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科技》2008,(10):29-30
五十出头的李老师,经济收入稳定,工作压力不大,家庭幸福美满。然而,最近却莫名其妙地出现困倦、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丢三落四等现象,夜晚睡觉经常恶梦连连,脾气急躁,心情忧郁。更有甚者,在夫妻生活方面大不如前。他以为自己神经出了问题,可是看了医生、吃了药,症状一点也没有缓解。在老婆的陪同下,李老师来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经验丰富的主诊医生询问完病情后,告诉李老师,这是男性更年期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2.
杜春蕾 《快乐青春》2010,(10):76-79
单看学习成绩的话,唐凡应该属于“差生”一族,可老师们谁都不认为他是“差生”。这当然是有原因的。三班的李老师对此很有感触。  相似文献   

3.
王炯华 《学术界》2003,(6):244-247
20 0 1年 8月 ,李其驹老师因病不治逝世于旅居地大洋彼岸的美国 ,享年七十一岁。噩耗传来 ,我与我当年几位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同学隔洋遥祭 ,给与李老师如影相随、患难与共几十年的夫人牟瑞雯先生发去一份电子邮件 :其驹师既经地下斗争考验 ,更受“文革”摧残。光明磊落 ,无私无畏 ,于国于民 ,问心无愧。李先生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的朋友 ,我们的知己 ,我们的榜样 !更是炯华和耀先的恩公 !想着他生前对我们的言传身教 ,他对我们的关心照顾 ,他的洒脱人生 ,他的笑傲“江湖” ,他的聪明才智 ,他的学术思想 ,他的幽默风趣 ,他的音容笑貌……想着这…  相似文献   

4.
记得我十五六岁时,祖父罗振玉和我讲他年轻时在淮安的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的授业老师李岷江(导源)先生忽接到河下家人来急信,叫他回家一趟,李先生匆忙回去,原来他未出阁的闺女,受人骗弄出了肚子,家里觉得是奇耻大辱,把先生找回去处理。李先生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叫  相似文献   

5.
儿子上小学后,我发现他总是闷闷不乐,好像有许多愁事,经常没有食欲,去医院检查又没发现什么病.我便去访问他的班主任老师.老师反映说:"你的儿子有点古怪,不太合群,他经常是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有一次他似乎表示愿意与女孩同桌."  相似文献   

6.
全国首届李觏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为古之建昌军、今之江西南城县人。宋仁宗皇帝称李觏先生为:“通于经术,东南士人,推以为冠”。大儒朱熹曾“谓李泰伯文得自经中,虽浅,然皆自大处起议论,盖有取尔也”。大文豪范仲淹赞他:“实无愧于天下之士”。明代大臣左赞誉他:“一代名儒,后学之师表”。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王安石也曾说:“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1922年,胡适先生偶读《直讲李先生集》,惊讶地发现了被淹没了近九百年的李觏思想的卓越之处,并欣然以《记李觏学说———一个不曾得君行道的王安石…  相似文献   

7.
年羹尧拜师     
尚武 《快乐青春》2014,(6):16-17
年羹尧是清朝的一员大将。他少年时骄横傲慢,不肯读书,动不动就打老师。家里先后给他请过三位老师,都被他打跑了,这样一来,再也没人敢到他家教书了。年羹尧的父亲很忧虑,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张榜招聘老师,可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有人前来应聘。这天,年羹尧的父亲正在堂上发愁,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先生来访,表示愿意应聘。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的有许多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如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李宝林就是受教于这些大师门下,接受了这些大师的教育.为他后来的中国画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3年从中央美院毕业后,李宝林被分配到海军美术创作组.此间他以人物画为主,创作了许多描绘海军生活以及南海风情的作品.1985年他从人物画转向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老师李可染的传统,善于用重墨造景,显示出一种博大的气魄和雄浑厚重的艺术风格.被公认为李可染学  相似文献   

9.
李珥(1536—1584)字叔献,号栗谷,学者称栗谷先生,是16世纪朝鲜朱子学的代表。他与李退溪一起并称为朝鲜朱子学的双璧。他为学眼膺朱子,毕生穷研性理,在继承和发展朱子学方面多所创获,建构了较完备、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本文仅就栗谷的格物论思想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秦统一了六国,李斯入秦在后人的舆论上也就占了上风,认为他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其实,李顺应了历史潮流与否,不在于他是否入秦,而在于他的具体行动。事实表明:李是抱着做“富贵梦”的目的入秦的,完全是一种投机行为。为达到此日的,他背叛楚国,对吕不韦恩将仇报,与老师苟子的“帝王之术”大唱反调,使用两面派手法药死同学韩非,还迎合秦始皇的专制、独裁,贪他人之功为己功,始皇死后,又违背始皇临终前遗诏,受赵高惑废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这说明,李斯对秦不忠,司马迁也对他进行了谴责。尽管他也一度认识到“物极必衰”的道理,但总以为权势是铁打的屏障,任何人也攻不破。不想作为一个丞相,经不起历史潮流的冲刷,最后被二世和赵高所害。他的悲剧是自己造成的,其中的经验教训足供后来为臣子者咀嚼。  相似文献   

11.
正李老师:我和老公恋爱7年后结婚,5年后才要孩子。自从孩子出生,我们的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他常跟别的女人倾诉我们婚姻内的问题。在我的逼问下,老公承认他感情出轨了,还说对我的爱情消失了,要结束婚姻。我冷静地原谅了他,觉得他是遭遇了中年情感危机,所以要求他跟我一起接受婚姻治疗,他答应了。但是,我觉得是我的强势逼迫老公答应去接受婚姻治疗,可能这一切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或许  相似文献   

12.
宋代岭南学者李昴英传略杨芷华前言在岭南学术史上,番禺人李昴英无疑是南宋期间一位重要人物。然其生平事迹,史籍载录极其粗略。浩繁达496卷的《宋史》也没给李昴英立传,仅在黄师雍、程公许等人的列传中,插叙有关他的片断记载①。直至明黄佐《广州人物传》、邵经邦...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三则     
黄里 《家庭科技》2006,(4):41-41
儿子上小学后,我发现他总是闷闷不乐,好像有许多愁事,经常没有食欲,去医院检查又没发现什么病。我便去访问他的班主任老师。老师反映说:“你的儿子有点古怪,不太合群,他经常是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有一次他似乎表示愿意与女孩同桌。”“你满足他的要求了吗?”“没有,因为我们根据儿童性教育原则,认为这个时期男女适当分离,对性角色的自我确认是有好处的。所以基本上是男女分桌。”这让我想起了幼儿园老师的一句话:“你儿子有点像女孩,总喜欢跟女孩子玩。”我当时不知这话是警告还是赞美。看来,现在真要琢磨琢磨儿子的心理了。  相似文献   

14.
尊重     
《快乐青春》2014,(4):33-35
这是一个留级的孩子,他是办公室的常客。我常常看见老师们不断改进狠狠地呵斥他,  相似文献   

15.
“平生愿执菊坡鞭”——陈献章与崔与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献章是岭南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在探讨他的思想源流时,人们注意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但未曾提及崔与之及“菊坡学派”的影响。作为岭南宋代闻人,崔与之享有极高声誉,由他开创而为李昴英光大的“菊坡学派”,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从《陈献章集》中有关崔与之和李昴英的诗文看,陈献章对崔与之及“菊坡学派”是非常崇仰的,至老不变,有“平生愿执菊坡鞭”之句,因此,他的思想应该受到崔与之及“菊坡学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罗斯福种树     
《快乐青春》2010,(10):54-55
一个小男孩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给他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上幼儿园时,很受老师喜爱,他也很喜欢幼儿园的环境。上小学一年级后,他觉得很不适应,老师非常严厉,时常处罚他,作业也多,每天都要考试,这让他很不快乐。更让他不爽的是,尽管他的身高仅是中等,老师却安排他坐在最后,他找了几次老师要求换到前排,老师都没给换。他跟我说了这事,我给老师发了短信,老师随即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了中间。可没过两个星期,又把他换到了后面,并说,以后不要让家长来管,我排座位是公正的。  相似文献   

18.
一本填补空白的力作———读李现成等著︽毛泽东的大行政观︾刘诚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长期担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管理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系统的观点。把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总结出来,形成著作,这是李现成等同志的重要贡献,他们...  相似文献   

19.
这个优等生从小就全才 钱学森的成功,来源于他的不竭努力。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书的6年里,每门功课都在班上名列前茅。有趣的是,因为他的全才,毕业前选择专业时,老师和家长都给了他不同的建议。最后,他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相似文献   

20.
评阎锡山的“社会主义”思想李茂盛阎锡山虽是一个地方军阀,但他勤于学习,有政治头脑,善于察看内外政治风向,研究各种社会思潮,甚至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而研究马克思主义。所以在他的一套理论中,也夹杂有许多“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反映在他的政治、军事、经济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