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系统包含简式系统与繁式系统两个子系统。简式系统中有VN式与V1nV2式两种主要格式。VN式中的“V没有”──表示对情况是否已变的疑问与V1nV2式中的“动不动”、“动宾不动”──表示一般情况的选择问,又是其中最常用的形式,二者在表义上是对立互补局面。繁式系统中的主要格式是“是A,是B”式,其主要形式是“是A,是B”、“还是A,还是B”、“是A,还是B”,而“是A,还是B”式表义功能最为完备,最富生命力。就选择疑问句系统而言,清代汉语是近于成熟的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是清代中叶著名的长篇白话小说,其语言成就比较高.它不仅反映了所处时代语言的特点,也带有所创作地域的方言色彩;其语言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本文选取<儒林外史>中的是非疑问句和选择疑问句作为一个封闭范围,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系统地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揭示清代中期汉语疑问句系统向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线脉.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一部基本上用明代口语写作的白话文献 ,是我国近代一部重要的白话文学作品 ,从汉语史的角度研究这些材料 ,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语言特点及其在汉语发展史中的地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采取共时描写和历时描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西游记》中的选择疑问句进行考察 ,以期对汉语疑问句当时的面貌及前后的变化发展有所了解。《西游记》有选择疑问句共 1 82例 ,从其结构特征看 ,可分为两大类 ,即正反选择问和并列选择问。前者是或者将否定词放在动词性成分后 ,或者将否定词置于两个动词结构中间 ,即通过否定词与动词的搭配构…  相似文献   

4.
<正> 隋唐五代四百年间,在词学发展史上,属于由萌芽、生发到逐渐成长的阶段.词的基本格式,正是在唐五代时期开始形成的,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词作,也正是这一时期的.本文试以目前搜集唐五代词最完备的词集——《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畬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下面简作"全")为材料,考察唐五代词中所出现的"对叠"语言现象."对叠"是叠音词在对偶句中相对应而成的格式.一般说来,对叠出现在对偶句中相同的语言成分里,并且叠音词的词性也往往相同,这是所谓严式的对叠.由于词这种文学体裁比较灵活,所以对叠也不尽那么严格.在唐五代词中就有一部分的对叠,其叠音词词性并不相同,而只是位于对偶句中相同的成分里;或叠音词词性同,而所位于对隅句中的成分却相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时期的民间通俗典籍绝大多数已经亡佚,令人已无从探究其原貌.软煌文献不仅存有相当数量的民间典籍,而且这些典籍又为卷子本,保留了宋代以前书籍卷子本的原始面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虽然这些卷予绝大多数为残卷,但其中一些残卷所存序文,为我们进一步考察史料提供了很好的文献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6.
乔力 《天府新论》1999,(5):80-85
词本是一种配合乐曲歌唱、受到声律规范的新体诗,具有抒情性内容、娱乐性功能和句式长短参差不齐的形式特征,而它的兴起则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词最初在民间流行,呈现着浓厚的俗文学色彩,但逐渐引起文士们的兴趣关注,进入社会中上层,成为他们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时尚和娱乐方式。唐五代词由敦煌写本曲子词、中唐文士词、花间词、南唐词四个部分组成。或者将敦煌写本曲子、中唐文士制作视为词的初发萌生,花间词、南唐词则分别代表着词的真正成熟、文体独立与主体意识觉醒,从而开始朝诗化道路回归。它们在历史时间上虽然有所交迭重错,但…  相似文献   

7.
闽语语法的调查研究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但较局限于孤立的、静态的描写,内部的比较研究尚欠缺。本文尝试对闽语的两大次方言的疑问句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和总结这两种方言在是非、正反、选择、特指疑问句上的异同点,并强调方言语法研究期待方法上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浅谈修辞性疑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英语教程》(扬立民、徐克容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第四册第十六课Why Am Ian Angostic”一文中 ,从修辞的角度看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 :大量地使用了修辞性疑问句 (全文共有十三处之多 ) ,其中最长的一个修辞性疑问句有 119个英语单词之长 ,因此 ,正确理解修辞性疑问句是正确理解该文的前提 ,否则如果只简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些问句形式的句子 ,有时就会不知所然。修辞性疑问句 (rhetorical question)是英语中一种旨在强调的特殊问句形式 ,其特点是实际含义同字面形式正好相反。具体地说 ,肯定形式的修辞性疑问句表示否…  相似文献   

9.
10.
论述道教音乐与宫廷、民间音乐交流后纳入词乐并由此产生艳情化倾向 ,从而为唐五代词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入閤礼仪是唐五代时期国家政治、礼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君臣朝参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关于入閤礼仪的形成时间,学界尚存歧义,但其成为一种特定的礼仪形式应该形成于武周时期.此后,入閤礼仪虽然出现了朔望入閤单日入閤的变化,但除施行时间上的差异外,其本质内涵未有改变,始终是仪仗与朝臣自前殿两閤门入内殿听政的一种朝仪形式.唐僖宗乾符以后,入閤的常朝属性逐渐确立.常朝之制本御前殿,入閤而行常朝之礼并不符合传统礼制规定,于是到了昭宗时,朔望日前殿入閤之制形成.而五代沿袭唐末入閤仪制,前殿入閤这种类似于朔望大朝的特殊朝参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彰显皇权的朝廷盛礼.唐五代时期入閤仪制变迁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政治嬗变的历史本相.  相似文献   

12.
论唐五代宫廷词的发展刘尊明王兆鹏唐五代宫廷音乐文化的发达与繁荣,音乐生活的普遍与丰富,必然相应地产生对歌辞创作的需求。这种消费需求的满足,一方面靠宫廷里的乐工歌妓或专门的音乐人才来实现,一方面则靠一部分与宫廷生活较密切,同时又具有一定音乐修养的宫廷大...  相似文献   

13.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设池州,为宣歙镇的一个“支郡”,管辖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值得注意的是,池州四县,除秋浦为隋县,其余三县都是唐代新置。县级机构的增置,指示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自池州建置到南唐入宋(975),历时二世纪,池州的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下,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太湖地区经济试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湖,《禹贡》称震泽,《山海经》、《周礼》称具区。太湖地区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据记载,春秋时代吴国在太湖的东北及东边进行开发,我国的围湖造田历史,就是从此时开始。战国秦汉时期,太湖地区的开发进一步加速了。但是,太湖地区比较大规模的开发是在六朝时代,当时该地区的地主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东南的骄傲。隋朝统一中国后,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开凿了江南河,这是闻名的大运河的南段。它南起钱塘,经太湖的东部、北部、西北,自京口入长江。这样就把太湖沿岸的常、苏、湖三州和南面的杭州、睦州、西北的润州连成一片,构成以太湖为中心的经济区。同时,江南运河还把这个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敦煌寺院的牧羊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唐时代的敦煌地区,“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川无蛇虺,泽无兕虎”,是适宜畜牧的地方。羊只放牧在唐代敦煌的寺院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敦煌出土的唐五代文书记载,专司羊群放牧的寺院劳动者的名称,比较常见的是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岭南道交通路线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一个空前鼎盛的时代,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事业相当发达。史称“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且如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则“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来,昧旦永日。”随着整个国家交通事业的繁荣兴旺,地极边远的岭南道交通也相当发达。据《元和郡县志》所述岭南道各州县的“八到”情况,每一州县大都四通八达,形成了紧凑的交通路线网。如把网上的路线四至延伸,则北通长安,洛阳,南至海南岛,西接南诏,东达闽浙。另《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了七条国际路线,其中一条就是以广州为起点。本文仅就唐五代岭南道对内交通的四至情况,分别叙述于后。北路交通岭南地形背山靠海,北有五岭,南濒大海。在当时海运不很稳定的情况下,岭南道与中原及江南的联系,主要依靠北路交通线。按《元和郡  相似文献   

17.
查明昊 《晋阳学刊》2008,(3):107-111
唐五代敦煌诗僧群体文学可分为陷蕃时期的沦陷区文学、张氏归义军政权时期的光复期文学和曹氏归义军政权时期的孤岛文学三个阶段。敦煌地区陷蕃以后,由于与中原的交往被阻隔,敦煌文学被迫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张氏归义军时期,由于重新得到中原文学的补养,敦煌文学达到鼎盛;而到了曹氏归义军政权时期,敦煌与中原的联系被阻断,没有中原文化文学的滋养,敦煌文学也慢慢走向衰落。在敦煌文学的发展进程中,诗僧起到维系传统、导夫先路和创作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代词学与词史的研究实际,我们便会发现,对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的关系问题是多有忽略的。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其一可能是受表面现象的迷惑,唐五代词向以“侧艳”、“小道”而著称,在一般人的观念及心理中,似乎很难将它与严肃而又神秘的道教文化联系起来;其二则可能与早期词史的复杂性有关,由于资料及方法等多种局限,造成对有关词的发生状态及其早期发展进程的研究长期处于一种扑朔迷离状态,从而也相应地掩盖了对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三也因为长期缺少一个完整的唐五代词总集来进行总体观照,单凭零散的作品或有限的选集、别集,便很容易忽略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之关系。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北宋时期绘画与词的关系,从词人与绘画关系看,存在两种情形:一是词人未必能画,但收藏、鉴赏、品藻过绘画,二是词人能画。词人兼画家身份的鉴定,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一批画家或词人。从词与画的结合看,有以词意入画和题词于画两方面,后者即题画词。唐五代北宋题画词,范围较广,可概括为题写人物画、山水风景画、竹梅图三类。题画词的认定,对理解词意大有益处。题画词不仅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而且使词家能"换位"思考,从而为抒情写物、驰骋才情开辟出崭新的艺术境界。绘画对词的深层影响,体现在词家借鉴绘画的白描、钩勒、大斧皴、点染、着色、取景、构图等手法技艺,以刻画人物、描写景致、创设意境、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20.
唐五代时期的沙陀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陀是我国古代西域民族中的重要一支。唐宪宗元和(806~820)年间,迁居内地,五代时期,在中原地区连建三朝———后唐、后晋、后汉和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北汉。五代十国以后,再也看不到沙陀人所建立的政权。作为一个古民族,沙陀人迅速汉化。本文试就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