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在它的表现形态和它的社会使命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尖锐的、无法回避的矛盾:一方面,文学作为人们的一种审美活动的方式,它要求以具体感性的形式表述社会生活内容,形象性是它的基本特征,舍此 即不成其为艺术;另一方面,文学作为生活的教科书,又必须反映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论模糊词语的表义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文章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表述与被表述的关系。用语言进行写作是文章反映、表述写作客体的一种独特方式。凭借这种独特方式,文章才得以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描绘纷繁的客观事物,表现复杂的思想感情。于是文章可以用来写人、状物,可以用来抒情、...  相似文献   

3.
文学要民族化,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的美学命题。所谓民族化,主要是指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和应达到的标准与归宿。近年来,这个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义学民族化的实质是什么?也就是说,它的内在规定性是什么?这在民族文学的创作实践中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文学民族化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这就是真实、深刻地反映民族的社会生活。这是由民族文学的基本属性和产生条件所决定的。文学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  相似文献   

4.
社会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主要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文学又以其独特方式反作用于社会.因此,要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入手评价文学."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在阶级时立中运动的."作为社会生活反映的文学必然具有阶级性."阶级分析"、"人民性"分别是社会批评的方法和标准.大体来说,建国后国人运用社会批评研究古典文学的历史可分为发展、高潮、变异、重估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绪论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是通过作家头脑对社会生活的能动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家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就是人的意识。就存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大领域来讲,文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它是人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  相似文献   

6.
晚清: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现代性是文学所具有的属于现代的属性,而就中国文学而言,这应是指与文学古典性不同的新属性,如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传输工具、运用现代汉语符号系统、表述中国人在全球性格局中的生存体验、创造新的艺术形象、面对市民消费群体等。把晚清与文学现代性联系起来,是想由此入手探测中国文学继其古典性衰败后新的现代性形态的发生过程。如果把古典性文学视为中国文学的旧传统,那么,现代性文学则应是它的一种新传统犤1犦,而晚清则直接关系到这一新传统的发生。晚清是带有一定伸缩性的概念,我个人用它大致表述鸦片战争起至辛亥革命这…  相似文献   

7.
社会为文学艺术家提供创作素材,文学艺术家为社会塑造典范。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给生活以积极影响。 文学艺术是客观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和客观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却历来众说纷纭。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命题,几十年来已经成了左右我国社会主义文坛的定论。然而,前几年,又有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所谓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究竟什么是真实性?长期以来,众说纷坛。近年来就有人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我要写真实。我的责任是把看到的如实记下来,至于它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那与我无关。”我们可以断言,“看到什么写什么”的所谓创作,其作品,充其量也只能是生活现象大杂烩的展览。文学艺术家追求真实,因为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提法,所以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真实?我们的文学艺术家需要什么样的真实? 我们认为,所谓真实,有社会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前者是指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人与事物,后者则指文艺通过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所达到的正确程度。艺术的真  相似文献   

9.
文学到底是什么?传统的文学理论认为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是从一般认识论考察作家对生活的能动反映得出的必然结论。然而,生生不息的文学现象却又越来越向我们证明,在作家与生活之间的主客体互动关系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虽然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生活的映象,但其中的优秀之作大多并不以反映生活为其终极目的,反映生活只是为了表现“主观的合目的性”,只是为了“寻求全人类有关问题的答案”;在感性形式中探求如何实现对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的积极肯定,才是作  相似文献   

10.
刘蕙孙教授的《中国文化史稿》共473000字,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这一部新型的《中国文化史稿》,填补了新中国文化史研究在专著领域内的空白。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则指某种思想意识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文化史稿》把中国文化按如下五条线索加以叙述:一是科学技术;二是政治制度;三是社会生活;四是学术思想;五是文学、史学和艺术。均是以某一时代或朝代的重点为中心,上溯渊源,适当下联。以见发展。如书法艺术,就以王羲之为中心,写在魏晋南北朝一节中,上溯隶、篆、金、甲文字,下联六朝碑版,这就把我国书法  相似文献   

11.
<正> 列宁在一九○八年发表的评论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中,提出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这个著名论点,同时指出:“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末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列宁论文学与艺术》第一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81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原则。列宁在一系列评论作家作品的文章中,在哲学著作中,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原则作了充分的论述。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列宁关于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于文坛的"后新时期文学"是一种不同于"新时期文学"乃至整个经典文学的全新文学-文化事件。这一事件的出现,既标志着中国文学在"后新时期"的各种文艺思潮和复杂社会语境中的巨量发展,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历史进程和民众生存生活的深刻变迁,并与一种全球性的新型世界观和一种新的社会重构认同及价值迁延相关联,是这诸多社会文化症候在文学领域的操演。基于这一认识,"后新时期文学"的价值就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反映和体现着文艺家的哲学、美学思想。茅盾从事文学活动六十年,他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联系文艺发展史及自己的创作实践,对文艺与生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多方面的建树。早在一九二○年,他就提出了“应该晓得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的哲理?……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的唯物的辩证的文艺思想,指出这便是“现在文学家的责任”。也正是在这种正确的文艺史观的引导下,茅盾的作品才放射着时代的光辉,呈现出里程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阶级社会的作家,哪怕是不掌握阶级社会规律的古代作家,都不免要将当时社会诸阶级的生活状貌、风习,以及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反映到他的作品中去。有些杰出的古代作家还能凭对生活的感受,捕捉到合于科学法则的阶级关系的内容,尽管他们在认识中并无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概念。因此,在评价艺术作品的社会内容时,绝不可忽略形象中所蕴含的这一方面;更由于作品的社会内容是艺术地表述出来的,因此,探寻作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作家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体现文学发展内在规律的重要方面,是文学科研基本的、永恒的命题。江泽民同志在第六次文代会上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最深刻根源,在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社会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与土壤,脱离社会生活就无从谈起文学创作。所以,深入社会生活,熟悉社会生活,这是作家进行创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无论在美学思想领域,还是在艺术(本文所用艺术一词,指广义的,包括文学和艺术在内的艺术范畴)创作领域,我们的艺术本质论,基本上是一种艺术反映论。但这种艺术反映论是否就能真实地揭示艺术的本质,似乎仍是个很值得研究与讨论的问题。深入进行这一研究与讨论,对于我们新形势下的美学理论的建树与艺术创作的发展,无疑都将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意义。按照这种艺术反映论,艺术的本质就是反映社会生活;亦即反映生活的真实,或日反映生活的本质。在这一点上,艺术与哲学等社会科学门类,并无二致。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鲁迅说:“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这正如芝麻油原从芝麻打出,取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一样”。文学追踪着生活的脚步。生活的变革一定会引起文学的变革,而文学的变革,又必将推动生活的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化建设的任务成  相似文献   

18.
出现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成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现实主义文学,既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反拨,又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一次扬弃;而就文学艺术与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的关系来说,它则是当时整个欧洲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反映,是时代精神向文学艺术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与当时哲学思潮的影响也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学共同点初探杨德贵一般说来,哲学思想对社会生活有指导作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哲学思想的演变,也会引起人们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引起文学的表现形式、文学思想的变化。哲学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与文学...  相似文献   

20.
王凤才 《学术月刊》2023,(10):15-24
社会合理化问题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哈贝马斯视域中,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行为合理性问题就是社会合理化问题。如果说,合理性问题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逻辑起点;那么,社会合理化问题就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指向。“社会合理化问题”不仅经历了从历史哲学构想到社会学模型的转变,而且还存在着从文化合理化向社会合理化的过渡。“文化合理化”包括科学和技术的合理化、文学和艺术的合理化,以及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合理化;“社会合理化”包括经济合理化、行政管理合理化、法律合理化。这就意味着,社会合理化不仅指目的合理性行为在社会生活领域里的扩展,而且指交往合理性行为在生活世界中的扩展。要想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解决现代工业文明危机,就必须重新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重新协调系统合理化与生活世界合理化的关系,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合理化。遗憾的是,当下走出现代化之困境依然在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