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济喜 《求是学刊》2004,31(6):123-127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丰富的精神蕴涵,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形态之中。它以天人相感,观物取象,重视情感体验作为基本特点。深入开掘这种精神价值传统,是实现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张明 《学习与探索》2005,(3):122-125
20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文学批评史著作,但总的来看,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仍有许多尚待开发和完善的方面。具体来说,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其一,要通过对文学批评史的梳理,充分体现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色;其二,通过古今主体间精神对话的方式,揭示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现代意义;其三,要正确处理“史”(资料搜集)与“论”(理论阐述)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孙琪  王媛媛 《探求》2007,(1):70-72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中国文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鉴于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处理好继承中国古代文论和借鉴西方文论的关系,从而改变现代文论的“失语”现状,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本文从精神和知识论两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完成“现代转型”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学习与探索》2012,(5):139
编者按:晚明史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晚明社会的转型与历史的变革于是也就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晚明社会历史这种大变迁、大变革究竟起自何处,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所强调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学习与探索》2012,(8):142
编者按:经学和史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两大显学,它们之间因缘颇深。一方面,经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史学与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思想影响和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史学也为经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历史素材,人们关于经义的探求不能离开具体的古今历史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6.
《学习与探索》2015,(1):121
编者按: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即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高度符号化,因此我们亟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学理论,从符号学角度、以符号学的方法来解读中国当代的文化文本,从而为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展望及对策。总体来看,中国当前的符号学研究体现出研究更细致、层面更广、层次更深的特点,本期这组专题讨论即力图展现符号学对当今中国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阐释能力,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并促进中国符号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贝币为链环的滇缅印贸易圈的形成 《新唐书》卷 2 2 2上《南诏传》中明确记载 :南诏“以缯帛及贝市易。贝者大若指 ,十六枚为一觅。”《政和证类本草》引《海药》记载云 :“贝子 ,云南极多 ,用为钱交易。”前一条记载说明了贝币使用的单位和规制 ,后则反映了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用贝币的普遍性。直到元代 ,贝币依然在云南通行 ,而且计量手段更成熟 ,更系统。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曾经记道 :“离开大理城 ,西行十天便到达哈喇省 (大理 )的一个主要城市 ,居民也同样用贝作为货币。不过这种贝壳不是本地出产 ,而是从印度进口的。”元初李京…  相似文献   

8.
以唐(诗)绝句为考察对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叙事性进行比较深入而细致的分析.首先应该对叙事的概念作符合中国国情的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对叙事诗与抒情诗的界定含糊不清,因而不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实际.其理论根源在于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误用.在此基础上,应该对中国的叙事概念进行重新界定,以便为绝句的叙事性研究奠定基础.基于故事情节完整性,可以给绝句划分为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故事片段的两大类别.通过对绝句这样一种抒情诗体的叙事性的研究,可以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抒情诗的民族特色并重新确立中国古代抒情诗阅读与欣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各·卢梭在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中首次将拉丁文字体系中的公众和意见两个词汇联系而构成舆论( Opinion Pbulique)一词,用以表达人民对社会性的或者公共事务方面的意见.这被认为是西方世界舆论一词的起源.迄今为止,西方语源和语境中的舆论,其主体本身有一个重要政治前提:所谓公众都具有社会成员的主体性,即参与社会事务的自主意识和相应的意见表达能力[1].离开这一点,舆论就不可能是真正意义的公众意见.中国当代的舆论定义众说纷纭,但总体上说与西方的舆论定义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0.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海外汉学(中国学)的翻译与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界最令人关注的一个学术领域,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学人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对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存在的追随海外汉学的倾向应该结束了,平等地与汉学家对话、务实地与汉学家切磋学问的时代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既包含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许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也包含先人们在分析周围事物时表现出来的高度智慧;同时又有着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利益而精心培育的思想毒素。在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实践中,经过多次反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比较清醒而全面的认识: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而要具体分析,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不断得以承传与创新,这一进程将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2.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的冲突与融合进一步发展.雄踞北方的辽朝和金朝.以及后来的元朝和清朝,对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在建立国家政权和相关制度的过程中,根据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要求,或"因俗而治",或易俗而"行汉法",在结合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历史上或当时主流意识的国家观及其制度,分别建立起颇具特色的国家政权.这一时期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则从历史之势、历史之变与常相统一的思想出发,对其进行总结和阐述,为中国古代国家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2月8日,由韩国仁川大学中国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韩中关系研讨会在韩国仁川大学松岛校区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通过思想文化的考察探索中国未来20年。韩国仁川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安性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朴光海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王达敏  相似文献   

14.
李舜华 《北京社会科学》2002,(1):116-123,130
这里的“小说”之所以加上引号,是特指能与西方novel相比较的中国传统白话长篇小说,即我们常说的章回小说。长期以来,当中西方学者在争论中国传统白话长篇小说是否具有近代意义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争论,中国的“小说”是否已经构成了一种新文体;它在文体意义上是否可以等同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