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这种和谐的状态是需要法治秩序来加以保障和协调的。法治秩序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发挥着有效协调利益冲突、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公平正义等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探讨。从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和推进、实现和谐社会的路径入手,阐述了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在制约国家权力、维护经济秩序、调整人际关系、保障人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的基本功能,强调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贯彻法治原则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实 《阴山学刊》2005,18(4):125-12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稳定的社会、人本的社会、利益协调的社会,更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和运转需要法治机制支撑。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通过立法、守法和司法等重要环节,加强法治建设,彰显法治精神,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和谐社会之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党根据新形势下的具体国情,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及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我党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实现必须有一个法律制度作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则需要一个最佳的法治理念,换言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前置.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应通过民主方式,将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为人民权利的行使、人民意志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通过积极发挥法的规范作用,促进依法办事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通过发挥法的社会作用,提高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和谐社会建设对社会主义法的形成和实现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的有力保障,我们必须注重发挥法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实行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6.
白琳  白瑛 《兰州学刊》2007,3(6):62-64
利益协调是实现初级阶段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初级阶段利益需要协调具有理论与现实依据,利益可以协调也具备了条件,利益协调过程中可能并且已经存在的限制因素,实现利益协调需要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与具体社会运行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行政法治建设,加强各级政府的行政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各级政府的行政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就业平等权是妇女劳动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前提条件.维护妇女权益,尤其是妇女的平等就业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法治背景下的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和兼容性.在我国,尽管法治建设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并为和谐社会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法治建设仍需要通过合理协调国家、社会团体、私人等各种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对目前仍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不均衡现象作出必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贺敏 《社会科学家》2006,3(3):84-87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升华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是关键,德治是基础。只有法治与德治协调配合,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和谐社会之国家治理,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推动和深化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德法并举治国模式的选择对小康社会的治理来说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德法并举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是加强我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为此 ,要加强对法治与德治自身及二者并举这一重大现实与历史课题的研究 ,为建立、发展、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谐”与“法治”密不可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要构建一个法治社会,而构建法治社会之前提则又在于培育法治精神,因为没有法治精神的法治社会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法制社会,根本没有和谐可言。  相似文献   

14.
从分析和谐社会特定的法理内涵入手,可以看出,在现代和谐社会中,法治既是其首要内容,也是其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法治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5.
赵光 《云梦学刊》2011,32(6):72-73
法治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以法治作为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有其必然性。为适应社会管理实践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领域立法,严格依法行政,践行司法为民,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成熟、普及率日益提高的当前阶段,电子政务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能够承担起实现"以人为本"理念、推进依法治国、疏导社会矛盾以及维护自然环境等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我们党坚持依法执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形成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社会机制,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从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没有健全的法制,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就不可能建立;而没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法制建设也会缺乏必要的道德基础。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保障,也离不开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支撑。面对带有法治经济和道德经济双重属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用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实现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边双燕 《河北学刊》2007,27(5):70-72
"责任政府"是指依法行政和依法承担责任的政府。建设"责任政府",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培育政府及其公务员树立"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理念;健全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强化行政监督。在当代中国,建设"责任政府"是建设法治政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因法治而文明,时代因法治而进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道路选择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从历史经验、现实需要、未来要求、国际进程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