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为艺术”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它是艺术家把现实环境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用肢体语言诠释某种思想的表现方式。行为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广阔的艺术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通过论述行为艺术概论,了解行为艺术的概念以及国内外行为艺术的起源,并具体分析行为艺术开放性的情感表演性、泛化性、及其深刻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中外行为艺术异同点的对比,找到其在中国市场的衷观形式、影响价值、教育价值及其在广告宣传、教学、生活中的示范、警示作用,用实例来揭示与分析“行为艺术”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探讨如何规范行为艺术,使之为繁荣中国艺术市场起到促进作用,并良性的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是艺术家以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并通过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注重艺术行为结果而言,行为艺术强调的是艺术家的行为过程的意义。艺术家把现实自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以特定的环境和含义为依托而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3.
行为艺术在中国的诞生只是近二十年的事 ,但其张扬、荒诞、恣意、纵情的表现却引起了社会的震惊 ,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行为艺术普遍的关注与反思。这是不是艺术 ?中国的行为艺术存在哪些问题 ?原因何在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文章将就上述疑问做出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肯定了行为艺术与道德并不冲突 ,阐释了行为艺术被人们一直忽视了的严肃探索性品格 :对人的存在困惑的艺术追问。  相似文献   

5.
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下的“行为艺术”,其中偏离艺术、偏离道德的行为及其运作方式 ,与有关后现代艺术的话语 ,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行为艺术”实质上是打着艺术的旗帜 ,进行着一种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以盲目的全盘照搬国外的某种方式去与国外的所谓主流艺术接轨 ,不但是一种盲从的奴颜行为 ,也是给自己的本土文化带来灾难的行为 ,从而使本土的母语文化在世界上失去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诗和中国画》中,钱钟书说过;“我有兴趣的是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批评的对象是艺术,批评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批评存在的理由是批评会“讲话”,艺术保持“沉默”。诗人写诗,但他不解释他的诗,批评则代艺术作品说话,生发出思想的总结。某种意义上,批评就是批评家和本文关于终(?)价值(关怀)的一次次对活。当然批评需要“慧悟”而不是“穷研”,“体察”而不是“学识”,“心印”而不是“注解。“神解妙悟”,能觇人情而征人心,”“光未申之义也。”以诠释  相似文献   

7.
一部伟大或杰出的艺术品问世,必然会以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吸引社会,感染社会,影响社会;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出现以研究与探讨它的艺术价值为中心的批评潮流。它吸引、感染、影响社会的深度、广度和久远性,以及研究与探讨它的艺术价值的批评潮流的规模和持久性,完全取决于其艺术价值的巨大程度。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水浒传》就是这样的一部伟大的艺术品。它从明初问世,尤其从郭勋刻本传世之后,就立刻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巨大反响,于是做为一种专门学问的“水浒学”就随着《水浒》的问世而诞生,并且随着《水浒》的广泛流传而日益发展起来。由此可见,“水浒学”源远流长。张国光同志在这个问题上陈述的看法,虽不免偏颇,却也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当下的文学批评正面临种种诘难与怀疑,批评的品格发生了蜕变,批评的信誉也已降到了冰点。批评意识的缺席、批评中文学感受和文学体验的缺乏、批评精神的屈从和不确定性等都是当下文学批评滑坡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以应用诗学作为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并以此来谋求现代批评美学的归家之路,构成了徐岱先生著作<批评美学--艺术诠释的逻辑与范式>(以下简称<批评美学>,上海学林出版社)一书的思维基点.作者以其开阔的视野、精密的思辨和诙谐幽默而又锋芒毕露的语言表述,在给人以深刻的学理启示的同时,又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享受,达到质与文的和谐统一.显然,这是近年来在批评美学方面呈现独特思想价值的一部专著.限于篇幅,我们只就作者的学术理路、运思方式、批评智慧诸方面给予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李树榕教授的艺术批评专著《艺术智慧:对艺术消费客体质量的思辨》,改变了中国当前艺术批评界缺乏本真而有效的“对象化”批评的现状,并为本真而有效的艺术批评开拓了新的视野。它之所以透射出真切、鲜活、深刻、独到、个性、智慧、有效的批评光彩,是因为作者坚守了艺术批评应有的价值与品格,这一点如实地反映在作者于批评实践中所持有的批评态度、所运用的批评标准以及所秉持的批评宗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对当下文学批评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的文学批评正面临种种诘难与怀疑,批评的品格发生了蜕变,批评的信誉也已降到了冰点。批评意识的缺席、批评中文学感受和文学体验的缺乏、批评精神的屈从和不确定性等都是当下文学批评滑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艺术批评不仅是艺术品与大众鉴赏之间交流的平台,也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灵感与建议。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介入了艺术领域,商业化的自媒体艺术批评偏离了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研究。以艺术批评在网络自媒体环境中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比研究、理论分析等手段梳理自媒体对艺术批评的影响和自媒体环境中艺术批评的渐变发展,总结艺术批评在网络自媒体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网络大众的审美判断,引导网络自媒体积极客观地构建艺术批评环境,为网络自媒体艺术批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第一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凌继尧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一书对艺术批评学科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探索:厘清中国艺术批评史与各种门类艺术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界限,努力做到"略小而见大,举重以明轻",坚持对原典尽量作出符合它的原初涵义的阐释,并有意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通俗"的写作风格。这部具有重要理论创新价值的学术力作,不但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理论自觉和精神担当,而且也是以实际行动对艺术学理论能不能成为一门学科的质疑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不仅是八股文的形成发展期,也是八股文批评的发展和繁盛期,出现了众多在八股文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批评家,陈名夏以其对八股文制作的基本原则的阐述、明代重要大家制义风格的描述及晚明八股文坛流弊的批评而享誉明末清初的八股文坛,并对清代八股文选的编纂体例、选文标准、批评原则等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术期刊中的文艺学批评缺失严重,其突出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批评"与"次批评"的地位颠倒,认真严肃的"指名批评"匮乏;二是没有多大学术意义的"栏目"五花八门,而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学术批评"栏目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总之,文艺学批评乃至整个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批评任重道远,尽管目前它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只要紧紧围绕学术期刊、批评队伍、理论武装和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来做工作,就必定有进步,也必定有收获。  相似文献   

16.
李白饮酒诗具有独特的艺术.从醉语、醉态和醉境三个方面突出体现了李白饮酒诗的独特的审美特征,醉语是心底波澜,醉境具有飞动的情思和朦胧的物象,而醉态更是独具特色的行为艺术.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与媒介的互渗对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产生的影响引起了艺术批评家们的密切关注。他们纷纷从媒介视角评析艺术作品,由是媒介批评应运而生。艺术批评发生媒介转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分析媒介与艺术并行而交结的漫长演变历程可知,媒介对艺术创作和传播有重要作用,艺术批评发生媒介转向有历史必然性;(二)从学理分析上可知,媒介批评转向有着理论依据;(三)几位艺术批评家们的媒介批评思想对此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艺术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活动,不过,它是一种科学的艺术活动。艺术通过艺术批评来认识自身,正如自然通过人来认识自身。同样,正如人是介乎自然与精神之间、肉与灵之间的中介,艺术批评也介乎艺术与科学,更确切点说,介乎艺术与美学之间,是艺术与科学,或者说,艺术与美学的结合。因此,艺术批评可以说是与科学接壤,并与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性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9.
建构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需廓清艺术批评、媒介批评和艺术媒介批评几个重要概念,艺术批评通过阐释、评论和评价艺术品,传递和诠释艺术理念/观念,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史价值。媒介批评就是对媒介及媒介活动进行批评,以评判作为方法,倾向于批判,以诠释作为取向的批评实践方法,对于建构新媒体艺术的艺术媒介批评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艺术媒介批评,不仅关注作为艺术表达/传达载体(手段)的艺术媒介,重视媒介在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艺术媒介之于艺术形态形成的基础性作用。新媒体艺术批评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媒介“五要素”构成。  相似文献   

20.
抽象艺术已经发展了将近一个半世纪,但由于最初形式主义占据了批评的主流,而后又多政治意识形态的关切,艺术史一直缺乏合适的契机更好地思考其特征、价值和产生的原因。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继承了德国传统对艺术自身的形式特征进行分析的特点,并从巴尔到格林伯格建立起一个合理化的现代主义批评范式;也造成了许多对抽象艺术的刻板印象。社会历史方法弥补了形式主义的不足,尤其是夏皮罗对巴尔、格林伯格的纠正,揭示了使抽象艺术具有价值的那种艺术观念并非永恒,而是现代特定的社会历史的产物,"为艺术而艺术"和"纯审美"等现代艺术观念具有其时代的阶级根源,抽象艺术乃至现代艺术的价值不是在于纯形式,而是在于它承载了现代特有的价值。这些论争打破了形式主义批评的霸权,对于中国当下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实践和讨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