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红昌  赵万里 《探求》2011,(6):19-25
西方人类学产生至今已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如果将其发展的历时性特征与其理论、旨趣与方法的转向相结合,可划分为五个具有明显特征的标志性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一些可辨识的领军人物、代表性的理论流派和经典性的民族志,三者一起共同构建了人类学对每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与时代精神的介入性反思,也构建了该学科在自我反省中不断发展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洪涵 《社科纵横》2012,(6):72-74,86
文化研究与法律人类学有着不解之缘。自19纪中叶至今,法律人类学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达成了将法律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文化脉络中来研究法律这一共识。后续研究者还应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野,注意到后现代法学、批判法学对法律人类学文化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茂林 《学术交流》2003,(4):114-119
20世纪的西方文论丰富多彩 ,更迭频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文化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显学之一。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批判性与政治性的特征。新世纪文论界的另一显学是生态批评。它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它把文学批评放在地球生态圈这一大语境下 ,以独特的生态批评视角和对全人类生存前景的终极关怀而充满生机和活力。它的宽泛性、跨学科性和开放性使它与现存文学理论交叉结合起来 ,使文学研究走向更加广阔的生态学视野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日本《文化人类学》杂志21世纪以来的发文为对象,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从主要机构、代表作者、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等几个方面绘制新世纪以来日本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对其研究热点、前沿以及阶段性演进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以京都大学为代表的国立大学成为日本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但尚未形成联系紧密的核心作者群体;从关键词共现和突现看,研究具有鲜明的区域国别研究取向,尤其是非洲研究成为当下日本文化人类学的热点和前沿;就研究内容看,呈现出向应用人类学靠近的趋势,医疗人类学、暴力纷争人类学、灾难人类学等成为重要领域,反映出对社会应用需求的观照和积极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5.
凉山彝族民间文学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意识,传递着彝族生活的时代镜像和文化记忆,用文化人类学视角对凉山彝族民间文学进行解析,透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总结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当代理论和方法论。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诸如主观性、权力和民族志表述等问题上,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论发生了许多非常显著的转变和分歧。这种状况起因于民族志的文学化途径,是经由格尔茨以及其他学术运动,如英国的文化研究,特别是福柯的后现代主义发展而来的。因此,人类学由来已久的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对峙已经演绎出独立的认识论阵营,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一些大学中人类学系的分裂。同时,这种分裂也激发或伴随着一种对当代全球化形势下文化人类学研究对象的定位的承认,比如"本土"的研究、"下层"研究,确认了这些研究对象在研究项目中具有合法的权利和合作的声音。这种转向使人们愈加关注应用人类学,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本土知识"的观念。另一个分裂是指一些特定的专门研究领域的学科建制,如医学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等,而每一个领域又都存在着内部的分歧与区别。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引起了对于博厄斯学派所传承下来的诸如文化、文化相对主义等观念的效用和道德规范的质疑。过去的30年是一个分崩离析的时期,人类学研究在这个时期卷入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新的文化逻辑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7.
进行跨学科对话,是深化发展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路径。本文反思哈维兰文化人类学中的发展伦理学意蕴,认为哈维兰对社会发展与文化生态、发展问题与结构性暴力、现代性问题与西方中心论、文化调适与全球发展公正性等问题的思考,对于深化发展伦理学的本质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直面发展问题的新兴学科,发展伦理学在本质上是一门以揭示现代性的本质、问题、规律、意义为内容,以建构全球发展公正性为目标的深层发展伦理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内涵深刻丰富,将其理论和核心观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融入文化人类学的教育教学之中,强调作为基础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和内在联系.文化人类学课程思政对完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虽在初次实践过程中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思政成效不明显、学生积极性差、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但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加强思政培训,教与学并重,推动学生参与等对策的实施,是提升文化人类学课程思政改革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杨晓杰 《探求》2012,(3):98-105
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扩展和延伸,而在国内,因为主流价值观念弱化所导致的价值认同危机等,也严重侵蚀、危害着我国的文化安全,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挑战。由于文化安全对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意识,从战略的高度探寻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规律,以此来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战略,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21,36(1):137-146
13世纪,蒙古人掀起了一场征服风暴,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辽阔帝国。成吉思汗孙忽必烈继承汗位后,为使日本臣服,先后五次遣使日本未得到回应。镰仓幕府第八代执权北条时宗年轻气盛,坚拒诱降,下令将第六次蒙古使节团处决,忽必烈遂于1274与1281年两次派大军跨海攻日,北条时宗召集各大名军队在九州博多湾沿线修筑工事抵抗。因蒙元军后勤不济等原因,两次战役进入僵持阶段后突遇特大台风导致蒙古舰队倾覆沉没,损失惨重。两次远征未完成忽必烈将日本纳入蒙古掌控体系的目标。战后两年,34岁的北条时宗病故,镰仓幕府因无法封赏抗元有功的武士而统治基础动摇。忽必烈也因安南用兵放弃了第三次征日。此战是大陆国家向岛国跨海远征,战役距离、规模与作战复杂程度在冷兵器时代罕见。日本所称モンゴル襲来(蒙古袭来)作为刺激民族主义的素材,流传的"神风"影响至今可见。从文化人类学看,封闭环境对外界本能式的过激反应对事态恶化难咎其责,而战役本身因触犯了战略管理学与军事上若干大忌而已预设结局,却以其余波撬动了历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后期 ,政治人类学摆脱了以往专注于传统社会的局限 ,不仅传统村落和社区的政治组织 ,而且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政治制度、国家与社会、社会与其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等等都成为其关注的对象。在这种大背景下 ,政治人类学研究出现了三个主要趋向 :强调资本主义体系对全球的影响 ,重视弱势的边缘群体研究以及关注当代国际性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怀祺 《求是学刊》2000,1(2):99-106
史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提出三个方面问题进行讨论。创新史学一定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要关注当代高科技发展对史学发展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史学工作者要有开阔的历史眼光,要有世界史的意识,重视吸收世界与我们民族史学遗产的优秀成果,作为创新史学的营养。  相似文献   

13.
余雁 《今日辽宁》2003,(4):22-25
以工业化、现代化为特征的新型农村正在沈阳市于洪区沙岭镇沙岭村千余公顷的土地上快速形成.在这片土地上,到处呈现着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法国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研究是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动力。实现科学研究的跨学科性是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法国乃至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之后 ,法国跨学科研究已颇具规模和水平 ,并从多学科研究阶段发展到跨学科研究阶段 ,目前正向着更高层次的交叉学科研究阶段迈进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中国与多边外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时代的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 ,对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和外交决策层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对于不断壮大、受到广泛瞩目的中国又是一个急迫的课题。本文研究了与此相关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分别涉及多边主义与多边外交的概念与范围 ,多边外交与多边机制的联系 ,多边外交与地区一体化的互动 ,中国外交的成就与缺失 ,中国外交思维的反思与深化 ,中国如何利用多边外交推动自身与周边世界的协作等等。结论是 ,能否恰当运用多边外交 ,既是衡量大国外交风范的标志 ,也是中国走向“合作性崛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石清 《今日辽宁》2002,(3):18-19
海城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也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商埠.全境面积2734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是辽宁省较大的县级市,是全国粮食、水果、畜牧业、柞蚕生产基地之一,素有"辽左重镇,渤海奥区"之誉.  相似文献   

17.
杜向民 《唐都学刊》2005,21(2):53-56
推进大学德育创新是新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德育理念创新是大学德育创新的先导。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信息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新世纪大学道德教育应确立以下新的理念: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德育应具有开放性、服务性,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等等,以促使德育过程系统化和德育终身化。  相似文献   

18.
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世纪和新的千年纪。早些时候人们关于新世纪到底应从2000年还是2001年起算的争论,多少已有点强弩之末的味道,被淹没在了全世界迎接新世纪和新千年的巨大热情之中。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2000年也好,2001年也罢,相距仅一年,而一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极短暂的一瞬。...  相似文献   

19.
ItisonehundredyearssincepoliticswasborninChinaasanindependentbranchofscience .Ahundredyearsisneithertoolongnortooshortatimeforthedevelopmentofascience .Politicalscienceiscloselyrelatedtopoliticalreality ,andtheinstabilityandinconsistencyofthepoliticalre…  相似文献   

20.
The approach of the year 2000 is generating heightened interest in the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pronouncements regarding what awaits u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range of assessments is truly inexhaustible. Objectively—by virtue of their complexity and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 Subjectively—by virtue of the inevitable diversity of opin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