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农村现代化使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现代转型,农民的文化价值观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文化价值目标、文化价值主体、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价值判断呈现出冲突性、务实性和多元性的特征。这就需要在坚持主流和主导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引导和教育农民树立与乡村文化现代化相适应的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文化变迁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变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我国文化变迁的研究在主题上仍然以民族文化为主;对于影响文化变迁的因素分析趋于多元化;史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变迁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有一定的进展。部分学者还研究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变迁问题。总之,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西南民族价值传承是价值观研究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新课题。需要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全面把握西南各民族具有核心意义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和外在表现,弄清西南各民族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及其传承方式,对西南各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努力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的西南民族文化价值体系对策。  相似文献   

4.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民众节日形式之一。本文以河南周口地区的庙会为例,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河南庙会的文化变迁。文章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庙会的活动内容已从传统的以祀神、娱神为主发展为以娱人、经贸为主,实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5.
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本文把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文化变迁划分为汉武帝开拓以前、汉武帝开拓后至东汉初期和东汉三个不同时期,深入分析了不同时期南夷社会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内涵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性别文化的变迁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阐述了中国性别文化的含义及特点;总结了性别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当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阶段;概括了性别文化的两次转变:由原始社会平等的性别文化向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由传统社会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向现代社会趋于平等的性别文化的转变;提炼了我国当代社会性别文化的三大特点:复杂多样、群体差异显著和滞后于经济发展;分析了构建先进性别文化的意义:有利于推进男女平等进程,有利于促进性别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促进性别文化转变的政策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夯实性别文化转变的物质基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文化变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文化是动态演变的,其变迁存在整合模式、差异模式和模糊模式三种模式,公司治理文化变迁是这三种模式相互联系和共同变化的结果,并且在变迁中会遇到五个方面的困境,即与战略的不一致、组织场的影响、组织文化本身的特点及亚文化的影响、组织本身"逆淘汰"文化以及跨文化经营中的困境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高校非主流文化的变迁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 ,我国高校非主流文化正发生着一些深刻的变化 :地位趋向重心地带 ,体系趋向开放 ,内容趋向多元 ,结构趋向并存 ,载体趋向虚拟 ,管理趋向以引导为主。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 ,坚持先进的文化方向 ,弘扬大学精神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坚持正面教育与多方渗透、教育引导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文化内容 ,积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非主流文化中的育人因素。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变迁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变迁是目前企业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外企业文化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 ,对企业文化变迁的三种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的第一大节。自古以来,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过节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节俗变迁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的春节习俗相比,城市的春节越来越受到政府行为的引导,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习俗,春节拜年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节俗的变迁显示了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教育方针嬗变的考察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嬗变的考察及其价值取向反思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世纪我国教育方针的新内涵及其价值取向,探究了我国教育方针嬗变的深层价值取向根基.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化中,言语表达与思维相互依赖、密切相关甚至相互等同.东方传统文化却崇尚内省与静思,不认同言语与思维间的必然联系.西方教育界所存有的关于"东方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片面评价源于东-西方社会群体在语言文化、思维表达和认知模式等多方面的差异.西方文化注重个体、归类与分析,言语表达是其思维的自然属性.东方文化则着眼全局,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联系,其辨证的认知模式含显著的非言语表达特征.不同的认知模式对言语表达依赖度的差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言语表达对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表明能力评价应该考虑其文化背景,对通常意义上的标准用文化的尺度重新给予客观审视是能力评价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及演变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均取得巨大成就。文章通过梳理40年来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脉络,探究其演变轨迹特征,从而归纳产业发展逻辑,助推文化产业结构升级。文化产业政策的阶段性实施和实时调整,切实营造了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氛围,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持久的动力和支撑。十九大报告对文化产业政策的重视,将进一步促使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业态不断延伸,产业模式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政策认同是指社会公众对即将实施或正在实施的教育政策在心理上的接受和认可,并实现趋同的过程.教育政策认同对教育政策的顺利执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教育政策的精英决策模式,预期值不高,调整频繁,道德性受到质疑,以及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导致教育政策认同存在障碍.强化教育政策的认同,必须构建广泛的教育利益表达机制,提高教育政策的预期值,提高公众认知水平,确保教育政策程序正义,实现科学与伦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政策文本为依据,分析了成人教育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选择。从恢复调整时期的以拨乱反正的政治诉求为核心的政策价值观,到改革发展时期的服务经济建设的产业主义价值观,进一步演进到深化提升时期的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成人教育政策价值观。尽管不同阶段的价值追求有曲折也有反复,但总体上凸显出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成人教育权力的分化、利益结构的形成,维护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过去产业政策实践看,产业政策绩效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的价值取向不明确。价值取向不明确,就会造成政策目标不清晰,政策措施不协调。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来说,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政策的成败。从我国实际来看,传统的产业政策价值取向仍然需要关注,但应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政策伦理是教育政策主体调节教育利益所遵循的价值和规范,包括教育政策伦理价值和教育政策伦理规范两个层次。在本质上,教育政策伦理是规范教育政策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的准则体系,是调整各种教育利益关系的有效手段,是社会主流价值对教育政策的道德诉求。当前,加强教育政策伦理的研究,对于规范和指导教育政策主体的政策行为,保证教育政策的公正与公平,提高教育政策的效率,确保教育政策公共利益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学校管理质量都有重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贫困地区6所初中教师的教育价值观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指出教师教育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转变教师教育价值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白族是历史悠久的稻作农耕民族,在白族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形式各异、内涵丰富的稻作祭仪。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稻作祭仪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文化变迁。文章在论述了白族稻作祭仪的变迁原因和变迁形式的基础上。指出了面对变迁怎样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美国公共救助政策改革(从AFDC到TANF)为个案,阐明了价值观念对社会福利政策选择的基础作用.认为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福利政策设计的各个方面.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并存并相互竞争地影响着政府社会政策的安排.不同的价值观念往往选择不同的信息基础,配以不同的社会问题视景,偏好不同的社会政策方案,形成不同的社会评价.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在特定的福利"场域",各种价值观念的现实表达存在某种优先顺序.主流社会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取向,并导致具有较大稳定性的福利模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