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是转变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该领域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和研究。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现状及演变、需求动力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需求动力结构合理性评估、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理论与经验依据、需求动力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及失衡原因、需求动力结构调整对策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和归纳,并进行简要评述,为后续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是转变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该领域问题进行了持续关注和研究。通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现状及演变、需求动力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需求动力结构合理性评估、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理论与经验依据、需求动力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及失衡原因、需求动力结构调整对策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和归纳,并进行简要评述,为后续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鸱尾考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鸱尾,是中国古建筑上常用的一种装饰附件。最早的鸱尾形制大约出现在北魏时期,其造型依据是东汉《汉记》提出的“虬尾似鸱”的说法。从鸱尾形制的演变与完善过程来分析,鸱尾的原型来自于佛教中的摩羯造型。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西方消费品纷纷进入中国。西方先进的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后,不仅改变了旧式交通工具的主导地位,也带来了传统社会观念与消费风尚的悄然变化。随着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善,自行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开始流行,不仅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舒适、方便,而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文化效应。那些有能力消费的社会阶层,把自行车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自行车也被有限地投入公用,成为邮差等部门的交通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自行车的进口,也促使自行车民族工业的发展,尽管产品仿制的过程在外来自行车的冲击下依然艰难。西方器物的进口,产生的文化冲击效应是非常直接的,不仅仅是外在改变了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促进新行业的兴起,而且带来深层次的变化。这种消费品的供给,满足了经济发达城市市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也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影响。自行车可以视为一种物质文化符号,在传播过程中,自行车从奢侈品到逐渐融入日常百姓的社会生活之中,最后成了中国人特别喜爱的交通工具,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演变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玉带是舆服制度中体现皇权威严和官阶等级的重要标志物.玉带在承载玉文化的同时,也鉴证了玉带作为礼器制度象征物的存在与实施.明代玉带发展涉及职官制度、服饰文化、玉器制作等内容.明代玉带形制及艺术特点展示了玉带艺术的发展高峰.从文化学角度探讨明代玉带形制的成型和流传演变之迹,分析明代玉带的价值取向及承载的社会文化意蕴,对研究明代文化有着很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系统介绍大型古籍抄本《潮州诗萃》的规模、形制;简要评述其文学美学成就;阐述其在潮人文化史上的价值,包括体现潮汕先贤志节事功、间接反映潮汕历史重大事件、歌咏潮汕的地方胜景与文化遗迹以及诗作者游历为宦行脚所到沿途之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等多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简要回顾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历史,界定了与素质教育有关的概念。结合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然科学在三个层次上具有人文意义,并对其中的微观层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谱牒形制源流问题研究是满族谱牒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根据现存满族不同历史时期的谱牒档案资料,对满族谱牒形制的源流及历史演变问题进行疏理,可发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满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导致谱牒自身形制特点的差异性,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与进步。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历代墓志形制与文体变化为纵向轴,一是以魏晋南北朝中的“志”“碑”合一形式以及宋齐梁陈中出现的简单化的墓志形式,论述了中国古代墓志设计的“实用”思想;二是以历代墓志文体演变为研读对象,系统论述了墓志文体设计演变中的“实用”与“浮华”的转变。系统考察中国历代墓志的形制与文体设计,墓志作为随葬风俗的一部分,其形制变化基本轨迹还是以实用为美、为尚。浮华的特质在重葬、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尤其是墓志志文成为文化人施展才华的载体之际,文体适应了为死者“歌颂”的普世之需,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应需而变”的设计本质。  相似文献   

10.
凤尾裙是清末民初汉族妇女主要裙式,但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不能单独穿着,且不属于严格意义的裙,因而形成区别于其他裙式形制的特殊性。文章从凤尾裙的演变、面料色彩、刺绣图案与缝制工艺等诸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运用仿生学的有关理论,阐述了凤尾裙的形制特征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条件下的分配制度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人们认识深化的结果。这一原则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同时确立这一原则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要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不断发展的传媒技术产生了很多的新媒体,它们改变着社会的传播理论、传播生态及人们的媒介使用心理,使传媒市场的传播格局被重新划分。以网络传播和手机传播为主体的新媒体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人同时参与的传播基本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主体的关系由明晰变得模糊,形成一种多极的混沌的碎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成人礼是各种各样人生礼仪中重要的一种,古今中外的众多民族都曾经或至今仍然盛行着。成人礼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对不同民族的成长发展和社会生活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沉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是死亡和再生的象征,是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标志;也是社会责任、义务和公民意识的确认,是能力和意志的考验等,寄托着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憧憬和祝愿,对年轻人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危机并非来源于科学技术,而是植根于人类的生存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类非健康的生存方式导致了科技作用的异化,只有改变人类非健康的生存方式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从价值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体维度看,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方法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汇聚民智民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共识、力量、智慧和人心,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任务。从价值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主体维度看,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方法维度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汇聚民智民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地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共识、力量、智慧和人心,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人的能力发展和现代科技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人的发展创造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提供知识前提和知识动力。同时,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也需要人们具备正确的科技认识能力和科技实践能力。人的能力发展必须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具备适应科技发展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认知能力、适宜的科技发展的控制能力和正确的科技发展成果的价值评判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调控工作,发挥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的能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科技道德教育,为发挥科技对人的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提供道德航向,改革教育体制,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不断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先生明确提出了“综合创新”文化观。近20年来,关于“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研究,成绩有目共睹。“综合创新”文化观,在当今中国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然而,从总体上来看,“综合创新”文化观的研究,和人们的需要与期待还有距离,必须切实加强和深化拓展。只有真正进行具体而实际的综合创新,才能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因此而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它对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是可能的。我们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从五个方面将这种可能性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社会进程中存在的基本样式,生活方式不仅包括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也综合地体现着社会改革、科技繁荣、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及对生活的影响.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最终决定因素,传统生活方式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而21世纪我国全面进入工业社会的现实,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必然发生根本性转变.据此,本文论述了21世纪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六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