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海军机构的近代化演进历经了在总理衙门下辖海防股、建立海军衙门以及成立海军部等阶段,清代海军机构始正式与国际惯例接轨.晚清海军机构的近代化历程与清末变局息息相关,议设过程充满了争议和曲折,是当时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通过对海军管理机构变迁的历史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视晚清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正>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在晚清海防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走向军事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北洋海军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但研究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与晚清社会政治、经济及战争史的关联方面。戚海莹的近著《北洋海军与晚清海防建设——丁汝昌与北洋海军》(齐鲁书社2012年11月版,以下简称《北洋海军》)一书,则把丁汝昌等历史人物和海军建设  相似文献   

3.
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晚清传驻外使节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曲折历程,也是中华民族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顺应时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晚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设厂造船,开始了近代海军的建设历程。国产舰船在晚清海军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经占有主要地位,为海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自身质量问题以及来自外部的冲击,官办造船厂存在的先天弊端以及统治者海洋意识的淡薄等原因,国产舰船在晚清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中的地位日益被边缘化,最终导致近代海军建设的失败,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晚清驻外使节制度的形成与变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晚清传驻外使节制度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政府从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的曲折历程,也是中华民族在付出了沉重代价之后顺应时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晚清海军初创,驻外公使许景澄接负重任,在德国勘验定远、镇远、济远三舰,主持订购并参与设计经远、来远二舰.甲午战后,北洋海军重建,又再度领命在德购舰.许景澄上疏<条陈海军应办事宜>,锐意革新海防;亲诣船厂考求船制,辑著<外国师船表>十二卷,对晚清海防建设助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鞠海龙 《中州学刊》2005,(4):175-178
晚清海防战略虽然经历了海岸防御和海上防御两个阶段,但是其战略核心却始终围绕本土安全展开,海军战略也一直执行守势战略.晚清海军守势战略不仅使海军军力部署分散,各军之间互不统属,而且还限制了海军在具体战役中的战术进攻.近代海军主要执行攻势战略,在战术中强调协同指挥、集中兵力、先发制人.与海军攻势战略相比,晚清海军守势战略在备战和实战中都显得相当被动和消极.海军战略的劣势及其对海军战术选择的局限是晚清海防最终失败的军事战略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晓莉 《中州学刊》2008,(2):175-177
晚清驻英公使是甲午战争前被清政府派至英国的常驻公使,他们是当时驻外公使中重要的一个群体.使英期间,他们对英国先进而良好的政情进行了考察,了解了英国政治中关于议会和政党的相关情形,同时反思了当时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提出了有利于中国进步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他们的考察和反思为国人了解英国政情开启了一扇窗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进步和政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的外交官是中国第一批出使西方的官员,他们的儒家教育背景和对西方的有限知识使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具有局限性,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批评也有其合理的一面.使节们在赞叹西方发达的工业、军事、技术的同时,对工业文明可能带来的弊病提出质疑,涉及对环境的威胁、对自然资源的滥用以及机械文明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等,颇具前瞻性.本文通过对晚清驻德使节日记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在当时特定的人文历史环境中驻德使节的对外文化取向,并探讨晚清政府是否有具体的对外文化政策和有计划的文化作为.  相似文献   

10.
《南京条约》与中国近代化的启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近代化始于何时?一般认为始于19世纪60年代。此说将中国的近代化归结为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产物,是一种简单化的片面认识,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本文认为,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中国的早期近代化即已开始启动了。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但未曾促进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的发展,反倒使其趋于式微而终至夭折。还必须看到,60年代中期开始的近代化乃是第二次启动,也不能说完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产物,而主要是海防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理论转向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海防思想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对船政的近代化起到了指导作用,而近代船政则经历了萌芽、发展、短暂“盛世”及衰亡的历程.船政近代化的历程显示,任一事物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必须是先进的、成熟的.在晚清,由于海防思想本身的不成熟,最终导致船政近代化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论早期驻外使节对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驻外使节是近代中国较早走向世界的一批官僚士大夫。他们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进行了实地考察 ,并普遍地表示出赞美之情 ,提出了开设议院的政治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使节关于西方政体的识见是比较高的 ,对国内官僚士大夫阶层有独特的影响力 ,具有更直接的启蒙意义。使节的思想中已涌动着突破洋务藩篱、向维新思潮转化的潜流 ,这不仅是时代大趋势使然 ,更得益于使节独特的身份和出使经历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海防近代化的进程中,聘用洋员是迅速发展海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北洋海军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无论创办之初还是在成军之时,洋员对北洋海军的建设和加速发展均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他们在参与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中,或牺牲,或负伤,与中国将士并肩作战,鲜血同洒海疆.像这样克尽厥职的洋员所在多有,是不应该忘掉他们的功绩的.然而,清政府在聘用洋员的问题上,也有许多失误.不善于识别和使用外国优秀的海军人才,也是甲午战争中海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晚清海防思想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清一代,迄于鸦片战争,中国朝野甚少有人关注海防问题。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始将海防问题严峻地摆到了中国人的面前。当时的先进中国人因之萌发了海防思想。自兹以降,议海防者渐多,数十年间逐渐蔚为风气。关于晚清海防思想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即萌发(1840—1861)、重倡(1861—1874)、趋实(1874—1879)、深化(1879—1884)和高潮(1884—1894)。由于海防问题在中国是和近代化问题密切相关的,海防思想之由理论走向实践,必然会不仅带来海防建设的近代化,而且也启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到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海上发动的大规模侵略。在这次空前严重的海疆危机中,山东巡抚托浑布积极布防,使战前已经废弛的山东海防得到了改观。透析托浑布的筹海举措,不难发现,它并没有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窠臼,因而整饬后的山东海防根本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山东海防是当时中国整体海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实效证明,清朝传统的海防已经完全不适应它所遇到的强权时代,晚清中国海防的近代化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晚清海防与近代日本海权之战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海龙 《中州学刊》2008,3(1):206-210
加强海防与拓展海权是19世纪末中日两国面对海洋危机提出的不同战略.晚清海防以本土安全为目标,以分区设防为特征,强调海军的防御功能,严格将海防范围锁定在本国海岸和沿海一带.日本海权以俄国、中国为假想敌,强调海军攻势战略,将朝鲜半岛和中国领土视为利益所在之地.由于日本海权目标直指中国领土,而中国仅以沿海为前沿阵地,因此,战略提出之际,中国已处劣势.面对强调海外利益和超过正常国家安全利益要求的海权战略,中国将对本土危机作为海防建设和海防战略的主要参照系,在战略实践中否定海上防御,实施海岸防御等战略方针使中国海军的战略效能消耗殆尽.以海防应对海权的战略错误不但决定了战争结果,而且使中国地缘战略空间完全塌缩.  相似文献   

17.
晚清台湾近代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在内忧外患的强烈刺激下,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是中国朝向近代化的最初努力,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工业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中国早期近代化的探索中,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洋务派官员的主持下,晚清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其项目之多、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可谓居全国各省之冠。本文拟对晚清台湾近代化的发生原因、发展阶段、主要成就及其特色作简要的论析。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代化前期(187──1894年)的努力,近代使节制度在清廷政治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并开始取得向近代化纵深层面发展的某种内在基础①。同时,甲午战争后,中国政治形势的进一步恶化也迫使清政府企图通过外交途径来维持其苟延残喘的局面,外交在清廷政治中的作用开始凸现出来,这是使节制度进一步近代化的外在基础。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清季使节制度在1894年以后开始了新的近代化进程。一、外交使节的职业化从1875年郭嵩杰被任命为第一位驻外公使时起,一直到1892年汪凤藻持节出使前,清政府共向12个国家派出了18名外交使节。在这些人中,…  相似文献   

19.
晚清的海军留学教育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付诸实践,派遣活动贯穿整个清朝未年,人数累计约400余人。作为早期较为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这部分留学生毕业后多凭借其优越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技术素养,获得清政府的重视与依赖,或投身于军事工程,或负责编练新式海军,或指挥军事作战,为近代海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受客观环境和留学生自身缺陷的制约,晚清海军建设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孙涛 《社会科学论坛》2004,25(10):81-83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起步的.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期间30多年,洋务派是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士绅,他们与封建顽固派不同,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们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建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尝试了中国式的近代化道路,这个过程充满了个性特色,与西方各国的近代化过程相比,差异明显,其中有三个特点,简直与西方近代化过程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