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书的英文名字——Earth-Bound Chinain New Era及书中的内容其实是在讲新时代的乡土中国。费先生的《乡土中国》是在探讨乡土社会的特征,如果将这些特征比喻成土壤的话,《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则是从这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芽。因为他突破了传统的乡土社会的一些  相似文献   

2.
《乡土中国》中对旧小说里诉讼程序的描述已成为诸多社会科学研究者所能背诵的篇目:"把‘犯人’拖上堂,先各打屁股若干板,然后一方面大呼冤枉。父母官用了他‘看相’式的眼光,分出那个‘獐头鼠目’,必非好人,重加呵责,逼出供状,结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多元性及差异性角度入手,就《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一书鲜明的实证性,讨论农村“信息孤岛”现象及农民信息接受环境的贫困化。由此,作者认为,所谓“农民视角”即多元性视角,而只有承认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性的绝对重要,才可能直面以差异性为主要特性的多元性,研究差异,研究多元,使“三农”研究乃至新农村建设真正回归农民主体,并由此做到务实求真。  相似文献   

4.
"示范"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机制,是政策过程、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结合体。研究表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实践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发型两大类;"示范"模式的运行效果不尽相同,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示范效应;示范内容属性、社会系统性质、传播渠道、时间和空间等因素显著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中"示范"的运行效果,应从实践模式的有效互补、增强示范经验与接受方的匹配度与兼容性、充分整合利用传播渠道增强扩散效果、把握时空维度上运行规律等方面促进"示范"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2005年10月16日,由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农村研究中心和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新乡村建设论坛”。参加本届论坛的有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教授,四川省巴中市晏阳初博士史迹展览馆研究人员,浙江师范大学党委、社科处的有关领导,台州、衢州等(地)市委农办的官员以及有关媒体的记者。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区域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以及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相关学科的师生共三百余人参加了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理论渊源.近百年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们对农村建设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思想主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百年来中国农村建设思想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并提供更加多样的、适合农民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应当突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从以往的"看客"变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塑造乡村文化认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农民自办文化等集体文化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蔡轶 《金陵瞭望》2006,(12):48-48
说他传奇.他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住在全村最差的房子里:说他不传奇.他又当了48年村官,也许是建国以来任期最长的村官。 说他精明.他把政府给他的5000多万元的奖金无偿上交村集体:说他不精明,他领导下的村民户户有别墅.家家有1—3辆汽车.每户存款少的有100万多元.多的超过1000万元。华西村.空气清新、民风纯朴、村容洁净、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9.
葛志华是一位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三农”问题并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学者。1988年,他以《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一文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到机关工作以后,他把所学的知识、所从事的职业与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潜心研究“三农”问题,先后发表了《村干部论》等一百多篇论文,出版了《从田园诗到狂想曲》等六部专著,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高等学校教材《农村社会学》多次采用他的研究成果,不少学术文献引用他的研究结论,一些学术刊物在发表他的文章时专门加了编者按,他的著作还一印再印,具有广泛的读者。他先后四次获南通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三次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0.
去岁末读到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教授主编的云南大学·中国边疆研究丛书新出版的专著《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1),作者李大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据作者自述:2004年以来撰写了近20篇有关疆域理论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为今天将自己的认识系统化和完善奠定了基础(该书,下同,第339页),于是才有了《从天下到中国:多民族国家疆域理论解构》这么一本  相似文献   

11.
《路过合庄》是一部关于辽西的乡土小说。它探讨了具有现代性指征的路对小村庄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从生活肇始,而最终投射于人的心理与观念。在表现上,这种影响不再是激烈的,而显得更加平和,它所激起的波澜在当下日常生活的维度里被淡化、消解。小说在具体的线索、结构及语言运用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质,作家也力图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学家园。  相似文献   

12.
陈残云的《香飘四季》是农业合作化长篇小说中一部具有精神独异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从“社会本质秩序的断裂”、“阶级斗争生活的移位”与“乡土意识的复苏”三个方面改写了当代文学中有关农业合作化题材长篇小说的创作模式,从而使文学的政治负重在乡土光烛的辉映下,以审美的生活的方式运作起来,显现出一种纤巧轻盈的美感效应。“改写”的动力来自于岭南文化的精神特征以及陈残云一贯坚守的审美品格。对《香飘四季》的“打捞”,让我们以“个案”的名义,在政治涛声之外,聆听到一种长久影响人类精神心理的地缘文化声浪,从而来深度体味当代文学流变的复杂与沉重。  相似文献   

13.
战国中期诸子心性论的产生有一个理论前提,即用"精气"来说明"道"。《管子》四篇将老子"道"与"德"之间的关系由宇宙生成的客观化描述指向了心性化,实现了这个理论转变。《管子》四篇的心性论深深扎根于气化的连续性之中,"心"与"精"、"气"、"神",乃至于"道"是性质相同的。人通过心性的修养可以贯通于道,于是个体的限制得到突破,人与天地万物即可成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对“中苏论战”的探讨,长期以来是个敏感的话题。《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一书是探讨中苏论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得力之作,探讨“中苏论战”的缘起和实质,研究“中苏论战”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影响,指明“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具有鲜明时代性和显著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湘潭工学院学报》2006,9(1):F0002-F0002
“毛泽东研究”是本刊依据其地域优势和人文特色而重点打造的特色栏目,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推出,栏目设置的指导思想是:把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围绕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6.
1966年,雅克·德里达在美国发表演讲《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与游戏》,标志着结构主义开始进入了解构的时代.本文通过对德里达这篇文章的解读,梳理德里达与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观点、方法以及目的上的联系和差异,进一步证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是对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延伸,并再现了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有着根本的政治经济战略意义。应当认真定位粮食市场的"决定性地位",推进全面依法治粮,通过"从监管到治理"的市场转型实行监管理念革新,通过"全过程"监管促进监管流程再造。必须制定《粮食法》,从基本法律层面规范粮食市场监管问题,通过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行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把粮食市场监管规范于《粮食法》的法治框架中,真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以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作为分析的理论依据,可以看到《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传播者的阶级成分和政治地位的差异很大,传播目的也大相径庭;二是传播内容各有侧重,传播信息有对有错;三是传播渠道单一,广度有限;四是传播对象各有定位,针对性强;五是总体传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刘宪法 《21世纪》2014,(2):41-42
我是通过阅读了黄宗智的《中国的隐形农业革命》知道此书的,但黄只在该书中,提及这本书是一篇博士论文。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热议争论的焦点之一。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博士的专著(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修订版,2012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面对争议,该著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大势入手,冷静思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基于百国观察思考的视角切入,视野宽广。该著把中国放在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