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王艮在阳明后学中另启泰州学脉之后,泰州之学在江苏、江西广为流播,甚至在学术上出现了两地双蜂并峙的格局.泰州学派中的江西诸子继承了泰州之学面向平民大众的学术取向,他们不仅在良知论、心性论、工夫论及儒学伦理世俗化等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在改良社会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展现出古代知识分子浓厚的社会参与意识,造就了江西"泰州之学"鲜明的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2.
泰州学派的平民性特点与其创始人王艮的生命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明代中晚期的制度变迁中,王艮以经商突破赋税货币化,以儒学改造生活世界,均是社会下层民众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变动的重要表现。泰州学派是王艮以平民社会为思考基点,在学习儒学、应用儒学的过程中逐步创立的。在其思想发展的过程中,王艮受到心学群体的重要影响,但是起关键作用的则是在其家乡参加讲会的平民大众,王艮在与他们讨论各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中发展出泰州学派的乡村建设品格。  相似文献   

3.
何心隐是我国十六世纪的“异端”思想家,属泰州学派。他的“异端”思想和反官僚大地主的斗争,为封建统治者所不容,惨遭杀害。对于何心隐的思想,还待于深入的开展研究。本文想就何心隐的“叛逆”性格和社会政治思想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陈寒鸣明代中后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加以王阳明心学思潮的激荡,儒学呈露出由庙堂重返民间,由经院之学而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以至产生了同官方儒学、经典儒学迥然有别的平民儒学。其突出标志就是王艮...  相似文献   

5.
王艮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儒家学者,他年轻时家境贫困,曾参加各种生产劳动,后又从事经商活动并日渐富裕。王艮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经历对他的思想形成、创立学派有很大的影响,故而王艮及其泰州学派被人称之为平民儒学,他所提出的“百姓日用即道”、“淮南格物”的思...  相似文献   

6.
玄学思想何以能在魏晋兴起?以前人们一般倾向于从土族政治、经济势力的发展、汉晋之际士人群体的自觉以及政治背景之隐微诸方面去解释。其中尤以政治背景,即所谓“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最受史学家的注意。这些论断大体而言都是有坚强根据的。但双晋之际玄学的兴起不是单纯从外经方面所能完全解释清楚的。本文但求立巴,不欲破人,只想从汉晋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之角度在上述的解释之外增加一个理解的层面。玄学思想的特色是以易老庄的三百之学代替了汉代的儒学。然而,严格而言,玄学所代替的是特殊的儒学即汉代经学而非儒学本…  相似文献   

7.
世情小说与晚明文艺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思潮之源起明朝中叶以后 ,中国已步入封建社会末期。一方面 ,维系千年的封建体制已经日趋没落 ,摇摇欲坠 ;另一方面 ,在江南一带 ,自发地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它的范围只局限在江南工商业城镇 ,但它的影响却持久而深广。新的生产关系带来了意识形态的变革 ,它首先在哲学领域向传统理学发难了。首先是泰州学派的异端思想。以王艮、何心隐、李贽为代表的王学激进派 ,从王守仁的“心学”对道的抽象阐释中 ,逐渐发现其现实内容 ,进而揭示了现实存在的不合理 ,得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反道学结论。从王艮的“百姓日用…  相似文献   

8.
北宋新儒学从本质上说是"义理之学",而北宋"义理之学"的发展一开始就表现出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取向,那就是经世论取向的义理之学和心性、性理取向的义理之学.在北宋时期,经世论取向的义理之学是占主流的.后来,由于政治改革的挫折、儒学经世论方面的学术资源的相对不足、排斥佛道思想的需要等方面的原因,注重心性的义理之学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自仲尼反鲁,删定六艺,然后学有所宗,儒术以之振矣”(《册府元龟·学校·教授》)。儒学──这个由孔子将周时遗留的礼、乐加以改造而形成的一家之言(包括孟子、朱熹等儒学大师对儒学的继承和阐发),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个思想文化体系对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道德、教育诸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什么一门儒学会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如此重视并流传得如此久远而又如此深入人心?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和与之相配套的科举取土制度起了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对此略作论述。一、兴…  相似文献   

10.
王艮作为明代中后期泰州学派的创始人,是思想史家在论及泰州学派时不能回避的人物.在前人对心斋的思想和学术活动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利用现有的安丰王氏宗族材料[1],从明中后期社会和政治的变动、王艮家庭的兴衰[2]、以及王艮后人的思想和实践等角度出发,考察分析王艮及其后人的宗族建设.建设安丰王氏宗族,是王艮及其子孙士绅化努力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他们实现地方教化的方式之一.通过对王艮家族经营的个案研究可进一步厘清明代中期以后宗族、士绅与地方教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宗族发展所受到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自原始儒学和两汉经学以后.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都在不同程序上倡导“内圣开出外王”,认为内圣是外王的本体,外王是内圣的发用.外王是由内圣曲通开出。按此理解,内圣与外王的关系便是一种因果上的体用关系。这实际上是取消了或者说化解了外王儒学,使外王儒学只有其名而无其实.使儒学长期郁范于个体生命的狭窄领域,而不能作用于政治领域,从而把儒学从一门创世之学变成为随世之学。这大大缩小了儒学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儒学烙上了“终日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的历史讥评。要建设中国的现代政治文化,原始儒学中的外王之学是一笔独立的思想资源,而要借鉴这笔资源,需要我们就原始儒学的许多方面作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内圣与外王是原始儒学中各具独立性的两大组成部分。鉴于在儒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外王之学的漠视和化解,文章具体考察了孔子为王的历史真相和王学义理.并认为当政治失序之时,孔子关注的重点是在外王而不是在内圣。他对新型君子的设计,同样强调必须具备政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学术简讯     
今年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平民教育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逝世450周年。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江苏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江苏省哲学学会和盐城市,东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于11月28日在王艮的家乡—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召开了王艮和泰州学派学术讨论会和纪念会。在讨论会上对王艮和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肯定了它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王艮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布衣学者,他虽然没有大部  相似文献   

13.
荀子思想与“黄老”之学──兼论早期儒学的更新与发展余明光现存的《荀子》一书,共三十二篇,对先秦诸子都作了批判,因而也都有吸收,可谓诸子之学,无所不包。学术界普遍认为荀子是战国末年最后的一位儒学大师,同时也普遍地承认苟子的儒学不同于孔、孟。儒学这种变异...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的心学与其政治思想之间的关联,首先体现在其“道德—事功”一体的儒学观,就思想史脉络而言,则体现出作为近世新儒学两大支柱的心性、事功之学的交汇转化。其次,在王霸之辨的问题上,黄宗羲既远资孟、荀之思想资源,亦汲取近世朱子、陈亮王霸义利之辩之精义,进而将王霸义利问题引申到政道公私的层面。最后,心学的政治意义亦集中体现在“天人之道”的维度。一方面,超越的心灵之维乃为政制革新、法度损益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持;另一方面,黄宗羲认定天意必由民意而见,反对宿命论与灾异说,主张士君子通过自身的实践与修为来积极承当天运,从而展现出一种持循天理、勇于担当的经世精神和更加积极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上,明代中叶以后至鸦片战争以前,特别是明末清初,曾经出现过一个引人注目的繁荣、发展的时期,出现过罗钦顺、王廷相、王艮、何心隐、吕坤、朱之瑜、陈确、黄宗羲、方以智、顾炎武、熊伯龙、王夫之、费密、唐甄、颜元、李塨、戴震、龚自珍、魏源等一大批具有批判精神与进步思想的思想家,形成了一股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李贽、傅山这样的异端思想;在文学领域中,又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晚期市民文学思潮在发生着强烈的影  相似文献   

16.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亦有自身的学术演变脉络。其中,在认同"学而至圣"这一价值理念的前提下,有关为学路向与归宿的构建则呈现出由"志伊学颜"到"志孔学孔"的话语转向。阳明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王艮借助对孔子人格的诠释与推崇,以志孔、学孔的主张,通过对"位"的有意忽略,化解了宋明传统中"志伊学颜"命题的困境;进而通过民间社会的重建,拓宽了为学实践之领域,建构起以立足民间社会而倡导修身讲学为内容的为学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朱承 《人文杂志》2008,(2):23-27
王艮作为一个平民儒者,秉承着儒家学者一贯的政治情结,在其哲学思想里对于政治问题予以了热烈的关注.王艮的政治关怀,从思想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期盼实现"万物一体"的合理政治秩序能够继上古三代社会之后再次重现;强调"安身"、"保身"是家国天下等政治事务的根本,将治世的问题化约为治身的问题;倡导"大成师道"学说,认为儒者应该用"圣人之教"来教化君主和万民,通过教化社会、参与政治来实现儒者的救世使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思想中的平等观念与欧洲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平等观念进行了一番粗疏的比较,以证明从平等观这一角度审视,王艮的思想已然具备启蒙性质.  相似文献   

19.
吴天明 《东岳论丛》2023,(1):129-142+192
春秋末期的中国仍然人神杂糅,故各级贵族均集政治领袖、宗教教主于一身,国家治理实行政教合一;战国初期的中国即已人神两分,神权政治时代结束,世俗政治时代开始,故贵族只是政治领袖,不再是宗教教主,国家治理实行世俗政治。春秋末期的古“儒”仍然是政教合一的教士和乡绅,战国初期的“儒家”只是国家治理之学及其衍生学科的世俗学派和学者,孔子既是春秋末期的古“儒”,又是战国初期的“儒家”。春秋末期的“儒书”仍指人神杂糅的六艺和孔子师徒语录,战国初期的“儒书”已仅指孔子师徒的世俗政治语录,孔子师徒语录既是春秋末期人神杂糅的“儒书”之一,又是战国初期世俗政治的“儒书”。总之春秋战国之交短短八十二年时间,中国的国家治理方式、治理学者、治理文献均急遽世俗化,可见:一,这一时间节点就是中国结束神权政治时代,进入世俗政治时代的关键历史节点;二,孔子和孔学的世俗化就是中国结束神权政治,实行世俗政治的重要标志;三,战国至今国家的世俗化,“儒学”和“儒书”的世俗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20.
儒学现代发展落定在经学形态的两个理由,一是儒家经典的政治权威性,二是经学曾经发挥的政治整合作用。这两个理由既有事实依据,也有内在限制:它符合经学的历史真实,但它与儒学的现实处境相左。子学更有利于儒家的现代发展。从儒学的创制与传承上看,正是相与诘难的诸子学,给予原始儒学以巨大的思想活力;从儒学渐趋衰颓的史实看,正是儒学耽于权力的利用,明显丧失了思想活力与理论创造力。处于多元的现代社会,儒学必须与权力相疏离,与经学偏好保持距离,坚持子学进路,激发思想创造。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思想市场中占据前沿位置,具备融汇各家理念的超级思想能力,并且为中国的现代转轨提供精神动力,引导现代中国人的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