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汪正干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106-108
以自利为核心内容的会计理性受个人禀赋和外界环境总体双重约束;会计理性具有逻辑性、有限性等特点;会计诚信是会计诚实与会计信任交易过程中各相关交易主体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的充分博弈过程.会计理性和会计诚信具有内在的联系.治理会计诚信缺失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根据会计诚信的特点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3.
王建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100-101
论述了会计诚信失落的背景,对会计诚信缺失带来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并对会计诚信失落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会计诚信建设的治理思路,包括强化单位负责人责任、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相关会计法规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会计先父潘序伦先生曾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可见,诚信是会计行业的灵魂,会计行业丧失诚信,那么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可靠性将是一纸空文.近几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多项措施对普遍存在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进行了治理和整顿,取得了明显成效,使会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但会计诚信缺失的问题屡有发生,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因此,如何重塑会计诚信,是政府和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然而近几年来中外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却屡屡发生,因此,有必要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建设会计诚信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吴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136-139
文章分析了会计诚信的定义,从经济学、法学和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同时提出了会计诚信缺失的治理对策,主要是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会计及相关监督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合理配置制度资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建立诚信档案等.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会计工作的灵魂,是确保会计信息正确性的基础.本文对农村会计诚信的特点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会计诚信缺失的现实表现,提出了塑造会计诚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会计诚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前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4(5):47-51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然而,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案频发。是什么原因导致会计陷入诚信危机?首先,我国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造成委托人"虚位";其次,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机制失灵;再次,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会计造假成本低;最后,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空间。鉴于此,重塑会计诚信必须从以下方面:明晰产权,重塑委托人;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加速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加大会计造假行为的成本;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制订,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会计诚信的缺失与重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首先,企业产权制度不合理,造成委托人“虚位”;其次,会计从业人员与会计执业机构缺少独立性,导致监管机制失灵;再次,民事赔偿机制不健全,会计造假成本低;最后,会计制度的局限性为会计操纵提供了空间。因此,重塑会计诚信必须从明晰产权、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独立审计制度和完善会计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陈天安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
会计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本文在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有效防范会计诚信缺失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完善会计法制建设,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加大对会计不诚信的处罚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孙葆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06-109
当前我国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同双方在履约过程中诚信缺失行为的选择。要深入研究订单农业中经济主体诚信缺失行为选择的内在根源,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首先需要清晰地界定何为诚信。分析界定了诚信与诚信缺失的内涵,并将其与信用、信任、信誉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在对诚信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它的有关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诚实信用原则不仅是各国民法公认的”帝王条款”,而且随着其内涵和适用范围的不断丰富和扩大,已成为一项涵盖公、私法域的世界性法律原则。在法院调解中确立诚信原则对于平衡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减少交易成本和维持良好社会秩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院调解中的诚信原则应包括禁止滥用权利或权力、禁止反悔和矛盾举动、不得违反真实义务以及认真履行保密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黄明欣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5):567-570
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信用建设,但信用的建设不能取代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前者为道德诚信,后者为法律诚信。二者虽有联系,但在起源、内容、功能及调整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区别。诚信原则维护的是实质正义。信用缺失的治理应是将二者相互结合,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14.
刘沂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5):35-38
诚信原则经学者的推崇,已渐被尊为"帝王条款"。然而笔者通过对现行中国场域的考量,以为"私法自治"——这一民法原教旨主义原则方是中国当前场域的核心原则,其对早日完成中国民法主体意识的重塑,配合"市场模式"的本质要求裨益甚巨。 相似文献
15.
刘显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29-32
效益作为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日益引起学人的重视,而诚实信用对效益的作用自然也就成为对效益进行研究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相应的关注。对于该问题的探析应从分析效益的基本内涵入手,进而剖析诚实信用之效益功能,最终阐明诚信与效益暗合之原理。 相似文献
16.
诚信的本质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正冬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4):57-60
诚信在其本质上是人的利益关系的反映和表现,是主体对自己和客体、中介体利益耦合关系的现实认可、未来期望与践诺追求的统一。辩正这一点,不仅对我们树立科学的诚信观念,而且对我国社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推进诚信建设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否适用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国内学者众说纷纭,争论不一。本文试从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论证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以公示公信原则为基础构建不动产的善意取得,从而完善我国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全体中国人民的任务,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诚信基础上建设法制健全、道德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社会,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因此,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要以诚信为基础构建。 相似文献
19.
民法中的善意取得能否适用于不动产,学界可谓见仁见智。本文对有关不动产善意取得的主要正反观点进行了综合论述,指出此中分歧的根源在于方法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我国未来物权法中建构善意取得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善意取得制度作为一项古老而重要的民法制度,其构成要件已日臻完善.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即将制定<物权法>之际,善意取得制度仍有许多值得检讨之处.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要件包括前主、受让人和标的物三大方面,但这三大要件都有了新的发展.不动产、动产质权与抵押权也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我国<担保法>与善意取得制度有冲突之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