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体既是文学现象也是语言现象;文体研究是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研究.人们通常使用的“笔法”、“笔调”和“笔力”这三个词,是构成文体的基本要素;这三个概念的涵义是值得探讨的. 所谓“笔法”,本来是书法术语中指书写者在运用笔毫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的方法;借用到文体研究中来,无非就是指作家在构造其独特的文体的过程中,在遣词造句、修辞润色等方面所采取的富有个性的方法.用《大英百科全书》关于“文学风格”的释文来说,就是“指为增强表现力而对语言成分所作的选择和组织,包括对语音、词汇、比喻、形  相似文献   

2.
论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新时期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 ,其作品吸引读者之处乃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 ,分别探讨了汪曾祺小说在语言运用(即文体 )上的四个独特之处 :“小说是回忆”、“小说是随笔”、“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以及“气氛即人物”。文章力图从这些方面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创新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与阐发。  相似文献   

3.
语感是言语形式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感的对象是言语形式.所谓“言语形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语音的层次,一是心理的层次,一是个性的层次,它们共同作用于语感过程,生成声音表象和语意表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形式即内容”,语感直接感知言语形式的过程,也就是直接完成思维中称之为“理解”的过程,其心理学成就即语意表象.  相似文献   

4.
对巴金作品比较熟悉的读者,也许都不难在临时抽取的现代作家作品片断里辨认出巴金的文字。“文字应该跟从心灵的节奏。所谓风格是一个人的灵魂。”巴金小说的语言表现,正是超乎一般的语法和修辞学之上,是直接显示着作家的灵魂、思想、个性和气质的外在物质形态。就是说,巴金在语言表现方面达到了只有少数作家才能达到的高层次境界,他是一个锻铸有自己独特文体的天才作家。海外一些学者,常常不无遗憾地谈到巴  相似文献   

5.
作为广西新生代作家之一,壮族作家李约热具有清醒的小说文体意识,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后现代小说文本的个性特色。“不确定性”是其主要特色和创作风格,也是作者观照世界的方式。“不确定性”在其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作者思想意图、故事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的不确定性和语言的跳跃性强等方面。“碎片化”是造成李约热小说“不确定性”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言语过程与聋哑儿童自然语言获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过程是由编码、发话、传递、接受、解码等五个环节构成的,缺少任何一环,言语过程不复存在。从言语过程的整体立场出发,可以发现聋哑儿童语言获得的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聋哑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终极目标是能够运用语言将交际意图编码并能从特定的语言形式中理解出交际意图;在聋哑儿童听力语言获得中要强化语言环境的重要作用;言语过程中的“反馈”是一种调节机制,聋哑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的反馈和互动具有重要意义;语言结构系统是言语过程存在的基础,建立语言结构系统是聋哑儿童语言获得的重要目标,发音的学习只有和系统的建立相关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以来的现代作家中,鲁迅是人们公认的文体家(Stylist)。“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不仅他的《呐喊》里小说如此,其杂文,更有独特的文体美。仅于此,鲁迅也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文体家。这里,首先必须重复一个朴素的真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唯一表现手段。鲁迅杂文深刻的思想性,卓越的艺术性,无不有赖于它的艺术语言的千锤百炼,炉火纯青。鲁迅不愧为语言艺术大师,鲁迅杂文不愧为一座语言艺术的宝库。一接触鲁迅杂文,我们立刻感到遇见了不同凡响的大手笔。大手笔写小文章,自然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请看一篇…  相似文献   

8.
论苏童小说的叙述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品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貌的形成,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语言是构成作家文学叙事、文体风格及其个性化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体现一个时代文学水准的重要标志。苏童小说的话语方式、修辞造诣,叙述语言的经验、质地、砌成的意象,无不显示出作家“这一个”的独特写作风貌。其叙述的浪漫和唯美品质,抒情风格及气质在相当高的程度上表明苏童作为当代唯美主义作家写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学基础理论与个体言语行为的关系来看,语言学对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言语”和“语言”的区分,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式,并强调研究动态的言语规律。语言的符号职能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过程。语文教学还要发挥语言的心理功能,利用语言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论创作个性     
人们对创作个性有许多不同的见解,除了“风格就是个性”外,还有这样两种流行的观点:“创作个性,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体现的艺术家审美感受和艺术造型的特殊性的综合”;“创作个性,是在创作实践中体现的作家世界观,特别是其中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修养、生活经验、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一系列特点的总和”。但我认为,创作个性首先是一种能力——作家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把握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它象徽号一样标志着作家的才气、学识、生活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科瓦廖夫在《文艺创作心理学》中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和心理学是在创作过程的全部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从文体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文体浑和往往发生在存在两种以上文体及有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撑时。文体浑和不同于文体融合,前者往往是非自觉的、集体无意识的,是文艺自然进化的结果;而后者则是少数文人刻意追求新变的产物。我国文学文体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文体、两个以上的单纯文体浑和成为一种新文体(复合文体)到巨型文体的发展过程。其中,巨型文体往往是“黑洞”文体,它几乎可以囊括一切已有文体(包括非文学文体)。巨型文体也是不断更新换代的,没有终结者巨型文体。  相似文献   

12.
“以诗为词”可以说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但它并非始于苏轼。北宋初中期,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入手,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作法,为苏轼“以诗为词”的成熟运用作了充分的准备。“以诗为词”创作倾向在北宋初中期的产生,除了词人在主体创作实践方面的努力外,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诸如文体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体之间的学习与渗透、时代风尚与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家群体身分的特殊性、作家观念的改变、作家创作的相互影响等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修辞学发展至今,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能否对修辞和修辞学的基本原理做一次总结性的归纳与概括,使之更加清晰更加条理化呢?我以为是可以的。 全面而系统地深入考察修辞和修辞学,我们会发现,人们,尤其是语言大师们竭尽其能,精心运用语言的全部过程,其实只是如何将语言运用中的“三个点”完美地协调到“一条线”上,使之成为有机的一个艺术整体的过程。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古今中外的修辞学家们为之潜心研究的实质,也不过上述三个点之间的关系。这三个点就是笔者在蒙古语修辞学研究中经常提及的:内容,表达,效果。 “内容”指的是语言运用中的言语交际信息:“表达”指的是语言运用中的言语交际形式:“效果”指的是语言运用中的言语交际信息反馈或言语目的实现形式。于是我们又可以分别换称三个点为“表达内容”、“表达形式”、“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那清澈流畅、朴实无华的散文文体奠定了他作为我们时代最干净利落、最清新微妙、最富有才华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家地位.在其著名短篇<白象似的群山>中,他采用客观凝练的叙事技巧,形成了生动简练,优美含蓄的语言文体,也即著名的"海明威文体",而他所倡导的有关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也因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将分析小说的片断并从四个方面说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下的叙事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论动态词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动态词义葛本仪,刘中富目前大家对“什么是语言”、“什么是言语”,以及“语言与言语的关系”等问题,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但是认真思索一下,又不难发现,在我国的语言研究中,对区分“语言”和“言语”以及“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还是停留在语言理论研...  相似文献   

16.
一 语言交流的动态分析——言语链。 “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由词和句子按一定规则构成的系统,是表达思维的符号,是说和写的工具。而言语则是“产生某一语言的一连串有意义的语音的过程或结果。”即指人运用语言说或写的过程,也可指说出来的话。语言交流,就是以语言为工具的言语活动。  相似文献   

17.
报告文学: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文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文学并不存在叙事上的乱伦 ,这种文体对真实性或者说非虚构性的坚守 ,是其根性所在 ,是其“立文”之本 ,其名称中的“文学”二字 ,也并不等于虚构。“文学”本身理应包含有虚构与非虚构的因素 ,它在小说那里主要体现为以虚构为核心的文体建构方式 ,在报告文学中则不表现为虚构 ,而是除虚构之外 ,通过语言、结构、视角来实现其文体富于艺术性的建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显示出其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文学魅力。而文学魅力的展现 ,主要有赖于其“跨文体性”的文体规范 ,这一特性是指其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影视等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表现方式的兼容 ,以及在此基础上而形成的独具自身特色的艺术个性。这主要体现在叙述结构的变化、叙述语言的丰富与个性化以及对自身艺术表现局限的超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宁夏青年作家群的创作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标本”,其纯粹的“清洁精神”、厚重的“乡土情结”、深沉的“善美情怀”,再加上对诗性语言的迷恋、对散文化笔墨的崇尚以及对叙述视角和叙述文体的个性选择,等等,无不彰显出独特的个性心理和丰富的文化心理.这种鲜明的群体特色,为中国当代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9.
论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兼论传记式批评的偏颇王宇作家个性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古老而有争议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文如其人”,作品与作家人格(个性)是统一的。一种意见认为“文不如其人”,作品与作家人格(个性)并不统一。双方都能从文学史中找到充足的论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文学价值的转型”、“语言意识的觉醒”、“‘形式’的独立”三个方面 ,考察了先锋作家的文学观念。认为其所持“反对非审美因素对文艺的干扰 ,以此还原文学独立的审美价值”的文学主张 ,有助于维护和伸张文学的特殊性和自主性 ,使文学文本的审美特征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体现了作家个性与文学个性的双重觉醒 ;但先锋作家试图完全排除文学的社会性 ,只追求文学的纯粹审美本性的认识是极其片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