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身习俗作为人类古老的文化现象,曾经广泛流行于世界大多数民族中间。中国古代先民的文身现象也很普遍,特别是南方的百越各族尤为突出。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文身习俗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曾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人类文化就不能忽视文身习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文身习俗     
文身习俗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世界各地的许多原始民族和后起民族都曾流行过这种习俗。对于荚的追求,是所有民族文身的普遍用意。“交感魔力”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也是文身习俗所代表的基本社会功能。此外,文身还用于标明族徽,表记功绩等。文身习俗的产生,约在距今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身作为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曾经声生过重大的艺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文身在民族学研究中指用刀、针、藤刺等锐器,在人的身体的不同部位,刻刺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图形、记号,并涂以颜色,使之长留皮肤上,终生不褪。文身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曾经在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中广为流行。从文身现存情况及史料记载两者结合来看,非洲的布须曼人,新西...  相似文献   

4.
文身是一种古老的原始文化习俗,也是体现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肉体艺术现象。古往今来,以至今天生活在数字化生存时代的人们,不惜受皮肉之苦而纷纷行之。最初可能是为了避祸求福、标记氏族图腾、吸引异性欢爱,或者表示尊贵、等级、荣誉等,而文身作为美的追求和夸示,则...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黎族妇女文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族妇女的文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反映了黎族女性原始的一种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曾在黎族社会里广泛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达,这种风俗逐渐消失。然而,文身图案作为一种原始艺术,一种民族文化,是记载人类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应当认真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聚居在海南岛的黎族,有八十一万人。黎族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妇女文身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损害妇女容貌的习俗,在解放后不久已被革除。但是它作为黎族历史上的一种文化习俗,对于民族学研究颇有参考价值,所以笔者将在本民族中耳闻目睹到的有关情况向读者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7.
黎族是文身习俗传承时间最为长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本文首先对黎族文身的传承历史和遗存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然后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文化隔离、原始宗教信仰、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等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黎族文身长期留存传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黥篇》以"黥"为篇名,集中、系统、大量地介绍了唐代社会中文身、文面及点面等内容。通过对"黥"篇中有关唐代文身习俗的记载进行系统的分类,不难看出唐代汉族文身(黥)作为一种原始艺术和民族文化,不仅体现了人类一种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还是一种个体情感的宣泄方式,甚至黥面、黥体除了作为美饰和成人礼、民族尊严的象征外,也作为一种刑罚和妒妇对奴婢的一种惩罚手段。另外,从文身在中原汉族中的流行不难看出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和唐文化的兼容并包。  相似文献   

9.
论台湾原住民和海南黎族文身习俗的异同及其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有关的文献史料及近代学者调查资料对台湾原住民和海南黎族的文身习俗进行比较研究认为 ,因为同处在原始社会形态社会背景之下 ,两地文身习俗在方法、图案、部位、年龄以及禁忌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必然是大同小异 ,但由于台湾原住民和海南黎族内部不同族群、不同支系之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决定了两地的文身习俗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功能绝非单一 ,而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0.
王晓云 《社区》2009,(20):58-58
提起文身,人们总会联想起胸口刺着青龙的恶汉或臂膀上雕有女人的美国大兵。把这种习俗看成是野蛮和凶暴的象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身,即在人体上用尖利之器刺刻图案,使色素渗入体内,留下永久性的花纹。由于颜料以黑色为主,如墨行文。故曰文身。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文身是日本一直视为禁忌的东西,人们公开对文身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文身者在社交场合犹如老鼠过街似的,有一种见不得人的感觉。然而,近几年,随着西方文身的大行其道,日本社会也受到这股文身潮流的冲击,人们开始渐渐容忍它的出现。对文身者持默认的态度已为大众所接受,文身者也可以谨慎地在日本社会露面了。  相似文献   

12.
文身,在大部分现代人的眼里是一种野蛮,但在原初民那里,文身却是民族部落的仪式行为,包含着一种神秘超人的力量、一种族群身份认同、一种族制图腾膜拜.涤荡至今,文身所留下的意义已经模糊不清,更多时候仅作为一种展现时尚的艺术消费,如众多的纹身艺术节的举办.但文字遮蔽下的意义在活态的民族遗产以及无文字的大传统实证面前便可一览无遗,文身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所承载的原始信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原初民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远非简单的美饰艺术,其独特的图腾和驱邪避害之意义永不消失.  相似文献   

13.
“断发”考     
“断发文身”是古吴越民族族属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其民族历史中非常独特的习俗,早期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但对其文化功能,却语焉不详,或将“断发”与“文身”混同为一。随着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研究的进展,对此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对“文身”解释尚可信,而对“断发”的研究却未触及文化产生功能之本质。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身现象在诸多民族中普遍存在,而黎族古老的女性文身传统的缘起解释众说纷纭,综观各类不同的梳理评论,析得文身的原初意义主要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慕侠习俗的稳定性 ,带来了豪侠故事结构、内蕴的惊人稳定性和传承性。慕侠这一民俗事象 ,已成为几乎全体社会成员所公认的一个理想化人格标准和行为模式。首先 ,慕侠习俗适应小农经济下平民心理需要 ,有巨大实用性和凝聚力 ;其次 ,慕侠民俗可宣泄人们以正统法治、现实境况的否定不满 ;其三 ,慕侠习俗生动地延伸了民族固有的应然心理 ;其四 ,慕侠尚义习俗可以焕发人们美好的精神情趣。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拜火尚白习俗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哈萨克族民间存在着大量的拜火尚白习俗,过去人们认为这些习俗是萨满教的遗迹。但笔者通过从民俗学、民族学、民间文学的角度考证,认为这些习俗是古老袄教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17.
文身风俗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身,指在人体上刻画剌字.人类是文化的动物,正是人类将文身赋予了文化的蕴涵.现代人普遍对文身存在怀疑、恐惧的心理.文身既是后进民族保留的图腾崇拜的标志,也是一种艺术方式的体现,还是反主流文化人群标新立异、反叛社会的一种标志.现今青少年的文身是一种亚文化现象的反映.文身行为不应当提倡.  相似文献   

18.
贵州少数民族婚俗中的原始痕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民族皆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贵州少数民族亦不例外,至今在一些习俗中仍留有这一时期人类婚姻的遗迹。本文拟从诸多习俗中略加印证。 一 人类婚姻形态的第一阶段为血缘群婚。这一遥远而古老的婚俗,在贵州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中还有反映。  相似文献   

19.
在高寒僻远的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区板底乡裸戛村,世代流传着一种原始古朴的戏剧——“撮泰吉”。1987年11月,贵州省民委和贵州民族学院联合在京举办“贵州省民族民间摊戏面具展览”,展览会上放映了“撮泰吉”的录相资料,曹禺、钟敬文、王朝闻、吕骥、冯其庸、吴晓邦、曲六乙等专家看了录相,对其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它是中国戏剧珍贵的“活化石”。为了把彝族人民这一古老的艺术遗产介绍给广大读者,笔者特撰写此文,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读了武文同志在《民间文学论坛》上发表的《“鸡招”考释》①一文,使人获得启发和教益。壮族民间仍十分流行崇鸡的习俗,本文想以桂林壮族地区人们崇鸡习俗的表象为例,探讨其源流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就笔者的所见所闻也谈及其它地区壮族和兄弟民族的崇鸡习俗。桂林壮族多居住在边陲山区,他们是越人的后裔,经过历史的演变和民族的融合,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