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研究的蓬勃发展,部分原因是在于与社会学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比较。与社会学不同的是,文化研究在理论取向方面的特征往往是后现代和散漫的。通过考察斯图亚特·霍尔的工作,特别是通过其霸权问题来考察这种比较的有用性,可以看出,霍尔解读霸权的方法在国家支配与自由话语之间是游移不定的。因此,霍尔确实在某些方面强化了当代文化研究的散漫化转向。  相似文献   

2.
霍尔的著作正在被陆续地引进中国,但对他的研究迄今还非常匮乏,更不要说整体的评价了。本文借助麦克罗比的眼睛鸟瞰了霍尔对文化研究的三大贡献:第一,开创了媒介研究的微观意义政治学;第二,通过对撒切尔主义的评论提升了文化在构造社会中的作用;第三,提出了“在异之同”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化霸权”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批判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国内外学界在对文化霸权这一概念的使用和理解上可以说是歧义颇多。本文考证了文化霸权概念中的“霸权”一词的含义,辨析了文化霸权概念中的“霸权”与政治霸权、经济霸权概念中的“霸权”的区分,对文化霸权这一概念作了新的界定,并结合分析国外学者尤其是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观,对文化霸权(主义)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4.
5.
论斯图亚特·霍尔"族裔散居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族裔散居"是当下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族裔散居的美学意象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族裔散居、族裔散居美学为研究的出发点,阐释其文化内涵,以霍尔的"族裔散居美学"为研究重点,彰显其"差异的政治"的美学价值,突显其对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卓越贡献,为我们从事文学理论研究提供参照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保障本土文化安全,繁荣文化市场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我国文化产业保护机制不完善的大背景下,"文化例外"原则无疑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重要思路。本文通过对"文化例外"原则进行考察,阐述和论证了"文化例外"原则的起源、作用、局限性等方面内容,归纳出我国"文化例外"原则的完整内涵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传统不是器物遗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精神规定,传统是在现代文化运行中生成的事实和意义的复合,是由不同时代的变异体组成的连续体。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和文艺学中并不存在截然的断裂。所谓话语霸权在当代中国也只具有十分有限的意义。中国当代文艺中也有在全球化背景下化全球的典范。传统的生成类似于基因的生成,但基因制约性在当代条件下的受到限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应对全球化冲击,我们的文艺学应具有无为和有为相统一的智慧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郑薇 《天府新论》2019,(2):70-78
霍尔指出,撒切尔主义是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成功回应方式之一,但他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感叹撒切尔主义的成功,而是想通过分析其产生条件、运作模式,为处于危机中的左派提供有益的经验。为此,他提出了一种替代性政治议程——“新时代宣言” (Manifesto for New Times),以此强调霸权的再生产不是一个稳定的过程,需要更广泛的社会经济的运作而不断被重塑和破坏,并期待左派能进行更多与时俱进的尝试。霍尔认为,左派仍然深陷在过去强调“客观矛盾”话语之中是行不通的,需要更加重视“政治中的主观维度”。  相似文献   

9.
"霸权"是葛兰西实践哲学或者说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葛兰西是霸权概念的独创者而不是继承者。在他提出霸权概念的过程中,马克思尤其是列宁起到了特殊的思想作用。葛兰西对于文化和精神活动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的重视引导他逐步地提出了霸权概念。本文将集中分析和探究葛兰西哲学理论中有关三种类型霸权的论述:即有关政治霸权、文化霸权和完整霸权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关心的问题.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到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在内的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理论家,在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批判时均致力于对其文化、意识形态的批判.这一点在葛兰西主张的"文化霸权"理论与哈贝马斯提倡的"商谈伦理"中得到较好的体现.文章拟对二者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11.
后霸权时代,权力运行方式从认识论向本体论转化、从外部的高高在上向内在生命化转变、从规范性向事实性转变、从表现向交流转变.这些转变使得霸权权力的统治方式变得更加难以辨识、难以揭露,因为霸权已经以一种生命化的方式内化到其所主宰的对象之中,成为无所不在的文化与政治,成为一种本体化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李佩环 《天府新论》2006,(1):115-118
西方文化霸权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交往中的现实难题。为了正确认识和抵御西方的文化霸权、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文化交往中应该重视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和磊 《理论界》2011,(10):99-102
接合理论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而在接合这一概念理论化的过程中,斯图亚特.霍尔功不可没。通过对接合这一概念的详细分析和阐述,霍尔批判了庸俗马克思主义必然对应的观念,也否定了必然的没有对应这样的虚无主义的理念,把接合放置在一个不同历史力量不断接合——解接合——再接合的动态的斗争过程,对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是人类精神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文化生存样态。这一文化样态与全球文化的现代性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全球化为人类精神生活开辟出时空分离的流动性存在场域,致使世界文化在同质性发展与异质性发展的相互激荡中诱发历史虚无主义的碎片化叙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文化帝国主义通过消费商品的隐性操控、知识分子的权威解读与传播媒介的技术霸权等手段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殖民,凸显出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独断论倾向,这加速了民族历史的虚无化进程,阻断了世界多元文化共荣共生的现代文化发展格局。因此,世界文化只有以一种间性主义的文化态度,通过平等主体间的视域融合、包容差异、彼此证成,达成世界文化的差异化共存、互补化共生状态,才能真正守护人类历史"本然"的超越性意义,奠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15.
自我满足、安全的教条、瘫痪的秩序,以及没落的身份导致了违反行为的产生,而对此,斯图亚特已经形成一种伦理学语言来回应。在政治学中谈论伦理学,主要从三个完全不同但又密不可分的方面来实现:第一,认识"偶然性"对行为伦理学的反应,而不是对真相本身的定位;第二,研究规训与理论问题的关系,探索哲学的目标,即用理论行为回避哲学的方式;第三,从其身份概念化中,发现宽容接受的伦理学。身份不是在整个事件中持续存在的、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实体,而是将各种碎片整合起来的一个永无止境的缝合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谨 《天府新论》2011,(6):114-117
文化霸权是指采用各种文化工具,如文化理论、文化产品、文化资源、文化人才等对社会思想意识进行支配以期达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效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霸权的表现形式由理论转向行动,由秘密转为公开,由单向变成多向。具有侵略性、欺骗性、规模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冷战的结束,以美国为首的强势国家的文化霸权理论和行径纷纷出笼,具体表现在理论侵蚀、产品输出、资源侵占、人才抢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严阵以待,从容面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牢掌控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实施文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双向同步战略;保护并合理开发各类文化资源;创新教育观念,集聚文化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7.
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的"软实力"概念,不仅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文化学界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文章就软实力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文化软实力"问题,对国外学者重点探讨的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文化软实力资源和运作模式研究以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等进行了综述.面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紧迫课题,国外的文化软实力研究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陈华 《天府新论》2014,(5):122-127
视觉文化研究作为当今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其跨学科性质及其自身的边界未明等原因,在研究中出现了很多论争。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认为:视觉文化研究中存在拉平式谬误、图像转向谬误、技术现代性谬误、媒介谬误、日常权力谬误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视觉文化并非一定会造成艺术和非艺术之间区别的消弥;视觉文化是全人类的文化产物,并非西方现代性的产物;图像转向并不意味着图像压制文字;不存在所谓的纯粹视觉媒介,一切媒介都是混合媒介;视觉文化和视觉图像是社会交往的中间人,不能将之视为视觉霸权看待。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产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加剧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支配性力量衍生出文化霸权,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资源的产权造成了极大冲击。由于缺乏文化产权意识,我国大量蕴含着巨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被西方国家无偿或低价开发成现代文化产品,获取高额利润。保护国家的文化产权不仅是在保护本国利用自身文化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权力,也是在保护和掌控对自身文化进行阐释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国的传播与接受,主要是通过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来开展的,而伯明翰文化学派也因此成名。斯图亚特·霍尔作为该学派的中坚人物,其文化研究一如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即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那样,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解读为切入点,同时又赋予这一概念以独特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认为,霍尔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主要包括:其一,将大众文化视为当代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二,认为政治霸权是意识形态的主要社会功能;其三,多元链接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实践机制。这就是霍尔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化大众主义"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