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完善中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没有产品责任单行法,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规范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加以规定。尽管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已经于2000年进行了修改,但我国现行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产品适用的范围、产品缺陷的内涵、产品责任的主体范围等问题做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产品责任制度是侵权法的基本制度之一,是侵权法中最具经济意义的法律制度。作为产品责任制度的核心和灵魂,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是产品责任立法价值选择和利益均衡的集中体现。然而,立法迟滞和理论分歧的双重困境导致此类案件在法律适用上存在巨大的争议。以《侵权法重述》为主要法源的美国产品责任法,是世界上最为先进和完备的产品责任立法,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立法影响巨大。以判例法为视角回溯美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以哲学的视角审视其内在价值,在此基础上,以产品缺陷为切入点重构我国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体系是解决此问题理论争议和法律适用难点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不同法律体系对产品责任的解决方式显示出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但尚缺乏对建立符合正义原则的产品责任制度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深入探讨。产品责任涉及合同法与侵权法之间的互动,各国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模式。从引入严格产品责任的原因和严格产品责任的正当性两个方面分析,产品责任的严格性仍显示出不合理之处,而且将无辜旁观者纳入被保护人的范畴缺乏依据。提供服务的企业和不动产的设计者、建造者不需要承担严格责任,产生了法律制度上的不协调。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广泛的赔偿保障,严格责任存在的必要性也受到了挑战。建议由生产者承担与企业责任规则类似的过错责任,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相似文献   

4.
●本期视点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之立法研究 (上 )编者按 :2 0 0 2年 1 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31次会议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草案 )》第九编是关于“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目前 ,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研究和探讨已经成为我国国际私法学界的热点 ,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在 2 0 0 3年 9月和 2 0 0 4年 1 1月召开的两次年会上就把这个问题作为讨论的主要议题。本刊特委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黄进教授组织该所师生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进行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5.
胡敏飞 《求是学刊》2005,32(2):77-81
对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准确定性是正确适用冲突规范的前提,但我国现行立法并未就定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文章采条文设计的形式,从立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定性及其依据进行了充分、深入的阐述,并认为,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定性依法院地法,法院地法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或法律概念的,定性依与该涉外民商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外国法.  相似文献   

6.
浅议涉外侵权行为法律适用的发展及中国的相关法律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籍灵 《社科纵横》2006,21(2):81-82
侵权行为地法是国际私法解决一般涉外侵权行为的共同原则。随着国际交往关系的日益频繁和复杂,尤其是二战后,高新技术广泛用于生产和运输,涉外侵权行为日益错综复杂,传统的侵权行为地法的适用规则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根据各国的立法和实践,调整一般涉外侵权行为的原则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就一些新的、合理的法律适用原则作出了分析,并就中国的涉外侵权行为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经常会面临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问题.在这方面,我国立法无明确规定,存在立法上的空白.为配合我国正在进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文章对其中的"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条文进行了设计,并从立法和实践的角度,对"法制不统一国家"的内涵、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方法等问题作了说明和论证.  相似文献   

8.
涉外民事诉讼文书送述是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一个程序问题。文书送达对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国际公约关于涉外民事诉讼文书送达的法律规范及送达方式,就我国法律有关涉外民事诉讼文书送达的规定与司法实践作了较为具体的概述,最后提出了关于健全与完善我国涉外民事诉讼文书送达制度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求》2017,(2)
我国土地划拨制度散乱存于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文件规定中,目前并未有法律文件专门、系统地规定土地划拨制度,给实践带来了制度适用上的混乱。因此,本文力求对土地划拨制度进行系统梳理,找出目前土地划拨制度存在的主要疑难问题,并提出合理、适当的法律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产品质量法>尚有不严谨之处,产品外延太窄,应稍宽泛一些;产品缺陷两个标准不宜并列运用,以"不合理的危险性"为基本标准,以生产标准为辅助标准较合适;就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可以积极参加国际条约或缔结区域性公约以及对我国<产品质量法>进行增补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张铁薇 《求是学刊》2007,34(2):85-89
伴随侵权责任由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的转变以及侵权法损害填补功能的强化和风险分担的社会化,共同侵权民事责任开始出现不断放宽共同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过分倚重连带责任以求实现受害人充分救济的两种制度走向。随着人们对侵权法危机的反思,连带责任也开始招致域外学者对其责任基础和责任分担的质疑,共同侵权行为领域的立法和司法上开始呈现出一种民事责任的新的发展趋势,即责任等同于过错。  相似文献   

12.
程保志 《创新》2012,6(1):96-100,128
全球治理理论的勃兴给现代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既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际法作为调节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对全球治理的实现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同时,国际法也应积极适应全球化的潮流,使其和全球治理理论在交流与互动过程中得到共同发展。尽管全球治理的理论范式还存在不尽合理与完善的地方,但它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未来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安全"到"国家主权",从一般国际法原则到国际海洋法制度,综观菲律宾政府对南沙群岛主权主张的演变,其所提出的"证据"与"理由"均属其历史发展及民族主义情绪下行政或立法的产物。随着国际政治现实变化及国际法发展,菲律宾政府的法律主张从单方面依据国内主张或立法,逐步转变为寻求国际法支持,并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制度靠近。未来随着国际法发展、菲律宾国内行政实践以及立法的变化,仍有进一步整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法典化的立法形式作为成文法国家生态立法的理想化模式.不仅表明了一国生态立法的发展水平,同时也代表了该国生态立法的发达程度.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俄罗斯生态立法法典化运动,为当代俄罗斯生态立法法典编撰奠定了厚重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尝试.由于俄罗斯特有的法律文化和诸多社会因素的积蓄,又决定了俄罗斯生态立法法典化进程的渐进式发展路径与务实求真态度.作为"国际生态立法趋同化"的全球化过程参与者,俄罗斯又为各国在协调本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方面提供了法律救济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勇  虞斌 《学术交流》2003,(7):54-5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 ,国际贸易壁垒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绿色壁垒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较高的隐蔽性和保护的有效性 ,正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发展的主要障碍。我们应认真研究基于绿色壁垒的市场准入制度 ,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 ,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加快绿色农产品技术创新 ,创造绿色农产品发展的良好环境 ,建立农产品外贸应急体系 ,为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政策等全方位的支持 ,保护我国农业及食品行业整体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姜世波 《学习与探索》2005,8(6):108-112
主权原则是国际私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国际私法中长期以来都存在国家利益优先的倾向,但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传统国际私法中的主权观已越来越不适应国际民商事交往蓬勃发展的现实。全球化带来的是全球法律文明的趋同化,由此伴随着全球共同利益的产生。国际私法作为处理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部门,必须对这种国际社会利益做出反应,把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作为追求正义价值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我国生态安全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贸易中的生态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我国生态安全状况本不容乐观 ,而贸易与外资增长对其有重要影响 ;面对加入WTO后的新挑战 ,我国生态安全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应予充分预测与应对防范 ;鉴于目前国际与国内两个领域的法律机制对贸易中生态安全问题的调控存在诸多缺陷 ,我们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 ,以有效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王德庆 《唐都学刊》2006,22(2):116-119
“除留”是广泛存在于陕南土地交易中的一种习惯。在契约中对土地上的各项财产进行详细说明,有利于加强交易的确定性,减少纠纷的发生。而坟地的除留更具有典型意义,按照物权法的观点,其性质当为地役权的特殊形式。坟禁地役权可以通过契约附带设定、专门买卖或赠送以及官方裁决间接获得三种途径。其取消亦有相应的形式。清朝法律对坟禁有保护性的规定,而土地契约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尽管“除留坟禁”的习惯已较为成熟,但是由于宗族势力的干涉、地方官员的判案、户籍制度的管理以及土著客民间的矛盾等都会影响到该习惯的施行、发展、完善,故而仍然难以从根本上予以杜绝“坟山告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