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为什么在我国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之路?确定这样的基本方针,决不是哪个人的主张,而是建筑在对国情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主要根据是:第一,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们知道,在我国搞革命好也,搞建设也好,都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王朔 《东西南北》2013,(22):30-31
一个人没了,说什么也是多余的,记着也好,忘记也好,都是活人看重,逝者已经远去,再见面大概也早忘了这一世的事。  相似文献   

3.
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折,为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铸造了成熟的党,造就了无往不胜的钢铁长城,形成了伟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动力,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重新振兴的伟大开端。从此,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辉煌胜利,中华民族的振兴腾飞逐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关于医疗费用增长的探析冯若蕾一、医疗费用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象征之一。有人说,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窗口;也有人说,医院是社会的缩影。窗口也好,缩影也好,医院从某种角度来说,反映了整个社会情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极大地开发了高新技术。现代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抓好干部理论教育的几点思考杨永铭一、不断提高对学习理论重要性的认识学习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在于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革命导师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对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并为...  相似文献   

6.
潘学萍 《社科纵横》2009,24(1):12-12,2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思想路线问题一直是其政党建设中最根本性的问题。思想路线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该政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思想路线对头了,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形成科学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从而引导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7.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刘志青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在这些历史的必然因素中,又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革命何时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何时取得巨大成就等,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在这些必然性与...  相似文献   

8.
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以及经验教训已经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它才具有活力,才能真正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顺利进行。相反,就会遭到无情的惩罚,导致革命和建设付出沉痛的代价甚至失败。在世界格局大变动的动荡形势下,在中国处在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的条件下,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发展最基本的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我们党的一贯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指出: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伟…  相似文献   

10.
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经验的成功之作──《中国之路》评介里伦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唐德武、富亚洲、孙勇才、叶英男同志撰写的《中国之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一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翻开这本书,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中国革...  相似文献   

11.
何成学  朱新玲 《创新》2009,3(12):61-68
中国特色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产生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两大理论成果,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两大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因此,两个特色理论都带有许多中国特色。通过考察两个特色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诸多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与杜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理论,系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深刻地揭示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这一理论对我国改革的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增添了新的成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学说…  相似文献   

13.
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理论。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的第一次革命,本质上是一场“制度革命”,即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并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而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是一次“体制革命”,即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不合理体制。不少的同志以为,体制改革仅仅是制度的形式改变,仅仅是社会改良,是一种量变。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一个很长时间里,许多社会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14.
应高度重视对信息高速公路的社会意义的研究严耕陆俊如果把历史上那种能够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并广泛波及人类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技术转变称之为“革命”的话,那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无疑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拨乱反正、继往开来,取得举世瞩目辉煌业绩的20年,国家和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为突出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变迁,这是一场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引发的规模空前的思想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它带来了物质世界的振兴。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将以崭新的姿态,带领全国人民开创新业,这是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是物质与精神的互变。一、从理论原则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  相似文献   

16.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风俗革命,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好,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好,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保持一个党员的崇高信仰,这是无条件的,最基本的,而且是彻底的。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能讲任何条件,必须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忠诚和信仰,是一个党员干部的灵魂。如果没有对党的忠诚与信仰,党的事业发展就没有干部基础和思想基础。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  相似文献   

18.
温健  胡恒钊 《创新》2021,15(2):11-16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展百年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要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精神的发展历史,挖掘百年革命精神的时代特征,解读其当代启示,积极探索百年革命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创新发展继承和弘扬百年革命精神的实践路径,深入研究百年革命精神的价值意蕴、实践内涵,大力推进百年革命精神走上大学生的课堂,走进他们的生活,走入他们的信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继承和发扬百年革命精神,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9.
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打破思想束缚和精神枷锁,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20.
陈小丽 《社科纵横》2023,(1):155-160
革命文物分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与可移动革命文物两大类。近年来,全国各地包括甘肃普遍加强了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甘肃各市州对革命文物的保护、维修、重修、重建和利用中存在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方面宣传不够、利用不足、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与红色旅游开发不充分等情况,有必要借鉴湖南省、江西省、陕西省等革命文物资源大省的做法和经验,采取有力措施,在“十四五”时期全面提升甘肃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水平,更好发挥其在实现乡村振兴、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