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正义思想由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制度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认为当这个体系中的规范能使各种利益要求达到恰当的平衡时,制度就是正义的."无知之幕"或""原初状态"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尽管罗尔斯没有明确描绘他的理想社会,但他的制度正义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创新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和沃尔泽的正义理论在研究方法方面具有诸多"家族相似性",主要体现为:正义理论的方法背景均为存在着各种对立和分歧的现代多元社会;面对社会多元化的现实,正义理论方法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罗尔斯的反思平衡法与沃尔泽的阐释方法在背景理论、具体应用和方法开放性方面也具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自然法学派对西方法治论传统及"良法之治"理念具有承启意义。晚近新自然法学褪去了道德形而上学的色彩,其法治论也渐次转向对法治形式价值的关注。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法治"以正义原则为旨归,趋于描述一种确保正义价值的形式化制度体系与法治秩序;在富勒的法律道德性理论中,"法治"作为不断趋向道德目标的治理事业,体现为一种内在具有合理形式、蕴涵"程序自然法"的秩序框架。晚近新自然法学注重认知与方法的平衡,现实地考量法治的形式价值,进而转向对规范之内在属性及秩序之稳定形式的审思,这对强调程序正义的中国法治秩序构建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重叠共识"理念作为解读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切入点.在西方社会"理性多元论"的背景下,正义论伦理只是诸种合理性伦理价值的一元,无法获得罗尔斯所期望的社会成员的一致认肯.政治自由主义正视"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借助"重叠共识"理念在各种完备性学说与正义现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样,政治自由主义就有可能完成正义论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现代多元社会的正义稳定铺平道路."重叠共识"的理论运思无疑对利益日趋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两部著作中就正义的内涵、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制度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认为当这个体系中的规范能使各种利益要求达到恰当的平衡时,制度就是正义的。制度的正义理论既表现为一个规范体系,也表现为一个理论体系。罗尔斯的制度正义理论对于我国进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取向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时代转型与变迁的实践和现实,当前的哲学研究似乎逐渐失去了"介入现实"的冲动和力量。为了摆脱哲学在回应现实中的失语,哲学家一是要在"介入现实"中,努力促成哲学视域与哲学叙事话语方式的创造性转换,二是要正视在权力、资本、正义的现代性角逐中正义被逐渐边缘化的现实,发挥哲学的"隐性批判"精神,以守望边缘正义的批判性立场在新的现代性价值观体系构建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郑泽绵 《文史哲》2022,(2):18-30+165
王阳明的“良知见在”不同于阳明后学的“良知现成”,宜从时间意识的维度并在儒释道互动的大背景下加以探讨。良知不是超越时间的本体,而是有时间性的。良知典型地表现为道德意识对凡俗的私意计度的时间意识的斩断;“良知见在”不是理论陈述,而是实践的指点,也即让学生专注于当下的、非功利的道德实践,放下对过去与未来的执着与算计。“见在”在阳明用语中大多数应当理解为“尚存”,“良知见在”即“良知尚存”,虽不完满,但蕴含着缺而待圆的动势。此语警策人们:当下一念良知醒觉就该行动,沉浸在非功利的时间体验中从事道德实践。阳明论“良知见在”时还说“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可见它与意念管理有关,钱德洪、邹守益、孙应奎与王畿等阳明后学都点出了这种关联。在时间体验上,道家与佛教对儒家构成了挑战:庄子有“无古无今”、郭象有“忘先后之所接”、禅宗有“前后际断”和“无念”。阳明点出“良知见在”,化用了禅宗的斩截的时间体验工夫,以工夫论之“断”求本体论之“续”,才使儒家从佛道的威胁中突围,而觅得新的工夫进路。  相似文献   

8.
孙晓艳 《理论界》2010,(2):93-94
"知行合一"具有贯通阳明心学整个体系的地位和意义,以此命题所遭遇的难题入手方能洞悉阳明心学根本困境。"知行合一"难题根源在于阳明浑然合一的心学体系一味强调同一,而缺乏对知与行对立面之间差异性的分析,因而不能解释现实中知行分离的情况。这正是阳明心学的根本困境,贯穿其理论始终。在作为其理论前提的"心即理"这一阳明早期提出的命题中便开始孕育,更是对作为其统帅和根本依据的"致良知"思想本身之困境的暴露:漠视知与行、求知对象(客观知识)与求知行为、道德之理与万事万物之理、道德法则的社会与个体维度、知识形成的先天与后天因素等诸多对立面的差异性,在不加以分析澄清各种关系的前提下,通通归置于"良知"旗下,以自我心灵作为判断是非道德的唯一标准,这并非真正的浑然合一,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是一种混淆。最终结果是导致知与行在现实中的终极断裂,良知之"致"亦无所依托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平等作为当代各种政治伦理更深层的价值基础,一直是我们理解与把握各派论争的一个主要框架.罗尔斯的平等观完整地开展于他所设计的两个正义原则中.在他看来,一个正义的社会制度理应表达对个人无法选择和决定的自然偶得与社会偶得所造成的不平等的关注,并以领域划分和优先规则来缓和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冲突.然而,以两个正义原则所规范的社会基本结构在表达对弱势群体关怀面向的同时,却终因缺乏对社会制度客观基础的探寻,而致使自身无力承载实质平等的真实意蕴.与之相反,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人"与历史的实践出发,突破资本主义制度和政治解放的狭隘视域,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中寻找影响实质平等内涵表达的根本原因,将社会制度正义与否的判定标准奠定在物质实践以及历史发展视阈的双重根基上,从而展示了一个真正正义和谐的社会是自由与平等内在一致的社会,是每个人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社会.对平等的不同思考角度与论证途径做一明晰考察与反思,意在关照当下现实.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哲学家、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是国外研究正义理论的著名学者.他的抗鼎之作<正义论>自从1971年出版以来,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被誉为"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作为伦理学巨著的<正义论>,罗尔斯对分配的正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构想和理论探讨.本文希望能从他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中得出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分配问题"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以物质利益关系为尺度,社会形态的更替可分为同质性社会、异质性社会和差异性社会.历史基础和制度体系说明了我国处在"差异性社会"阶段,市场化、现代化、全球化三大潮流进一步强化了差异性社会的现实.差异性社会是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有差异才有和谐,在(社会主义)差异性社会的基础上,"和谐"才是一个可能和必然性的目标.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差异性社会)决定了和谐社会追求的公平正义应是"差异的正义".在实践"差异的正义"的过程中,制度公正是首要的,制度设计要以"最不利者"为基准;要坚持"基本公平"与"比例公平"的统一;要警惕新平均主义的抬头,反对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三种程序正义观念,即"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他一再重申,他的正义原则的确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事实上,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是一种程序正义,但不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而是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这种论证基于两个理由:第一,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包含了一种先在的承诺,即对自由和平等的承诺;第二,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带有实质性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相对于现实社会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3.
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了"招标破案"制度,其初衷是追求侦破工作效益最大化.但这项制度在产生之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和逻辑思考,某些方面违反了侦查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也降低了侦查程序正义在现实中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4.
"无知之幕"与"反思的平衡"对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辩护 罗尔斯提出"无知之幕",以修正功利主义对"钝于禀赋"的忽视;而他再提出"反思的平衡",不但是为了回应直觉主义的混乱,也意欲为自己的公平理论可能招致的驳难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5.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最具标志性的观念.罗尔斯甚至认为,其整个正义观可以被视为一种应用于所有基本善的差别原则.但差别原则并没能获得广泛认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原则在论证和解释中存在不连贯之处,它们构成了罗尔斯差别原则的内在困境.具体地说,差别原则基于基本善是社会责任的判断,与个人责任伦理原则有冲突;差别原则是基于需要的分配原则,它与罗尔斯的第一正义原则--基于权利的分配原则有冲突;差别原则在对"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的解释上,存在着博弈论解释和客观公正解释两种并不完全一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邹莹 《理论界》2020,(2):30-36
作为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以千古不易之"心"取代了宋儒的"天理",从而建构了其心学道统。在此背景下,王阳明的经典诠释以"忘鱼而钓,寄兴于曲蘖"为总体原则,其基本内涵则是对传统的读书求道观念的反叛,而要求以经典为吾心之印证。为了使得经典可以与吾心相接,阳明以"良知"为心之本体,从而使得释经者与经典在心之"良知"的本体层面达到彻底的"视域融合"。由此阳明得以将"致良知"作为理解与解释经典的"权衡",进而将明代的"二十四民"全部纳入经典诠释的对话对象之中,最终开启了明末以情抗礼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是社会正义.在罗尔斯社会正义思想的每一发展环节中,不论是在正义原则择出的契约论方法上,抑或在正义原则的基本内容上,还是在正义原则对社会各阶层的运用上,理性妥协的思维方式都始终贯穿其中.理性妥协是社会和谐的题中之义.罗尔斯的理性妥协思维方式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是以自己的"一般正义观"作为形而上基础的."一般正义观"预设着对自由的"根本的偏爱",对社会善分配的"链"式效应,个人利益的"不可通约性",或者说是个人利益的不可置换性."一般正义观"也是通过"反思的平衡"技艺叙述的,展现了一种淡然的形而上学,并不强烈的普遍性诉求,以及"实托邦"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包大为 《理论界》2013,(2):129-133
罗尔斯在为当代民主政治寻求伦理基础的过程中,经过对人类理性与追求善的能力进行几何学式的理论建构,为正义原则建立了普遍的、公共的现实基础。他的政治哲学是一种主题为"作为公平的正义"的政治自由主义,在此理论语境中,良心自由和信仰自由在背景制度中必然地被视作公民的平等权利。因而在政治自由主义视域下,宗教宽容不仅是出于对社会稳定与公民友爱的现实需求,更是出于对作为平等的公民权利的良心自由之维护,同时也是对一个公平正义的公共政治文化的伸张。  相似文献   

20.
女性分配正义问题是女性生存论域中的重要问题,是女性获得平等的社会权和政治权的基础,无论就历史还是现实而言,它都是人类文化史和制度史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马克思、罗尔斯、诺奇克、当代女性主义、阿玛蒂亚·森等为该问题提供了各自的理论思考和基本视点,以此为基础,我们对建国以来中国女性分配正义的制度基础和实践变迁进行了初步探索,论证了女性分配正义在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基础问题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