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凤贤、丁国顺合作撰著的《浙东学派研究》,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继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著名史学家何炳松先生《浙东学派溯源》之后,又一部全面而系统探讨浙东学术文化历史的力作。因此,自该书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张岱年先生赞誉说:“《浙东学派研究》内容精详,系开拓性的著作,是哲学史研究的新成就,可佩可佩!”冯契先生在给作者之一的王凤贤同志的信中,也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您经过多年研究,完成《浙东学派研究》一书,用新观点对浙东学派作如此系统的探讨,是前人没  相似文献   

2.
《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刊发了署名李丛昕的文章《杜甫终葬巩县说》,以“杜甫终葬巩县为是而偃师为非”,否定《河东学刊》1999年第1期刊登的霍松林先生《杜甫与偃师》一文中“再次肯定了杜甫终葬偃师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研究会编辑的《现代历史学的成果与课题》概括了1 980~2 0 0 0年的研究动向,其中的第一卷名为《历史学方法论的转换》。任何人从中都看得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研究,尤其是日本现代史研究处在转换时期。用安丸良夫的话说,从2 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战后历史学”到“现代历史学”的“决定性的转换”,使得国民国家论时期以后的近代史研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这2 0年的转换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其中包括前文提到的《历史学方法论的转换》、《展望日本历史》丛书(东京堂出版,2 4卷)、《战后历史学再考———超越“国民史”》…  相似文献   

4.
刘士林 《浙江学刊》2002,(5):121-127
在 2 0世纪中国现代学人之中 ,马一浮先生其学其诗是融通得最好的。如果说 ,其哲学表征是在破除了儒道释乃至理学、六艺之学的门户之见基础上所产生的“道通为一” ,那么也可以说 ,它的诗学表征即为一种超越了“思”与“诗”、“物”与“我”、“偶然”与“必然”等一系列二元对立之后而呈现出的“理事无碍 ,正音正义”之审美精神。从诗学源流上讲 ,马氏之诗在“理趣”和“意境”上远接于宋代的理学家诗人邵雍 ,但由于其学也深、其感也广以及“其情也深” ,而这三方面则无疑是马氏其学、其诗可以超越前贤的根本原因。由于从现代学术进程中获得了更加深厚的精神定力 ,因而使马氏之诗真正具有了一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通儒之境界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高度评价了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他号召大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和探讨当代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问题”。“社会理论”,从学科上说,主要是社会学。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定”,批评了“社会生活的混乱”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同时,他还具体地阐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学的历史任务是要研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管子》说:“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普天之下,任何国家都是在稳定时期繁荣昌盛起来的。“国泰”方有“民安”“安居”方能“乐业”。有时有些动荡,从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2 0世纪90年代,我们在美国社会学界观察到的情况就是我所说的“中国现象”:( 1 )最优秀的社会学刊物不再质疑“为什么要研究中国”,而是开始刊登中国学研究的文章。90年代,在《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杂志》和《社会力量》上发表了大约40篇有关中国的文章,超过了1 989年以前这三个领军刊物上发表的中国学研究文章的总和;( 2 )美国所有的博士生计划都努力招收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优秀研究生;( 3)在美国排名前30名的社会学系里,几乎每个系都有一些教员在积极研究中国社会。而在1 980年,这些系里只有三名“中国专家”:哈…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爱 国诗人。一九三五年,朱自清在《中国.新 文学大系·诗集》序言中说闻一多“是个 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抗日战争时期,朱自清在他的 《新诗杂活》中曾指出,闻一多“在抗战 之前,他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一九四六年,闻一多壮烈牺牲之后,朱自清在痛悼老友时,再一次强调 《红烛》和《死水》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新诗人”①。象朱自清先生那样稳健、持重的学者,用历史的验证,先后几次以“爱国诗人”的高度赞誉,评价闻一多在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8.
王战华 《社会》2003,(3):14-16
2000年7月中旬,上海的一则最新消息说,为消除城乡“数字鸿沟”,该市已经绘就了郊区信息化蓝图,6年达到与中心城区信 息化同步发展水平,基本消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按照新出台的《推进上海郊区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划,第一个3年初步建立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构架;第二个3年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9.
我对沟口雄三先生的访问是在2 0 0 3年年初,樱花绽开的时节进行的。沟口雄三先生1 932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1 95 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专业,是日本著名的中国学家。他从2 0世纪5 0年代起一直从事中国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是一位不仅在日本学术界享有盛名,也对许多国家的中国学研究有重大影响的学者。他发表过大量研究成果,其中有5 0余部(篇)被译为英文、法文、韩文和中文。被译为中文的著作有《中国的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5 )、《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96)、《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  相似文献   

10.
<正>2006年9月25日在《价值中国网》撰文认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提出之后,受到同时期的“凯恩斯革命”的理论影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直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技术变革对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1.
编者随笔     
《社会》2002,(10)
“社会学是什么 ?”这是每一位初识社会学的人经常的发问 ;因而也有了英格尔斯《Whatissociology?》一文 ,其实 ,社会学除了深奥、繁复的理论 ,更是在我们身边无处无在地实践着。本期推出的主题报告便有了“生活中的社会学”这一主题。从消费、儿童玩具、旅游、身处的办公室 ,到与人接触的中的“面子”都有所涉及。从理论中来 ,到实践中去 ,这就是我们所处生活中的社会学。笔者曾在2年前与《大众旅游的社会学批判》一文中提及的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有所接触。在其《社会的麦当劳化》(乔治·里芡尔 ,199…  相似文献   

12.
一、主题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资本论》,从原理到方法论都可以看到《资本论》的强烈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资本论》的延续和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继《资本论》之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3.
养老护理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钰林 《社会福利》2011,(10):37-38
2011年9月23日,国务院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在这种背景下,《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是千年之交 ,世纪之交 ,十年之交。尽管从时间概念上说 ,所谓“千年之交”、“世纪之交”、“十年之交”云云乃人类有意识地设置而成 ,时间的发展是连续的 ,由 1 0 0 0年代进入 2 0 0 0年代 ,由 2 0世纪进入 2 1世纪 ,由 2 0世纪 90年代进入 2 1世纪 0 0年代 ,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界变化的时间表述 ,在时间意义上并无转折性、阶段性可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各地区及各国的发展是否因此而面临转折或进入新阶段 ,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但时间毕竟是测量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变化速度的一把尺子 ,探求…  相似文献   

15.
白刚 《学习与探索》2004,(4):137-137
辩证法问题一直是孙正聿教授的理论兴趣点。从20世纪80年代初参与关于“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讨论,到80年代末撰写《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论辩证法的批判本性》的博士论文,再到90年代末撰写关于哲学基础理论的《哲学通论》,他一直在思考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论,并形成了一些相应的研究成果。可以说,精通辩证法是长于思辨的孙正聿教授的一大特色,而他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相应的理论贡献。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部论述辩证法的力作———《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就是他深切思考的又一成果。在该书…  相似文献   

16.
王伟凯 《社科纵横》2010,(2):125-127
张申府先生于1939年2月10日在《战时文化》第二卷第二期上发表了“论中国化”一文,认为“中国化”的提出既是中国最近思想见解上的一大进步,也是民族自觉和自信的表示。“中国化”不仅要“化”外来文明,而且也要“化”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科学在内的一些学问都必须先“中国化”,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社会才能形成崇尚和信奉科学的氛围,才能不断进步。应该说,张氏的观点有合理的成分,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其将“中国化”的内涵无限“泛化”和绝对化,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梳理和揭示历史脉络与时代意义的基础上,对冯契先生的“智慧说”作了述评,并特别就“智慧说”“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哲学的个性特点展开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相闻》是《万叶集》中三大分类名之一①。它在日本和歌史上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万叶集》以后再也没有被使用过。就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特别是《相闻》的出典与语义,众多的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各个视野进行了探讨。在漫长的研究史上,对于《相闻》的研究,笔者以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七大学说:1.仙觉、契冲的“恋爱说”2.雅澄、岸本由豆流等的“文选出典说”3.五味智英的“炫学说”4.武田礻右吉的“先行说”5.山田孝雄的“往复存问说”(间接出典论)6.伊藤博的“私情说”7.小岛宪之的“法帖尺牍说”从13世纪的仙觉,到…  相似文献   

19.
张强 《唐都学刊》2001,17(3):17-18
古籍辑佚素来与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并驾齐驱 ,然而 ,当目录、版本、校勘等冠之以“学”的时候 ,辑佚学却倍受冷落 ,甚至在很长时间里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这主要是因为受传统思维的束缚太深 ,人们只承认辑佚是一种剔抉梳爬的功夫 ,故不能深入地研究隐藏在辑佚活动背后的方法、原则、规律等 ,并给予它在传统文化学中以应有的地位。近读历史学博士曹书杰教授所著《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 9月版 ,以下简称《辑佚学》)之后 ,耳目为之一新。《辑佚学》不但是 2 0世纪以来中国古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而且也是目前…  相似文献   

20.
刘凯 《阅江学刊》2015,(2):129-136
曹星原先生在《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一书中提出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创作于神宗朝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向氏评论图画记》的创作时间、张择端个人经历以及风俗画创作特点三方面的研究创新,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创作时间的判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宋徽宗时国子监画学的设立,促使张择端从"游学于京师"转向"绘事";公元1110年六月之后,向宗回选择辞官归家,以书画之事自娱,开始创作《向氏评论图画记》,据此可以判定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公元1108至1110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