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同时也是产生思想家的重要历史阶段。李贽、何心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吕留良、唐甄等思想家倍受政治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关注,他们的思想经常被应用、吸收、阐释和评价。早在20世纪初,梁启超就以西学作参照系概括清代学术为:“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①从梁启超起始,杜国庠从中国学术史的角度分析明清之交(约当公元十七世纪)时写道:“经过他们(指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颜习斋——引者注)的批判,理学是决定地终结了,绝没有死灰复燃的可… 相似文献
2.
中国先秦时代的先哲们,基于对人民在社会中所起的重大作用的认识,催生和发育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民本"思想,这一思想为后代历世学者所继承和弘扬,它贯穿了中国哲学的始终.现代我们重提"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重新审视和研究先秦哲人们的"民本"思想,对于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共产党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都具有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晏阳初的现代民本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阳初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核心是他在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继承、发扬和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现代民本思想。他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融合吸收了近代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思想,并在实践中赋予了传统民本思想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化系统改造的崭新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初今诗选本的繁荣与清初诗坛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交际和生计等因素是其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由社事活动而形成的广交游、通声气的"朋友圈",为今诗选本的编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社事活动最为活跃的江浙地区,是清初编刊今诗选本的主要区域.而清初诗世界局面的形成,使得那些或无意功名、或考而不中的选家借选诗以糊口、扬名.入选诗选的"版面费",令我们对选家的谋生有了具体的感知.在因交际和生计的现实需求而引发的编选今诗选本的热潮中,由于选家的眼光、功底的差异而使选本呈现出了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产生于危机当中,是对当时国家安全威胁的一种反应和反思,它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国防重心的转移,而且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跌宕起伏的急遽变革大大推进了中国社会文化及政治观念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政治制度的变革已成为社会历史变革的主题,通过宣传新型国家观和建立新型国家制度的轰轰烈烈的历史实践,引发了民众政治文化意识的转变.革命派和改良派共同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民"运动,从而使国民思想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7.
8.
(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及其门客编著的《淮南子》是一部集道家黄老学派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淮南子》具有较为丰富的“安民”、“利民”和“富民”等“民本”思想,本文依托于《淮南子》,就其“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及其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10.
11.
明末清初小说选本具有与前代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编选当代或近代作品、编选劝诫类作品和编选作品注重学问化三个方面。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实学思潮的影响、小说理论的成熟、文人小说观念的变化和小说文体通俗化的影响等等。通过对选本与原作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明清时期小说选本的改编主要体现在删除入话或头回、改动原文错漏、删改原本中与主题无关的诗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伊犁驻防八旗是清代伊犁乃至新疆最重要的防务力量 ,由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满营及新满营组成。本文概述了八旗的组建、内部结构、八旗的各项制度、八旗的衰落过程。 相似文献
13.
道咸至戊戌年间,民本思想在内容、形式、功能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特点表现为:阶级性、过渡性和诠释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观念中,"监狱"只是羁禁犯人、等待审理的机构,其职能"不外乎缧绁桎梏,使犯人不至逃亡为毕事".清代监狱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有完整的拘禁体系及职官制度, 但其狱治思想仍是沿袭几千年的苦辱宗旨,以恶制恶,重刑惩囚.狴犴恶牢是礼仪之邦中的阴森之地,狱官责重位卑,视同贱役,狱卒更列"娼优皂卒"的最后一位.官卑不足弹压,禄薄无以养廉,为官者不愿躬问狱事,狱吏狱卒贪酷暴虐,重刑惩囚的理念根深蒂固.清末监狱改良,传统狱制逐渐转型,其最具近代意义者当属举办教育、培养监狱管理人员,优给津贴,提高品级,藉"新人"行"新法",以期"待遇隆则狷洁之士自至","登进严则贪墨之风自绝".然观念羁绊、学之无成、委任非人,使监狱改良的主角依然是观念尚未更新的"旧"人,善政未得善果.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立君养民”论在明清时期发生了一种明显的变化趋势,“以民养民”论大量出现,把救助困者、贫者看做是富民的主要责任,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日常社会生活中,主张以富助贫;第二,灾害发生时,主张以富救困;第三,主张宗族内部以富帮贫;第四,政府也极力主张“以民养民”。这一主张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一是明清时期富民举办社会救助活动的兴盛;二是富民借助社会救助实现基层社会控制权的扩张。探讨这种养民思想及实践,对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慈善事业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宋初三先生”是指胡瑗、孙复和石介,他们是北宋初期的著名思想家。唐及宋初佛、道的发展冲击了儒学,导致思想上出现了混乱,引起了儒家知识分子的极大警觉。宋初三先生充分认识到佛道思想对北宋王朝封建统治的危害,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任的态度,从思想上对佛道发起了攻击,并通过创建书院来宣扬儒家思想,目的就是要恢复儒家道统、打击佛老异道,以振兴儒学。三先生复兴儒学的思想和实践对后来的理学思想家影响极大,对以后影响中国700年之久的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贾宝玉身上无论男性性格还是女性性格,其表现都是比较明显的,并以其男性性格为本体,两者相互融合、参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曹雪芹为了表达他的文化理想和对未来文化转型的展望,赋予了他这种双性化的性格1。但是究其深层原因,这种性格类型的形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明中叶以后思想界和文学界的新思潮的共同基本内容是:肯定人的生命的自然性,否定理学对人性的压抑;肯定女子的智慧和创造力,否定“女子弱智”的观念;肯定人的自然情感,尤其女子对爱情的需要和追求,否定理学对人的情感的压抑。 一、理、欲关系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中国文化的“早期近代性(EarlyModernity也译为“早期现代性”)问题,近年来欧美学者讨论得颇为热烈、深入,反观我国史学界,则还关注不够。2002年1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江汉论坛》杂志社邀请明清历史与文化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以“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为专题,联合举办了一次学术沙龙,对明末清初文化近代性诸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这一讨论对于推动中国文化“早期近代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