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林 《中华儿女(海外版)》1998,(6)
一片静寂悄然降落在杨春生的办公室里,窗外是古都西安特有的柔和黄昏。1个小时前这里还充满了总裁办公室惯有的忙碌和紧张,秘书和等待汇报的部门经理以及亟待安排的各种商务活动分割着杨春生的思维。待到他处置妥当之后,他吩咐秘书,他需要安静一会儿。窗外可以眺望到他开发的住宅小区,那里的熙攘在这里听不到声音,就像是早期的黑白默片,这一点与杨春生现在的心境正好吻合。他一直非常关注的一家国内著名民营企业面临著大厦倾覆的绝境。曾几何时,它和它的老总令杨春生推崇倍至,那传奇的发展经历数次在杨舂生最需要帮助而没有帮助之… 相似文献
2.
经营珠宝虽首先是为了生存,但这个行业让黄云光有了今天,那也是一种情怀。正是这种情怀,让黄云光想做代表着东方、代表着中国的首饰。 相似文献
3.
游友基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4,(3)
变态美编织的世俗传奇──论张爱玲小说审美形态特征之一游友基(宁德师专福建352100)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张爱玲热”。人们选择不同的视角,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张爱玲小说世界的奥秘。最早评价张爱玲的傅雷(迅雨)惊呼张爱玲的作品“太突兀了,太象奇... 相似文献
4.
百事公司(PepsiCo)8月13日任命了印度出生的首席财务官、年届50的英迪托·诺伊(Indra Nooyi)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使这家软饮料巨擘成为由一位女性执掌的美国最大企业之一。虽说雷孟夫的退位决定比投资者预期的快,但长期以来,诺伊一直被视为他的当然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7,(10)
【文题展示】23.和谐要用美好的心灵来编织。请你用心观察你周围的人和事,叙述一个编织和谐的动人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命题分析】"和谐",在古希腊语中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通常用于音乐表示将不同的音调调和在一起成为音阶。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和"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在《尚书》中,"和" 相似文献
6.
坏蓝眼睛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3)
她为他编织过一条围巾。说起来已经是七年前。那时候,他们相爱,同城同校,隔壁班的长发女生,曾经是他的最爱。他们的爱情感天动地,谁不是羡慕他们行路往来时一直牵着的一双手。她为他编织过一条围巾,笨拙地,一针一线 相似文献
7.
8.
9.
在大众眼里,数学家是个聪明、怪异,令人敬而远之的群体。可过去几年,一个著名的猜想让数学和数学家一度成为媒体与大众的宠儿,同时也造就了两个传奇人物——佩雷尔曼与哈密尔顿。 相似文献
10.
11.
陈岗龙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康·格桑益希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5):93-97
编织工艺是藏族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探讨其物资功能与精神追求,对于了解藏族传统文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学精神历来以"整个世界的和谐"为指归.中国的"天人合一",印度的"梵我合一",日本的"森林思想"历来都是东方文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无论是上古文学的"巫术"精神,中古文学的"宗教"精神,近古文学的"民族"精神,近代文学的"反帝、反封",现当代文学的"反殖、反霸",无不以"世界和谐"、"人性和谐"为目标,且与一味讲"征服"的西方大异其趣."二战"后,西方才开始把眼光投向东方.当发现很多西方文学大家都频频向东方文学吸取养分,并把东方的"天人合一"理想作为他们的执着追求的时候,东方文学也开始对厚重的东方传统进行自我审视.他们发现文学在经历了"自然性的人"、"社会性的人"的阶段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精神性的人"的阶段.而"人性和谐"、"天人合一"也正是"精神性的人"执意追求的核心特质. 相似文献
18.
翟华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1)
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来电话问:“你有伊妹儿吗?”我说:“这年头了,谁没有伊妹儿。”朋友说:“那你告诉我你的伊妹儿地址吧。”我说:“我拼,你记一下。zhaihua,然后,然后,就是那个小a加圈。哎,你怎么念那个小a加圈呢?”老同学支吾说:“我嘛,我也一直说a圈,人人都懂。”虽然俺是中国人,虽然我们有四大发明,不过必须承认,这个小a加圈:@——并不是中国人的首创。据法国学者的记述,@最初出现于欧洲的中世纪。那时候当然没有电脑,连打字机也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