大了瓦斯分子由孔隙系统向裂隙系统渗流扩散的通道[1],瓦斯解吸量显著增加,渗透率也明显增大,能够实现对含瓦斯煤体振动增透解吸的目标.瓦斯自由解吸阶段,解吸量与时间曲线的斜率是逐渐降低的,并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每个振动解析过程中,解吸速率是快速降低的,但在解吸初始阶段存在一个明显的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了困扰当今煤矿安全生产的瓦斯突出机理,认为参与突出的煤岩体的形变是和时间因素紧密相关的,而且此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最后从哲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流变理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突出预警系统(包括KJA瓦斯涌出动态特征突出预警系统、动态防突系统、瓦斯地质分析系统)瓦斯涌出动态特征突出预警技术通过与矿井瓦斯监控系统的网络连接,采集井下工作面瓦斯监控数据,与动态防突系统和瓦斯地质分析系统的综合数据进行在线实时分析,评价井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实现了对工作面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预报。提高矿井对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管理效率,生产效率,有效的保护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山西阳泰集团所属矿井瓦斯抽采工程实践研究,以及相关瓦斯抽采的理论的分析,在瓦斯抽采设计、抽采设备、瓦斯抽采新技术以及瓦斯抽采组织管理方面,对有效提高煤矿瓦斯抽采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工程条件相似的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抽采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对于复杂孔隙结构储层而言,孔隙结构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可能远大于流体类型对电阻率的影响,这就使得气、水层的电阻率特征差别不明显,利用电阻率不能有效区别气、水层。基于孔隙中天然气与油、水体积模量的显著差别,根据孔隙流体体积模量的大小来识别气、水层。研究采用了纵横波速度比(vp/vs)和孔隙流体的体积模量这两个与电阻率无关的弹性参数来判别储层的流体类型。理论模拟表明含有少量气体时可使纵波速度及其纵横波速度比显著减小,横波对气体含量不敏感,水层的 vp/vs显著大于气层。采用 vp/vs与横波交会法识别气、水层可消除孔隙和岩性的影响而突出流体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煤与瓦斯突出伤亡事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了事故树分析法,对煤与瓦斯突出伤亡事故进行分析,找出造成事故的基本原因,为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煤岩成分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采集了淮北煤田桃园井田原生结构煤样。通过低温氮吸附-解吸实验,建立了煤孔隙结构参数和煤岩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暗煤吸附量最大(2.8 cm3/g STP),其次是亮煤(1.6 cm3/g STP),再次是镜煤(1.2 cm3/g STP);暗煤比表面积(1.01 m2/g)和孔容(0.004 4 cm3/g)最大,其次是亮煤(分别为0.80 m2/g和0.002 5 cm3/g),镜煤最小(分别为0.47 m2/g和0.001 9 cm3/g);暗煤的中孔和过渡孔孔容及比表面积明显高于亮煤和镜煤;微孔对比面积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过渡孔,再次是中孔;暗煤、亮煤和镜煤孔隙体积分形维数分别为3.219 7、3.360 2和3.332 2,比表面积分形维数分别为2.923 6、3.199 2和3.134 5,暗煤孔隙比亮煤和镜煤复杂。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当出风口至掘进工作面距离在有效射程内时,风流场可划分为射流区、涡流区、冲击射流区以及回流区;当超出有效射程时,在掘进工作面前形成次涡流区,次涡流区的存在对粉尘以及瓦斯等有害气体的运移和扩散十分不利。研究掘进工作面的风流流场对防止瓦斯积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离柳矿区某煤矿4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利用井田钻孔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数据,研究煤层埋藏深度、煤层顶底板透气性、煤层厚度等各种地质因素对井田瓦斯赋存和分布的影响,并根据4号煤层瓦斯基础参数,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5.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事故中尤以瓦斯爆炸造成的损失最大。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总的来说,主要与自然因素、安全技术手段、安全装备水平、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往往是以上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阳泉矿区瓦斯灾害严重,煤层瓦斯含量大、易自燃、难抽采、突出频繁。阳煤集团通过开展瓦斯治理基础理论研究,并在通风、瓦斯抽采、监控等系统建设及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3号煤层瓦斯突出年均次数及全公司瓦斯超限次数大幅度下降,安全生产形式稳定好转。  相似文献   

17.
煤的瓦斯渗透性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桐煤田煤样的渗透率进行了实验室研究,探讨了瓦斯的解吸特性、温度、煤中水分对瓦斯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瓦斯无解吸的情况下,瓦斯压力降低,煤的渗透率也降低,然而在解吸瓦斯压力怍用下,煤对瓦斯的渗透率会增加。煤样瓦斯的渗透率的对数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含水煤样的渗透率明显低于干煤样的渗透率,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煤样瓦斯的渗透率减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侯甲煤矿井田开拓方案的分析,得出结论:该矿由于被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根据相关规定,井下主要巷道的布置方式发生了改变,矿井的总需风量也发生了变化,由于瓦斯等级及总需风量的变化,原有回风立井断面不能满足通风需要,因此在回风立井井口东南72m处新掘一回风立井,原回风立井功能变更为进风立井。  相似文献   

19.
穆菲琳  刘继明 《源流》2023,(3):34-35
<正>瓦斯爆炸、水灾、火灾、顶板垮塌、煤与瓦斯突出……每当矿山出现灾害事故时,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个身穿橘黄色战斗服的矿山救护队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面对爆炸、高温、浓烟……危险重重的救援环境,他们逆流而上,为保护企业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勇毅前行。  相似文献   

20.
放顶煤综采面处理瓦斯尾巷横川最佳间距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 +L”型通风方式的放顶煤综采面 ,当尾巷横川连入老塘后 ,通过对采面各瓦斯集中涌出地点瓦斯浓度的跟踪测试分析 ,得出 :横川间距设定为 40米 ,尾巷处理瓦斯效果最佳且经济合理。采面尾巷横川间距改造缩短至 3 7.5米后 ,通过对尾巷处理瓦斯效果的反馈考察 ,进一步确认了这一结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对今后放顶煤综采面瓦斯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