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是对先秦诸子百家作总结式的大思想家 ,其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的思想皆相当丰富 ,所以人们在对其主流思想作深入研究的时候 ,往往忽视了对其非主流思想———生态伦理思想的探究 ,这是与荀学研究的繁荣局面不相称的。当今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 ,现代生态伦理学学者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予了高度重视 ,为此 ,对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就摆到了我们面前。一、“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我们说 ,荀子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首先是与其“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分不开的。荀子在《荀子·…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主张“拿来主义”的,他的这一主张,针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遗产,当然也包括传统伦理思想遗产在内。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在伦理思想方面所接受的影响是多元的,既有西方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又有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这些影响加上鲁迅在战斗实践总结出来的思想理论,才构成了鲁迅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真理问题上,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的可知论者。他在批判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康德的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过程中,以客观唯心论为基础,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实践引入认识论,系统地深入地发挥了他的唯心主义可知论的真理学说。黑格尔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学说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研究黑格尔的真理观。对于我们在真理问题上划清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集体利益至上论”及其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伦理思想的发展史来看,集体利益至上论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才出现的伦理观念。事实上,在人类伦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集体利益至上论的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古希腊时期,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价值,主张对个人利益进行节制的思想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尽管当时每个思想家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强调集体利益的至上价值却几乎是早期思想家们的共识。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思想、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关系论”、柏拉图的“理念论”,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体现着对“整体价值”的追求,强调着集体利益的…  相似文献   

5.
在克尔凯戈尔看来,思想家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以思想来介入生活的主观思想家和选择思想对生活的超然的客观思想家。作为一名对存在思想感兴趣的个体生命,克尔凯戈尔选择了在他的思想里面生活,即成为一名“主观思想家”。同时,在这场他为自己所设定的生活与思想之间“非此即彼”的选择中,克尔凯戈尔最终却否定了生活。然而,他实际上并非要否定生活本身,而是要借助于否定来重新获得他认为接近于完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否定,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四人帮”用实用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了恶意的篡改。他们从篡党夺权的需要出发,大肆鼓吹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竭力煽动极“左”思潮。这种实用主义、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有必要澄清被“四人帮”搞乱了的理论是非。  相似文献   

7.
张允熠 《文史哲》2005,1(3):18-25
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转译、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标准来剪裁中国哲学,故引发“中国有无哲学”之争。争论中国有无“哲学”之“名”并无意义,关键在于中国有无philosophy之“实”。纵观西方近代哲学史,欧洲的两大主要哲学思潮即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和非理性主义都是沿着反黑格尔主义或曰“拒斥形而上学”的向度发展的。在“重建形而上学”的诉求中黑格尔的幽灵再现,未来的哲学将是“人类形而上学”或曰文化哲学的崛起,从传统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而上学”,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所谓船山学术身份的定性,就是把船山认定为一个什么样的学者,具体来说,是“理学家”还是“早期启蒙思想家”。在船山学研究的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即理学家(正)到早期启蒙思想家(反),再到两种观点趋同(合,否定之否定)。前两种认识分别经历了两百多年和近一百年,后一种认识,目前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
<正> “性即理”是宋明理学关于人性问题的一个重要命题。“理”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基本哲学范畴,在宋明理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将“理”引进人性论,用“理”来说明人性,这就使先秦以来为历代思想家们所重视的人性问题,由伦理范畴而上升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因此,“性即理”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人性论方面。无疑具有突破性意义.“性即理”的命题,为宋代程颐、程颢所发韧和确定.二程明确指出:“性即是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陈独秀由一个激进的启蒙思想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相应地,在伦理思想上他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从倡导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替代封建家族主义为内容的道德革命,到以集体主义超越个人主义,完成了一次伦理观的飞跃。研究其伦理观演变的过程,对我们反思当代伦理观论争不无启发意义。一与大多数五四启蒙思想家一样,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主张“重估一切价值”,但其独到之处是紧紧抓住伦理价值的变更,特别强调道德革命。他提出“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他敏锐地觉察到了当时处于深刻历史变动的中国社会经历着一场道德失范和道德新旧转换的痛苦过程。他一方面承袭了  相似文献   

11.
宋晶 《江汉论坛》2007,(9):62-64
宋代流行的真武经典包含十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主要有天道贵生、济物度人的伦理取向;慈俭不争、劝善成仙的道德追求;忠孝仁义、诚信不欺的价值观念等三个方面.这些道经伴随真武神信仰的传播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对道教信徒有明显的道德教化作用,对宋代以后民间社会的伦理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哲学界一直认为:辩证的否定就是“自我否定”;就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批判与继承的统一”,即“扬弃”。除此以外的否定都被斥之为“外力的否定”,“恶劣的否定”、“毫无结果的否定”等形而上学的否定。这种观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把客观上复杂多样的否定简单化、绝对化了。笔者就此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与同志们商讨。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胡适在反对旧思想、批判旧道德的思想启蒙运动中,撰写了《贞操问题》、《易卜生主义》、《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等若干论著,阐述了他的伦理思想,在当时思想界和青年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整理和发扬近代伦理思想传统,全面地总结近代伦理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真研究“五四”时期胡适的伦理思想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十八世纪末,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批判宗教、反对十七世纪的“形而上学”的斗争相呼应,康德高举“理性”的旗帜,用他的三个“批判”构成了一个“真”、“善”、“美”统一的批判哲学体系,推倒了陈旧的莱布尼茨——伏尔夫“形而上学”,打击了神学,从而在德国开始了一场反封建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5.
近日有幸读到罗炽教授的新作《中国伦理学》,掩卷回味,感悟良多。似乎它真的让我领会到了中国伦理的纲领。在此以前我曾阅读过几本“中国伦理学”方面的著作,有的甚至达洋洋百万言。概言之,基本上一个模式,即从“史”的角度出发,罗列从先秦到近代中国思想家们的伦理思想,篇幅长短则取决于所述之详略,既有思想背景,又有思想全貌,也有哲学属性,虽然冠有“伦理”二字,却与一般学术思想史难以区分。相形之下,罗炽教授的新作却给我耳目一新之感。它突破了此前同类著作的思维格局,从整体架构到具体内容、观点都作了一系列崭新的尝试。从阅读者和学…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将尼采解读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但如果遵循尼采《论道德的谱系》中批判基督教道德起源的线索,从他的视角审视海德格尔就会发现,海德格尔本人没有跳出“在场形而上学”的窠臼,因持守着在场的,特别是本真的此在,与世界发生对峙而摆脱不了“怨恨”;因在更加根本的生存论层面上揭示出此在的罪责存在和否定特性,而将“负罪感”进一步升级;因坚持追求虚无的真理,持守存在之真理和此在之生存的结构性关联,而成为“禁欲主义理想”表面的反对者或真正的虚无主义者。由此引发的两位思想家方方面面的争辩,有助于我们辨别二者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异同及其共同的局限,进而找到克服西方形而上学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民本思想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奴役中国人民两千余年的“政权神授”理论。传统民本思想的“民”,是一个仅包括农业生产者的整体概念,古代思想家们肯定民众的整体价值时,也否定了“民”的个体。民本思想由于种种局限,非但未能转变为近代民主思想,还阻碍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商周时期汉族先民历代相传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即传统伦理,深刻地影响了汉族的古代民族素质,成为汉族古代封建社会中文化传承和思想形态的主要内容。本文认为,其成因有以下诸方面:①农耕经济和对自然条件的依附产生了“敬天保民孝祖”思想。②老子以道为基础主张的“清静”、“无为”,形成“贵己”、“重生”思想。③孔子以“仁”为核心从各方面论涉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系列道德标准。④墨子“兼相爱,交相利”、举贤尚贤的伦理思想。⑤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等各家提出的诸种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我们认为,把形而上学作为一般思辨哲学的代名词来使用,以及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都不甚科学。因为这些都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许多大思想家对形而上学的评价。首先,他们并没有把形而上学当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而加以指责。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早期合写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没有把形而上学看成是反辩证法的东西。马克思说:“黑格尔天才地把17世纪的形而上学同一切形而上学以及德国唯心主义结合起来并建立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包罗万象的王国。”在《哲学的贫困》中,有一章的标题就叫做“政冶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显然,他们不仅在肯定的意义上使用过“形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他承前启后,强烈地影响了中华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和精神风貌。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身后,其学说往往发生分裂和变异,人们对他的认识也很不一致。中国的孔子和德国的黑格尔就是这样。2500多年中,人们对孔子的评价有褒有贬,总的情况是,在古代褒多于贬,较长时期甚至处于“独尊”的地位;近代则贬多于褒,有时甚至被指责为“万恶之源”;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孔子?我认为在经历了长期的褒扬——肯定和近百年的贬弃——否定之后,现在是到了深入做合题文章——实行否定之否定的时候了。下面就此谈些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